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沙子口大集满是渔家海鲜味 千个摊位辐射百里

原标题:沙子口大集 满是渔家海鲜味

1928年,沙子口大集成立,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传承了几代人的记忆。资料显示,沙子口大集是青岛第二大集市,农历逢五、逢十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开集,大集已形成繁荣一方、辐射百里的规模。大集上约有1000个摊位,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被誉为“最全年货置办地”。

一站购齐“海鲜大餐”

沙子口大集上,最有特色的就是海鲜。赶集的市民可以感受到当地浓郁的渔文化,就连空气里也弥漫着海的味道。1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热闹的大集上,这里人山人海,涌动的人潮推着记者前行。不管是鱼、虾,还是鲍鱼、海参,干货、鲜货应有尽有,市民可以一站购齐“海鲜大餐”。

毕吉峰和李晓莲夫妇已经在大集上摆摊十五六年了,今天夫妻俩拉来20多种海鲜,3000多斤的虾、鲍鱼、笔管鱼、黄花鱼、头鱼等品种尤其受欢迎。“我们早上6点半就过来了,卖到下午4点多就差不多了。”李晓莲一边和不断前来询价购买的市民交流,一边断断续续向记者介绍着。

高玉武和兰瑞雪夫妇也是大集上十几年的摊主了,夫妻俩带来扇贝、海虹、虾、大头腥、鮟鱇鱼、鱿鱼等近3000斤海鲜,从早上5点多到了之后,就忙得不亦乐乎。“我是王哥庄人,昨天在王哥庄大集卖了两千多斤,今天又来沙子口大集了。”高玉武乐呵呵地说。

福字装点节日气氛

大集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南来北往的腔调,十分热闹。虽说大集以干、鲜海产品为主要特色,其实这里的商品非常丰富。除了海产品,服装、鞋帽、布匹、肉类、粮食、家居用品,还有当地村民自家农田种的瓜果蔬菜,令人应接不暇……赶大集办年货的仪式感是无可替代的,集市上满满的年货飘着浓浓的年味,市民不仅感受着质朴的乡村文化气息,还能淘到新鲜实惠的年货。

宋志聪和张会芹夫妻俩的摊位红红火火,福字、挂件、窗花、对联充满节日气氛。“福字最受欢迎,有立体的,有单面的,根据大小和设计,一个福字几元到十几元的都有。”宋志聪说,今天他进了3000元的货,早上6点就过来了,“我就是吃大集这碗饭的,这些年来沙子口大集变化也很大,现在都规划在一起了,人气更旺了。我自己也在大集上买菜带回家,买着买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就买多了,品种太丰富了。哪里有集我就去哪里,经常把货拉到崂山一些山村里,在家门口卖给村民,他们就不用再出山跑腿了。”

宋志聪平时销售服装,临近年关会销售有节日感的福字挂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销售的商品。选择从事大集生意,是因为这份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平时不赶集卖货时可以照顾孩子。宋志聪的两个儿子都上高中了,前几年孩子学习不忙时,经常到大集上来帮忙,增加社会经验,体验父母在风吹日晒中的忙碌,也会更加珍惜幸福生活。

“有五号电池吗?快给我一个。”销售福字的孙先生不停喊着,“都有福,来一对福!”一上午时间,他便把大喇叭的电池电量用光了。不少市民坐着新开通的地铁4号线来逛大集,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大包小包,点缀上福字对联,红彤彤一片,喜气洋洋。

大集承载亲情陪伴

90后陈晓晓是大集摊主的“年轻一代”。小时候,她随父母来赶集,大集承载了童年的回忆;长大后,父母帮她在大集上售卖,大集承载了亲情的陪伴。“今天带来近千斤蔬菜,品种很多,早上四点多我就过来了,卸车、出架子,7点左右,人开始多了起来。平时母亲经常来帮我,年底忙,父亲也一块来了。这些蔬菜有我们自己地里种的,也有从市场上进的货。”陈晓晓来大集摆摊六七年了,家中地里种着樱桃、杏、桃子、草莓等果树和一些蔬菜。

童年的大集是甜蜜的回忆,陈晓晓每逢过年前,都会和爷爷奶奶或父母一起,到大集上买小鞭炮、糖球、薄荷糖,在热闹的大集上撒欢挑选小礼物,是她最期待的事情。长大后,父母在大集上卖过几年水果。如今,她接过父母的接力棒,大集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现在的大集,比原来更干净,环境越来越好,管理也更有秩序了。老年人赶集多,年轻人也有过来逛的,美味小吃、新年挂件都很受欢迎。”陈晓晓7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前些日子也到大集上帮忙,孩子喜欢收钱、数钱,帮顾客递袋子,很有礼貌,是大家喜爱的小宝贝。

董增山和刘玉青夫妻俩也忙着销售蔬菜,葱、姜、蒜、山药、芋头、韭菜、白菜、大头菜等销量很好。“我们在大集上十五六年了,年轻时候,我经常来赶集买衣服和零食,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喜欢网购,时代变化了,销售渠道也不一样了。来赶集的大多都是老主顾、回头客,见面都熟悉。”刘玉青笑着说。

烟火气息暖意融融

张金锐和冷静晴夫妇家住市北区,亲戚在崂山王哥庄做面食,所以夫妻俩常年穿梭于崂山和李沧的多个大集,有十个年头了。“磕花、鱼花、元宝、枣馒头、豆包、米包都卖得很好,面包车上装不下太多,五六十个大馒头不到两小时就卖光了。”张金锐说,沙子口大集的市民消费水平高,识货,对面食的品质要求也高,他销售的面食回头客多。为了把面食做得更有特色,他还特地去苏杭一带学习了精致点心的制作,希望让市民吃到更多花样的面食。

阮久才销售的地毯、桌布摊位前客流不断。“我今天进了一万块钱的货,过年换新是大家的习俗,品种很多。老年人喜欢喜庆艳丽的,年轻人喜欢小清新风格的。”阮久才是山东济宁人,跟着父母在沙子口大集上摆摊18年了,在临近年关的人潮涌动中,在与顾客欢快的交谈中,在兴隆的生意行情中,他已经深深融入了青岛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心中感觉暖意融融。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张译心 摄影 栾丕炜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01/12 08:18
· 来源 ·
青岛晚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