原标题:调整站点200余处 让市民“乘”心如意
青岛“智慧”赋能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 促进公交与地铁两网融合
接孩子放学的私家车排成长龙、即将到站的公交车因路堵迟迟进不了站……在青岛市第六十三中学附近的公交车站,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近日,为解决上述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会同公交运营企业,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科学调整学校附近站点,缓解了交通拥堵情况。
调整站点+微循环线路
近日,市交通运输局、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会同公交运营企业,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根据公交客流大数据精准分析,在多次现场勘察的基础上,自11月19日起,科学调整青岛市第六十三中学附近的虎山路东站(东向西)公交站点,致力于缓解夏庄路特别是学校门口的交通拥堵情况,得到了市民一致好评。与此同时,相邻不远的夏庄路金水路(北向南)和夏庄路虎山路(北向南)公交站点也已经做好了调整准备,待具备条件后启动调整工作,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环境。
据悉,多年来,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本着为民服务的理念,从乘客的需求出发,结合线路运营实际情况及周边市民乘客的切实需求,深入社区调查市民需求,走进公交站点调研考察,听民声、察民需,认真整理调研结果,不断优化调整公交站点,推进公交与地铁两网融合工作。截至目前,青岛市共调整公交站点200余处,主要着力于加强公交地铁的换乘衔接、覆盖新建小区,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同时,为打通社区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青岛主城区范围内的微循环公交线网持续织密,进一步减少公交出行盲区。青岛市区目前已开通30余条微循环公交线路,覆盖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等区域的30余处公共出行盲区,方便周边60多个小区的居民出行,日均客运量逾3.2万人次。“这些微循环线路服务于社区、校区、商区、医院、景区,最大限度串联起城市的各个重要节点,不仅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也推动公共出行向高效便捷、灵活多元转变。”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说道。
多部门合作调研乘车需求
公交站点的调整,要综合考虑位置、安全等多方因素,公交站点调整的顺利实施,更离不开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通过加强与属地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定站点调整实施方案。“以本次公交站点调整为例,通过多次协调李沧区交警部门、城管部门共同踏勘现场,保障公交站点的调整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不影响道路交通通行秩序;在所有情况摸排清楚后,我们会将实施方案上报市交通运输局审批。”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
“公交智库”赋能高质量发展
公交地铁两网融合是一项便民系统工程,不仅有公交站点的调整衔接,还有公交线路的衔接、运营时间的衔接等工作,另外还要考虑车辆运力匹配、配套优惠政策完善等保障措施。在这一系列工作的背后,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积极发挥自身“公交智库”的作用,助力这座城市的发展变革。
其中,数字化转型是主要的发展途径之一。多年来,青岛在公共交通行业坚持不懈推进数字化建设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车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完善的大数据智慧中枢,依托大数据赋能,公交运营效率显著提升、线网调整依据更加充分、车辆调放实现精准供给、安全行车得到严密监控,以智慧赋能提升绿色出行服务水平,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助推公共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公共交通处负责人说道。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吴冰冰 通讯员 邵男 周德敏)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