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堵漏十几分钟收费六千八 小心路边防水补漏“骗局”

原标题:新闻周刊丨防水堵漏?设套骗钱!支口大锅就敢干,所谓材料论斤称,请远离这种马路游击队

“论斤称”,实在承受不起

台风“梅花”席卷而过,细数给咱带来的烦心事,漏雨漏水算一件。今年入汛以来,青岛降雨量屡破纪录,对不少市民来说,楼房内部看不见摸不着的漏水点,似乎成了破解不了的“哥德巴赫猜想”。此时,有人见机推销一种“论斤称”的防水材料,让市民满心期待迎进门,怎料花了钱没有“一劳永逸”,反而成了“引水入墙”……

不管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防水堵漏游击队,还是隐身网络背后的无良装修公司,上火的消费者明知下套者是谁却无法给出反击的一拳。

漫漫投诉路,如何追索损失?防水堵漏,如何明明白白消费?我们试图拨开层层迷雾,寻找一个答案。

屋漏偏逢“游击队”

“受台风‘梅花’外围影响,预计今天下午到16日我市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过程累计降雨量50毫米~90毫米……”9月14日,手机上这条及时的天气预报,让市民刘先生的眉头紧锁,不禁叹了一声,“家里的澡盆都用来接水了,再来场大雨,我怎么办!”

在青岛市北区嘉兴路上有一处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小区,建筑都是六层加阁楼的设计,拥有漂亮的斜坡瓦片式屋顶,刘先生就安居在这里。今年入夏后,大雨小雨一场接一场,进入8月,他偶然发现自家阁楼南面的一个房间竟漏雨了。

这是个四五平方米的储物间,一面墙安了壁柜,顺着房顶的斜面上开有一个天窗。雨天一来,雨水从天窗的缝隙处渗进室内,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简直可以用“小瀑布”来形容。

刘先生家漏水的天窗(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细心的刘先生查看一番后得出结论,之所以出现漏雨,是因为雨水顺着屋顶瓦片往下流,在天窗外的窗棱凸起处形成积水,积水日久,浸入防水层,再顺着天窗的缝隙就淌进了屋里。浸泡了柜子里的物件不说,雨水顺着墙壁还流到了储物间正下方的厨房。

雨顺着天窗的缝隙流进屋里。(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这可不是小事,万一雨水侵蚀到墙体里的管线,难保不出大麻烦。

在漏雨问题解决之前,刘先生无奈搞起了“急就章”,自创一套引流装置:将一个5升的矿泉水桶剪掉底部,倒置形成一个漏斗,倚靠在厨房吊柜的一角,接住来自天花板的渗水,一根长管子连接水桶口,另一头对准洗菜池,让渗下来的雨水直接流入下水道。

刘先生在厨房自制接漏水装置。(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漏雨如此严重,刘先生为什么还不想办法从源头治理一下这“水帘洞”呢?其实,前阵子一发现漏雨,他就花大价钱找人来修补过房顶。可提起这事,刘先生更糟心了。

8月13日,刘先生在小区楼下看到一辆挂着济宁牌照的小货车停靠在路边,车顶竖着一块红色招牌——“专业防水”,几个白色大字让刘先生眼前一亮:“这不正好到处寻找修房顶的师傅吗,刚好就‘送货上门’了。”

更让刘先生心动的,是招牌下方还标注了四个黄色的字——“终生保修”。他当即拨打了招牌上的咨询电话,约了对方第二天来家里看看情况。

刘先生遭遇的马路“游击队”。(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8月14日中午12点多,两个衣着朴素的小伙子如约来到家里,刘先生迫不及待地把他们带到阁楼上查看天窗漏雨的缝隙。

一个小伙子把头探出天窗观察了半天,回头拍着胸脯说:“大哥,没问题,保证修好,我们是专业防水。”他特意把“专业”两字拖长,重点强调了一下。

刘先生问:“怎么收费?”

