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引黄济青通水33年 远水解了青岛“近渴”

原标题:一渠河水向青流

“理发不洗头,麻雀喝柴油”,一首打油诗,翻开了30多年前青岛有关缺水的记忆。三面环海的青岛是一座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曾是一道难解之题。1989年,一项名叫引黄济青的工程落成通水,宛如神笔马良的画笔,笔锋一挥,“天河之水”滔滔而来,为青岛这座亟待解渴的城市洒下甘霖。近年来,在这条“黄金之渠”的哺育下,沿岸城市得以高质量发展,呈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盛景。在引黄济青工程通水33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沿着它奔涌的足迹,听泵站引水铿锵,看水库碧波荡漾,品水厂净水甘甜,感受它如血脉般润泽万物的生息。

泵站引水铿锵

“1989年第一次通水的时候,我们都围在出水闸口观看,闸门一提,黄河水奔流而出,我激动得眼泪都快掉出来了。”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亭口泵站管理所所长刘正江感慨地说。刘正江是土生土长的平度人,从小在农业重镇庄稼地里耳濡目染,他深知水资源的重要性。

亭口泵站是引黄济青工程输水干线第四级泵站,也是客水引入青岛的第一个泵站。如果把引黄济青的输水渠比作“血管”,那泵站就是“心脏”,通过泵站将上游奔流而来的水“拔高”6米多再输出,让水顺着水渠流向下游。从最初的黄河水,到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调引的长江水,亭口泵站融合了两条江河的水源,有效保障了青岛市区的用水需求。

10月14日上午10时,在泵站主厂房内,一排机组正在轰鸣声中运转,新型自动化设备“各司其职”。通过智能计算机监控系统,机组的各项实时运行数据——温度、转速、水位、电压——在中控室的大屏上实时更新,值班工作人员目不转睛,确认数据变动在正常范围内。

在泵站值班本上,“工程运行情况”一栏有这样一行字迹:20时15分,水塘水闸开至2.5丝。“我把泵站的工作总结为丝丝计较,一毫米相当于100丝,一台机组维修起来,主轴安装精度达到丝级精度。”刘正江望向大屏的眼睛里透着严谨。

“你看现在这个水流是22立方米每秒泄水口,机组一旦停止运行,如果处理不及时,水位迅速上升造成严重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值班人员通过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数据,并每两个小时把所有设备巡视检查一遍,24小时全天候值守,节假无休,守护调水安澜。”已在这里工作32年的刘正江,有15个春节在值守泵站中度过。

有着“全国水利能手称号”的刘正江,还有一个引以为豪的“老伙计”:工作了32年的老机组。

虽然运行几十年,刷了新油漆的老机组闪着光,一看就是被精心护理的模样。细看才注意到,机组最低端的叶片,有的地方因水流汽蚀形成了凹坑,涂了一层灰色的釉质保护层。“这是一种高分子涂料。”2003年机组大修中,刘正江大胆创新,引进了一种高分子材料进行叶片及叶轮外壳汽蚀修补,使机组橡胶轴承寿命延长了两三倍,目前已在引黄济青工程沿线各站推广。

创新的点子多,得益于自己的一个习惯——手不离书。“我最近在读一本叫做《黄河变迁史》的书,它被誉为‘系统研究黄河问题的一部巨著’。”读书声朗朗,机器声铿锵,越来越多年轻调水人的加入,就像新旧机器的接力,他们日夜运转,为青岛这座缺水的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流……

水库碧波荡漾

如果你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来到棘洪滩水库,会看到如一面镜子般平滑的水面,与天空在远方交融,用一句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

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阵阵凉意,棘洪滩水库管理站水质保护科工程师胡钢强轻车熟路地拉拽着采水器,不一会儿就将它拉到了离水面11米高的廊桥上。紧接着,他操作着采水器,精准平稳地将水分装到各个采样瓶中,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胡钢强把水样带回水库自有实验室,经过基本的过滤和前处理,加入试剂,放入一个方形箱体样子的仪器内,随着机器嗡嗡的运转声,几分钟后,水样分析结果就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蓝色、红色、绿色、黄色,不同颜色的方块排成行列,分别代表着水质中不同元素的含量。

“水样放进去,数据跑出来。”坐在电脑前的胡钢强这样称赞他的“好助手”。这台仪器是去年刚上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主要用途是进行化学元素分析检测,对金属元素分析尤为擅长。水库作为水厂源头,水质的日常检测,主要包含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9项。

“你看屏幕上这些锰、铜、铅等显示未检出,如果有检出的话,就说明水被重金属污染了,不能使用了。”西海岸新区15万方,城阳15万方,市区60万方……水库每天出水量达到100万方,胡钢强的工作看似单调,但每个数据的背后却是沉甸甸的责任。

