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刘家义:一切工作讲担当,大家都来抓落实!

2019-02-12 07:35:18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一切工作讲担当,大家都来抓落实!”

2019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各市、县设分会场收听收看。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讲话中就如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讲了5个方面的意见,指出“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蓝图成为现实”,形成“一切工作讲担当,大家都来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全省各级各部门会议、制发文件和简报数量今年分别压减三分之一以上

下决心砍掉不必要的会议。严格落实会议审批和报备制度,各级会议能合并召开的一律合并召开,能开视频会的一律不集中开会,能现场办公解决的事情一律不开会。提倡开短会,一律不得要求无关人员层层陪会;省里直接开到县乡的视频会议,市县如没有新的具体措施原则上不再开会。今年全省各级各部门会议数量要减少1/3以上。

下决心精减文件、改进文风。提倡发短文,不发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文件;凡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一律公开发布。今年全省各级制发文件数量要减少1/3以上。除事关长远和全局发展规划外,文件原则上不得超过3000字。

下决心清理各种简报。能通过网络办公系统传递的,一律不发纸质简报;各级党政部门常规性和日常性业务工作一律不发简报;省级各议事协调机构及办公室、省直各部门只保留1份简报;新增简报必须按程序报批,今年全省各级简报要压减1/3以上。

下决心解决各类报表材料过多过滥问题,把“控量减负”的重点放在乡镇。省直各部门今年要求基层上报的报表材料一律压减50%以上。严格控制各种总结和报告,各级党委和政府每年除了按中央规定、省委省政府要求向上级报告工作外,其他一律不报。

领导干部要用“身影”指挥,不能用“声音”指挥

抓落实的“岗位”,不在办公室、会议室,不在文件堆、资料堆里,也不在网络和“微信群”里,而是在基层一线。

问题要在一线发现。省委常委和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在基层调研不少于2个月,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四不两直”方式,掌握第一手情况。

政策要在一线实施。政策能不能落实,关键是看基层能不能执行到位。省市领导机关都要建立基层联系点,“点对点”联系乡村、社区、企业、工程项目等。在基层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省直部门带头蹲点“解剖麻雀”,现场模拟评估,对政策及时修订完善或提出修改建议。对基层反映强烈的“空头政策”“无效文件”,要倒查部门责任。

工作要在一线推进。领导干部要用“身影”指挥,不能用“声音”指挥。推广“专班推进法”“点对点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省新旧动能转换各“专班”,要办公在现场、服务到基层。省市两级部门,凡有项目审批、资源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职能的,每月要有1周左右时间在一线,做到“只帮忙、不添乱”,强化过程指导和服务。

各级主要领导是抓落实的关键,要亲力亲为,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项亲自推动、重点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省委常委和省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同志要带头抓重点工作跟踪问效;带头到所联系市县(企业、商会)推进“双招双引”,结对联系高层次人才,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遇到的问题;带头联系服务企业,重点进行政策指导、推动政策落实,解决“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问题,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带头抓制度创新试点,领题承担重点改革事项,以点带面抓推进;带头到矛盾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解决实际问题,抓短板、强弱项;带头到精准扶贫“联系点”“联系户”察实情、办实事;带头落实信访“领导包案”“带案下访”“公开接访”制度,今年对10年以上的信访积案要全部“清零”,5年以上的要化解50%以上。

自己负责的工作不落实、落实不好的时候,自问几个“为什么”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自己负责的工作不落实、落实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反观自己在不在状态,自问几个“为什么”。

一问自己有没有追求卓越的境界?给自己设定什么样的工作目标,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同样一项工作,是争创一流,还是满足于过得去,结果截然不同。目标定位低了,即便看上去落实了,也只能是一种“低水平”落实。二问自己有没有迎难而上的担当?落实就要担当,干事就会得罪人,有时既要受累,还要受气,甚至受罪。拿经济工作“六稳”来说,哪一“稳”不需要攻坚克难?有的同志遇到问题,往上交、往下压、往外推、往后拖,导致一些工作“空转”,根子就在于缺乏担当。三问自己有没有一抓到底的激情?领导干部一时有激情不难,碰到“钉子”后,更能识出“烈火真金”。同样是打“三大攻坚战”、拆违拆临,有的“大干作小难”,有的“小干作大难”,还有的“不干老作难”,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激情。四问自己有没有常抓不懈的执着?很多工作需要持续抓、反复抓,像正风肃纪、社会治理,要有“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很容易半途而废。

大胆使用《亮剑》中“李云龙式”的干部

要大胆使用《亮剑》中“李云龙式”的干部。这类干部推荐时,即使“得票”不最高,也要为他们撑腰鼓劲,放到重要岗位,让他们脱颖而出,为山东多造就一些攻坚克难的闯将、干将。组织部门考察干部,要设置“落实力考察评价”项目,对善抓落实的干部,要给予特别关注。要大胆使用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吃劲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练、表现优秀的干部。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突发事件、斗争一线面前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让担当有为的干部有平台、有空间、有盼头、有奔头。对于那些不敢担当、不抓落实、贻误发展的干部,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

要“奖惩分明”,激昂干劲,要激励先进、鞭挞落后,大张旗鼓表彰奖励担当负责、狠抓落实的单位和个人。省委、省政府将加大表彰力度,省委组织部、人社厅创设“攻坚克难奖”“勇于创新奖”等;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容错纠错”激励担当,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建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责任分担制度。不能让好干部流血流汗又流泪,这是上一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有的担当。各级要正确使用“问责”手段,不能搞“泛化问责”,绝不允许用问责代替管理、以问责推卸责任,防止“洗碗效应”,避免“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惩罚。对被问责的干部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根据表现和业绩,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

确保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水平

基层工作压力大、条件艰苦,各级要设身处地地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省委出台了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十条意见”,但有些地方落实得不好,要下决心解决落地问题。要拓展县乡干部成长空间,重视培养优秀基层干部,乡镇事业身份的同志很多是骨干,要合理增设相应岗位,突破他们成长进步的“天花板”。要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落实乡镇工作津贴补贴政策,确保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水平。像有些基层同志加班无法就餐的问题,要研究具体解决办法。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让每一个党支部都成为攻坚克难的坚强堡垒,成为干事创业的前沿阵地,形成“一切工作讲担当,大家都来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