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技术成城市公园建设“标配”
绿色是城市更新的底色,对于青岛大大小小的的城市公园来说,低碳环保理念从设计之初便融汇其中。
去年底,建设完成的李沧区侯家庄口袋公园正式对市民开放。改造后,在这处总面积约9899平方米的公园里,新增绿化面积约6400平方米。园中种植乔灌木约1200株,包括樱花、玉兰、海棠、杏树等40多个品种,丰富程度堪称“植物园”级别。据测算,植物加持下的侯家庄口袋公园,每天约可吸收600千克二氧化碳,约释放440千克氧气,从而为周边居民营造“绿色氧吧”。
绿色不仅体现在植物上,更深植于整个园区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运维之中。年轮广场是侯家庄口袋公园的一处标志性景观,广场以树木年轮为设计语言,与广场周边的密林形成对比,用最直观的视觉效果来普及植树造林的意义。而且,这里还是一个下凹式的旱景集水场地,“下雨时会形成水面,设计汇水量几乎等同于相同面积森林所涵养的水源量。”青岛市园林环境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孙明介绍,不止年轮广场,事实上侯家庄口袋公园整个园区都贯彻落实了海绵城市的设计建设理念,通过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汇水铺装等方式调蓄雨水,单次最大理论蓄水量可达110立方米。以公园内绿化面积约6400立方米测算,预计年涵养水源量640立方米,从而助力实现节水增效。
众所周知,青岛属资源性缺水城市,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节水型城市的重要途径,海绵城市的概念逐渐深入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海绵设施已经成为住宅、公园、工业园等各类项目建设标配。从2020年开始,孙明先后参与了湾头口袋公园、侯家庄口袋公园的设计工作,在他看来,公园绿地空间更多,对于海绵城市来说,相对完成度会更好,“随着城市公园越来越多,相信对于提升青岛整个城市的绿色生态价值会越发显现。”
外企高管辞职改行“城市养蜂人”
蜜蜂是生态环境优劣的指标性物种,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六年前,王富强离开世界500强外企的管理岗位,转而投身蜂产业。与根据气候变化全国各地追花逐蜜的传统养蜂方式不同,他另辟蹊径选择做一名城市养蜂人,把青岛城区作为大本营。如今,他的自营蜂场已经遍及浮山、崂山、太平山、榉林山等市内各个山头,除了蜂产品,更成为科普蜜蜂知识,展示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的一道城市风景。
回首几年来的创业经历,王富强很是感慨,从最初的饱受质疑,到不断取得突破,他说,青岛日益优化的城市生态环境是支持他坚持下来的最大“底气”,而作为一名生态产业的创业者,自己更是青岛近年来全域绿化成果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以他位于浮山的蜂场为例,这里属于城市中心区的山头,临近车流量大的东西主干道银川路,周边居住、办公人流密集,这些无疑都是影响生态环境,进而可能对蜜蜂养殖产生伤害的不利因素,“当时选址的时候,有朋友直接跟我说,这里不是个养蜂的好地方。”但王富强在咨询了园林和林业等部门的技术专家后,还是决定一试。而最终结果,让他大为惊喜。“浮山的蜂蜜出来,经过农业农村部蜂产品质量监测中心鉴定,完全合格,各项有害物质均未检出,品质甚至高于出口欧洲标准,这充分说明了我们过硬的城市生态基础。”
对于未来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产业发展,王富强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今年三月份,在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的支持协调和指导下,他的企业会在山头公园、城市公园建立更多蜜蜂观察箱,进行科普的同时,也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尽一份力。“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蜜蜂产业服务商。在青岛打造模板,让城市与生态共存,把生态变现,进而在全国复制。”
创新中创造答案,“青岛样本”呼之欲出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截至目前,除成都外,至少有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十余座城市先后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规划或设想。例如,上海今年将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实施“千园工程”。北京今年将再建26处城市休闲公园、4处城市森林以及50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深圳提出,连接产业、科技、商圈、创意、人文区域与公园、山林、水系、郊野绿色空间,让市民能生活在具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绿道上的公园城市”。
造林绿化,贵在久久为功。公园城市这个全新课题背后,实际上是一座城市长久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的高质量基础。在与众多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比拼中,城市公园建设赛道上的青岛,资源禀赋毋庸置疑。青岛植物种类丰富繁茂,是同纬度地区植物种类最多、组成植被建群种最多的地区。截至2020年,全市约有6400万人次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森林覆盖率达14.46%,全部为人工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5平方米。
除了资源禀赋,青岛版公园城市建设也已经显露出走在前列的创新风气。例如,眼下全国普遍存在人工林树种单一,抗病性差,不利于搭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但同时,山头种树也面临着随海拔增高成活率降低的难题。为此,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联合企业,制定青岛市优质阔叶乡土树种育苗及造林技术方案。根据方案,通过对青岛本地乡土树种的调查,综合考虑植物的景观、生态经济特点和植物本身的抗逆性、生长速度等生态习性,初步筛选出适合青岛市山地造林的10种乔木和5种灌木进行实生苗培育。同时,从种子选择、种子处理、基质生产、场地选择、播种和苗期管理、监控等六大维度入手,全面提升种植成活率。
“一方面,通过科学使用树种,繁殖利用好更适合青岛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另一方面,从繁育技术创新入手,让人工造林更加具有生命力。”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建设处副处长贺蕾告诉记者,目前青岛的绿化造林树苗栽植已经用上了团粒基质技术,这种基质持水力强、质地疏松,利于植物生长,从而有效提高成活率。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青岛植树造林的一大创新“黑科技”。
公园城市是一场因城而异的大考,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场涌动着创新与突破风气的攻坚战中,公园城市的“青岛样本”,正在呼之欲出。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好
[来源:半岛客户端 编辑:亚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