不光是在水库这样的水源地,其实在水厂、泵站、管道、用水末端等各个环节,都有定时和不定时水质检测,保障着整个城市的居民用水安全。“水库日常还要检测两项指标,一个是叶绿素,一个是藻类。”胡钢强还有一项工作是每年定期向水库投放鱼苗,每年秋冬交替的时节,大约30万尾鱼苗被放入这一方水域,更替维持着水域的自然平衡。“放入的鱼苗主要是鲢鱼鳙鱼,还有少量草鱼。鲢鱼是滤食性鱼类,主食水中浮游性生物,可以净化水质。”

作为亚洲最大的人造堤坝平原水库,棘洪滩水库总库容1.56亿立方米,近几年来每年为青岛市区提供了90%以上的供水。近年来不但硬件改造提升,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也有效保障了用水安全。“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摄像头,可以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引黄济青工程300多公里的调水干渠交叉的河道、公路、铁路和管线均采用全封闭全立交方式,确保污染物不进渠道。从渠首到棘洪滩水库,检测点就有15个,每月定期进行3次水质检测,棘洪滩水库的检测理化指标就达35项。

站在坝顶路,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水鸟成群结队,贴着水面滑行的绿头鸭,展翅高飞的灰鹤,人与自然生态共融,碧波荡漾的水库晶莹如玉。

水厂净水甘甜

走进棘洪滩水库水厂车间,配备全自动化生产线的车间里不见一个工人,只听见管道里传来的哗哗的流水声。中央控制室里,值班人员正通过屏幕监控水厂的流程操作和设备数据,对产量、投加量和产水水质等进行24小时连续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这座占地100亩、日供水量21万吨的全自动化工厂,仅靠16名工人就完成了,从棘洪滩水库摄取原水到净化成自来水进入输送管道的全过程。

水厂副厂长兼设备维护中心副经理宋文明行走在管道设备间,时不时停下脚步,从工装口袋里拿出工具,例行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近年来,水厂实施深度处理升级改造项目,设备不断更新,设备维护中心的活儿也像运行的齿轮一样忙碌。水厂先是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水中影响口感的微量物质,减少消毒剂投加量。又新增了6万立方米/日的超滤膜系统,这是一种国际先进的压力式超滤膜,可以去除水中所有悬浮或胶状颗粒物。流经这些工序后,棘洪滩水库里的原水净化可达直饮水标准,入口甘甜。

背靠棘洪滩水库,在水资源富得“流油”的水厂里,随处可见的却是“节水降能耗”的比拼,水厂甚至把这项指标当做重要的考核指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黄河水跨越300多公里,长江水跨越1000多公里,千辛万苦引来的水源,不能浪费了。经过我们水厂的净化处理,可以让千家万户喝上一口干净水,这份工作让我感觉非常有意义。”

2004年,水厂刚刚建成,22岁的宋文明刚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便投身到这片水源地。“那时工厂还没建成宿舍,我们都住在临时板房里,工厂里的活儿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动手,布控线路、安装调试控制箱……管道的螺丝有碗口那么粗,冷天拧螺丝的时候,扶住螺丝的手冻粘在上面都拿不下来。”

这是一份没有上下班时间的工作,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里,同事们的加班记录一行又一行:10月3日滤池阀门损坏,抢修;10月5日,城阳惜福镇水厂渠首泵站主电缆损坏,变频器损坏,抢修……日常维修大型设备也多在下半夜用水低谷期,0点之后进行。

去年单位组织员工在新建成的坝顶路上举行长跑比赛,6公里赛程差不多要环水库跑上半圈,每天在坝外围着设备转,宋文明第一次有机会好好端详一下坝上的美景:背面刚铺了草坪,绿意盎然。

不远处的中车四方车辆厂,是水厂的供水单位,中国近60%的动车组和25%的地铁车辆都从青岛驶出,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建设中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将来也会用上水厂的直饮水。更远处,水厂供水所达的胶州,上合示范区等国家级产业园区正在蓬勃发展。围绕在棘洪滩水库周边的几家水厂,在这座城市的地下,布下粗细不一的自来水管网,如同人体的血管,延伸至城市的各个角落。

据相关数据统计,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33年来,累计调水116.74亿立方米,其中青岛超50亿立方米。为工程沿线提供农业灌溉用水16.76亿平方米,补充地下水19.45亿立方米。“上善若水,泽被万物。”江河之水滔滔而来,如血脉,如甘霖,为青岛注入蓬勃发展的底色,琴屿葱茏博人间风华,奏响时代奋进的华章!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芳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10/25 09:25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