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年攻坚“活”一城,青岛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行动
谈青岛的城市历史,绕不开中山路,这里曾是与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齐名的商业中心。毗邻栈桥、青岛火车站、小港码头,中山路及周边区域曾车水马龙,保有近一个世纪的繁华。这里是几代青岛人记忆中的“街里”,“逛街里”更是当时青岛人最时尚的休闲方式,进而形成了独具青岛市井特色的里院建筑群。
上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城区边界东移扩张,从栈桥到“五月的风”——城市地标的变迁背后,这片百年老城区陷入了活力不足的困境:房屋老旧,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市政设施落后,缺乏优质的公共空间;现有商业生态存在单一化、同质化问题……
4月28日,青岛市总投资40亿元的72个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集中开工,涉及中山路片区等9个片区,重振老城活力的“决战”在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保护修缮、全新业态导入等领域纷纷打响,百年老城揭开了向新时代转场的序幕。
唤醒老城区,就要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我们组织专家智库查阅档案资料3000余份,对100多栋重点建筑进行深入挖掘,推进‘一房一档’‘一路一档’,将500多项文史挖掘成果充分运用于修缮施工、招商引资和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文史档案部部长周兆利介绍。
整个片区将总计开展约171万平方米建设工程,配套实施55条约25公里道路风貌改造提升;新建12个停车场,建成后可提供2000余个停车位;完成6个街心公园建设,整体打造“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业态场景,建设集聚青岛特色、兼具商贸活力和人居品质的历史城区。
2022年4月,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除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外,还有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等七个“战场”,仅列入今年计划的就有974个项目,总投资1459亿元。
近年来,随着城市边界的不断扩张,靠规模扩张拉动增量的城市建设模式走到了瓶颈期,城市更新应运而生,其内涵就是靠盘活存量增强内生动力。三年攻坚之于青岛,既是“搞活一座城”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应有之义,更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必然选择。
城市建设中,土地开发逼近“天花板”是各地面临的痛点,而结构性失衡是重要原因,尤其是低效片区(园区)存在很多“沉睡”的闲置低效用地。今后三年,青岛将系统谋划并先期启动10个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建设,“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让低效用地“活”起来。
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老工业区就是10个重点片区之一,这里是全国闻名的纺织机械制造业重镇,梳棉机产量占全国销量的75%,喷水织机占全国销量的90%,是全国最大的无梭织机、喷水织机生产基地,但传统的小厂房、小作坊林立是该片区绕不过去的一道槛。
去年10月,由京东方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显示模组制造单体工厂在该片区开工,总投资达81.7亿元,占地约800亩,提供就业岗位14000个,年产中小尺寸显示模组约1.5亿片,吸引了20余家规模以上配套项目进驻。
为保障京东方项目落地,王台街道完成近2000亩土地清场,130多万平方米建筑拆除。“腾笼换鸟的阵痛不可避免,因为搬迁的企业大都是税源企业,迁走之后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但我们要算大账、算远账。”王台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长江说,“从‘纺织机械名镇’到‘芯屏产业新城’,对王台街道来说,是一次产业能级的跃迁;而优质项目的溢出效应,将对整个片区的医疗、教育、交通、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类似京东方这样的大项目,三年时间里,青岛10个重点低效片区(园区)计划建设314个,其中2022年计划建设项目228个,年度投资额占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年度投资额的近五成。
三年攻坚,既着手解决城市发展的欠账,也以未来眼光适度提前布局建设。
未来三年,青岛市将改造老旧小区1108个、涉及居民30万户,改造城中村81个、涉及居民5.5万户;聚焦市政道路、供热、燃气、环卫、污水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加快144个项目建设;推进21个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确保3条地铁线路建成并投入运营,全域推进地铁沿线21个TOD项目落地,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青岛”;建设公共停车设施131个,新增泊位5.8万个;实施一批城市绿道、山头公园、林荫廊道、立体绿化、口袋公园等工程,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公园城市网格体系,今年重点推进300个项目建设……
(大众日报记者 杨国胜 张忠德 报道)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椰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