小伙子答:“我们有两种防水材料,普通的胶55元一斤,好点的叫轮胎胶,88元一斤。”

“两种胶有什么区别吗?”刘先生对此一窍不通。

“轮胎胶是升级的材料,工艺也改进了,当然比以前的好啊。”小伙子解释道。

刘先生认为差不了多少钱,“能彻底修好房顶,就用点好的吧”,于是敲定了88元一斤的防水材料。

刘先生在厨房自制接漏水装置。(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谈妥后两个小伙子下楼去做准备,刘先生隔着窗玻璃往楼下张望,见他们在小货车的后斗上支起一口直径一米多的大铁锅,熬起一锅黑乎乎的东西。

没多久,俩小伙提着两桶黑乎乎的材料返回刘先生家,“大哥,你过来看看——”先前搭腔的小伙子说着,拿出一个弹簧秤,称起这两桶材料的重量。

刘先生看着热气腾腾的黑胶,一头雾水,“修好屋顶能用多少?”

“这没数。大哥,你记好现在的重量啊,修完后咱再称一称,用多少斤,算多少斤的钱。”

刘先生瞥了一眼秤上的计数,并未看太仔细,只记了一个大概数:80多斤。“这些胶能全用了?”他再次询问用量。

小伙子摇摇头,没给出具体答案,“我们上去先找漏水点,能用多少也没数,反正用多少算多少。”

“你们干吧,修好就行。”正值三伏天,看到楼上楼下地忙活,小伙子T恤都湿透了,刘先生有些心软,心想:“出来谋生都不容易,他们如果想多算点零头也没必要太计较。再说,天窗那条缝隙总共就七八十厘米长,撑死能用几斤胶?”

两个小伙子拎着材料上房顶干活了,刘先生想跟着看看,却被另一个小伙子劝阻了,“哥,这胶二三百摄氏度呢,溅你身上要起水泡的。”

刘先生发现,所谓的“轮胎胶”总共覆盖了不到一平方米。(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事前没有谈好总价,现场不让旁观,彼时的刘先生还没有意识到其中的纰漏,他好心跑下6楼,去超市给两个小伙子买回了一提矿泉水。

施工过程总共不到一刻钟,刘先生买水回来的路上,就接到了小伙子的电话:“哥,你去哪了,我们干完了。”

刘先生回到家时,两个小伙子已经站在客厅里等着他了。“哥,胶差不多全用完了,总共80斤。”随后,小伙拿出手机,点开计算器敲起数字,“大哥,给你去个零头,算6500块钱吧。”

“啥?6500块?”刘先生一下蒙了。其实三年前,他通过熟人介绍找过一个师傅修屋顶,当时师傅用的是油毡材料,烤热了贴在屋顶,总共收了350元钱,三年里真就没再漏过雨,只是这位师傅后来离青回了老家。

正因为有过一次修房经历,刘先生一直觉得也就是几百块钱的事,材料升级、工艺改进、物价上涨……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即使价格翻倍也能接受。可是眼下这涨了20多倍的价格,是他始料未及的。

不擅长砍价的刘先生努力想和对方进行一番讨价还价,可对方坚决不松口。见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给对方微信转账。

“活都干完了?行吧,只要不漏雨,贵点就贵点吧。”刘先生自我安慰道。

然而几天后的一场大雨中,刚修过的屋顶竟没经受住“考验”,而且比以前漏得更厉害了。刘先生这才爬上屋顶查看了一下,发现所谓的“轮胎胶”总共覆盖了不到一平方米。他再联系对方时,对方微信不回,电话也不接,已杳无踪迹。

上网搜索新闻,刘先生这才了解到,类似“遭遇街头‘游击队’,防水材料‘论斤称’”的坑人事件,全国不少地方发生过。如今,他也成了落入陷阱的受害者。

“街头游击队”给刘先生屋顶上铺的防水材料不足1平米。(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卫生间“水漫金山”

无独有偶,市民王女士近期也遭遇了“论斤称”的坑人套路,只不过这回的罪魁祸首来自网络。

王女士家住江西路一处高层23楼,8月中旬,她家卫生间的墙壁出现渗水,客厅里两米宽的墙体下方被水浸泡,墙皮掉了一地。正愁得不知道怎么解决,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一则广告引起了她的注意。

王女士家卫生间渗水严重,洇湿了客厅的墙面。(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这家里天天漏水,你连漏水点都不知道在哪儿。”视频里,一名头戴安全帽、身穿工装的装修师傅言辞诚恳地卖力讲解,“现在啊,我们的专业团队免费上门勘测,免费帮您找到漏水点。师傅携带专业仪器,做到免砸墙技术,先预约再上门,找到漏水点,报价后再施工,卫生间、阳台、屋顶都可以解决。您还要考虑半天?反正都是免费上门,链接就放在视频下方,屏幕前的您抓紧时间预约吧。”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被打动的王女士当即点开了视频下方链接,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

8月23日,两个小伙子按照约定时间敲响了王女士的家门。他们进屋简单看了一眼后,告诉王女士,不用砸墙,打胶就可以把漏点堵住。具体方法是在卫生间墙角的地面上打个孔,把胶注进去。

“需要用多少胶?大约需要花多少钱?”王女士问。

“大姨,这可说不好。一斤胶按照158元算,我现在给你称一下,你看一下这个重量——”小伙子拿出弹簧秤,连桶带胶称给王女士看,“40多斤。一会儿用多少,算多少的钱。”

王女士瞥了一眼桶里的防水材料,上面一层是透明的,下面是白色的,有股刺鼻的味道。可不待她反应过来,小伙子已经走进卫生间开始作业:先在门后地面上打了一个食指粗细的孔,又在对角方向的淋浴间地面上打了一个孔,然后从这两个孔把胶灌进了卫生间地砖下。

注胶的打孔一个在淋浴房一角(左),一处在卫生间门后一角(右)。(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前前后后不过十几分钟,小伙子拎着空桶从卫生间走了出来,“大姨,用了44斤胶。我给你算了一下,总共6952元,你给个6800元就行。”

王女士没想到会用掉这么多胶,当时有些吃惊,但转念一想,如果能修好,花点钱就花点钱吧,总比把卫生间地面砸开重新修整要好。她向小伙子要发票或者收据,对方均表示没有,并在一再催促下,稀里糊涂地就通过微信付了款。

更让王女士想不到的是,才安心睡了一晚上,楼下邻居就找上门来——打完防水胶的卫生间漏水更严重了,已经渗到了楼下邻居家的卫生间。王女士马上给做防水的小伙打电话,对方先是称自己不在青岛,随后,微信和电话都不再做出回复。这时她才注意到,对方电话号码显示的所属地是安徽亳州。

通过上网查询,“防水材料论斤称”“动辄上万元, 钱没少花却越补越漏”……王女士发现全国多地都有相同案例,让她越看越生气,怀疑这些人是打着“防水堵漏”的旗号招摇撞骗,欺诈消费者。

本就被漏水折腾得心力交瘁,又花了冤枉钱,一时间气得急火上蹿,王女士右眼起了麦粒肿,肿得整个眼皮都睁不开,出门必须戴个墨镜来遮挡。

王女士向对方转账的信息。(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损失能讨回来吗?

家里漏水的难题没解决不说,反被坑了不小的一笔钱,这真是“屋漏又逢连阴雨”。刘先生和王女士此时都面临同样的两个疑问:“房子漏雨漏水到底该咋修?”“损失的钱能不能追回来?”

“刘先生遇到的做防水的‘游击队’,他们号称使用的‘轮胎胶’,实际上就是沥青材料。防水工程施工是有国家技术标准的,基层必须有足够的排水坡度,搭接缝如何处理也是有一定专业工艺要求和标准体系的。”青岛市室内装饰行业协会会长杜海辉一语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至于王女士家的卫生间,如果堵漏用的胶是真材实料,有可能是“丙烯酸”之类的防水胶。青岛芮意森防水研发中心主任宁殿东介绍,“高压注胶的防水工艺是早前市场上的一种修漏办法,将防水材料通过瓷砖缝隙高压灌注到下方水泥砂浆的空隙中,材料遇水膨大会形成果冻状,填充缝隙。但是如果工艺不对路,注浆不饱满,材料被注到没有水的地方,遇空气后会固化形成疙瘩,疙瘩再与水泥砂浆脱层,反而会加剧防水层裂缝,起到反作用。”

在王女士看到的视频广告中,对方宣传自己有专业工具,可以勘测地面下的积水,精确找到漏水点,很多消费者就是被这种虚假宣传的“专业性”所蒙蔽。

宁殿东看了让王女士入坑的这则视频广告后,指出一点:“这种勘测仪器没有问题,但是它只能勘测出积水,窜水问题就不容易发现,而且它只是一个辅助仪器,并不神秘。查找漏水原因,还要结合经验,一一排除多方面因素,手持仪器并不代表专业。”

“房屋渗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不同的渗漏原因,不同的内部构造会形成不同的渗漏路径。”两位专业人士同时对消费者发出提醒,“做防水之前一定要让施工方给出明晰的施工方案,并且事先签订正规合同。”必须事先明确材料品牌、规格、施工方案、有无增项及增项比例,明确各自的责任,质保年限等。

了解了防水堵漏的门道,但两起事件的始作俑者一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个借助网络隐身,看不见逮不着,损失如何追回?刘先生和王女士都面临“维权难”的无奈。

9月15日,青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的工作人员在接听了这两件事的投诉咨询后,答复道:“如果有违法商家的注册地址,就可以投诉到工商部门,工商部门会协调买卖双方意见,达成赔偿方案。但是如果是个人行为,仅凭电话和对方姓名,工商部门也无法受理处理。刘先生遇到的在马路边的防水工程师傅如果没有营业执照,属于游商浮贩,可以投诉到城管部门。王女士遇到的网络上的防水堵漏师傅,商家在网络上打广告,一般会留有营业执照等相关信息,可以联系发布网络查找该广告主的注册地,需要到注册地所属工商部门进行投诉。同时,网络广告如果涉嫌夸大等违规宣传,可以在青岛当地工商部门投诉网络发布平台,如果取证属实,工商部门会对它进行行政处罚。”

“这都涉及到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就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答复内容,山东元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乔乔律师做了进一步解读,“如果没有注册公司、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单纯以自然人个人身份实施相关法律行为,工商部门难以对其进行相关管理、处罚。如果想追讨消费金额,就要通过法院诉讼程序。但是到法院起诉,则需要提供对方的个人身份,这就需要通过当时转账的姓名和银行卡号,锁定其个人身份信息,维权成本会比较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网络平台上的商家注册地往往是外省,商家与市民所在地有合作的“游击”工人联系上门施工。一旦出事,客户要去外地维权,时间和金钱成本都会增加。

此外,刘乔乔律师还提出,网络平台作为广告发布者应该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推广要注明是广告,不能通过软广的形式误导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起诉时,可以把这个广告发布平台一并起诉,平台属于审查失职。”

循着两起事件的脉络,事实如抽丝剥茧般展现,这种偷工减料的消费陷阱其实并不高明,甚至老套,但是它的渠道却扩大了,从路边流动随机揽客,升级到通过网络平台吸引流量跨区域猎取目标,黑心防水施工队明显是钻了市场监管的漏洞。防水本身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隔行如隔山,老百姓不懂,行业水平又低,这时候,市场监管政策应与时俱进,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及时“堵漏”。[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编辑:孙宝震]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9/19 09:23
· 来源 ·
半岛新闻客户端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