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马家40年账本讲述光阴的故事
1977年结婚,工资每月35.5元,除去花销只能剩5元。现在每月退休金6649元,相当于40年前的200倍。4月8日下午 ,记者来到市北区合肥路街道马连发老人家中,9本陈旧的账本记录了自1977年以来,这个家庭四十年柴米油盐的平淡温馨生活,也记录下一个时代的缩影 ,用老人自己的话说:苦日子已经过去了 ,好日子现在天天过。
40年记下9本账,小账本记录大时代
4月7日,孙女的钢琴课70元,招待客人的肉串、香肠104元;4月8日,葱、蒜苗7元,茄子 、茭瓜11元,卖废品收入25元……早上9点多,68岁的马连发老人从早市买菜回家 ,把菜放到厨房后,老伴儿王路珑在写字台上,戴上老花镜,将今天的花费和收入一一写在了小本子上,这本记账本上记录了2014年以来,家里的所有花销。在老人家中,这样的记账本原本有11本,因为搬家等原因,2本已经丢失。记者翻开剩下的9本纸张泛黄的账本,密密麻麻的字迹,一笔笔家庭经济收支数字使老马家40年来的经济变化轨迹一目了然。老伴儿王路珑告诉记者,记录家庭收支是受父母影响形成的传统,多年来家中的每一笔大额开销,不仅存在账本当中,还印在她的大脑深处。
“1977年我们刚结婚,当时我是服装厂的职工,老马在原即墨市物资局工作。那个时候工资低,我一个月32元,他比我多不了多少,一个月33.5元,你看,账本上都记得特别清楚。”一边说着,王路珑翻开了1977年1月份的账本。记者看到,茄子 、白菜 、猪肉 、煤…… 这些生活必需品的花费支出之后,每个月差不多只能剩下5元钱。“当时工资低,物价也低,但是几乎全部工资都用在生活必需品消费上,剩下的钱直接通过单位的生活会计,直接存了起来,过一年之后,连本带利再发给我们,总体来说攒不下几个钱。”
据王路珑介绍,当时的收入现在看起来虽然非常少,但是拿到工资的时候,还是非常的兴奋,但在兴奋之余,两口子必须要仔细盘算,这些钱应该如何支配每天的生活。“记账的习惯是从我母亲那里学来的,我母亲就喜欢把日常所有的花销全部记下来,账本到现在还有,到了我这儿 ,我也跟着把每天的花销全部记下来。”一张张泛黄卷曲的纸张,一个个细致精确的数据,一笔一划都浮现出不同时代的变迁和记忆。
而在账本之外,记者看到还有“饭票”、“粮油供应证”、“购货券”、“副食品证”等,很多被保存下来的属于特殊年代的独特印记。
买自行车花了194.9元,当时将近半年工资
马连发告诉记者,当时在即墨工作的时候,因为家离工作地点有三公里远,去上班就有诸多不便,为了能让老伴儿王路珑不迟到,马连发狠狠心要买下一辆自行车,但在当时,这辆自行车的价钱,花掉了马连发将近半年的工资。在马连发家中,当年购买自行车的发票依然留着。
“这是1983年买的第一辆凤凰自行车,那时要花194.9元,可了不得了 ,我那时一个月的工资才46.18元,买一辆车顶好几个月的工资,而且还需要凭票购买,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的。这张是1986年买的第二辆自行车,那时候条件好一些了,购买也不需要票了 ,但是要排队,排得上才能买得到。你看,到了1990年就买上变速自行车了 。到了2008年换成最新款式自行车,那时工资就有2000多元,买车只要330元了 ,你看看变化有多大。”
马连发说,生活变化中印象最深的是之前都只能买生活必需品,而且很少买水果,都是计划供应,算计着一个礼拜就买一次肉,现在生活好了喜欢买什么都行,物资丰富,手头也宽裕。“1989年,我老伴的父亲病重,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个电冰箱。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我们家倾其所有,凑了1000元,给老人买了当时质量最好的3999元的德贝立式大冰柜,那时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200元。”马连发说。
工资年年见涨40年收入翻200倍
猪肉0.7元一斤、羊肉3元2.7斤、啤酒0.73元一瓶、豆腐0.5元2斤……翻着以前的账本,马连发回想起当时的情况 。“那个时候确实买东西便宜,但很多东西都是凭票供应,供应比较紧张。我记着每人每月供应半斤花生油,半斤猪肉,就连早上去买根油条,也要到集体大食堂去凭票购买,当时还没有个人经营。因为条件不好,一年到头都是吃粗粮,供应的细粮,一边要孝敬给老人,剩下的都留给孩子吃。我到现在还记着当时地瓜面窝窝头,里面什么也不加,全是地瓜面,窝窝头蒸出来就咬不动,哪有现在农家宴做的好吃?”
回忆当时的清苦生活,老两口都深有感触。令两位老人最为欣慰的是,从工作开始,工资就在不断增长,现在马连发的退休金,是当时工资的200倍。“1977年,工资33.5。1985年,工资56元。1990年,工资100元。1993年,工资309元。1999年,工资776元。2002年,工资1100元。2018年,工资6649元。”
翻阅账本:改革开放后,马连发的工资连年看涨。2018年他的退休金比1977年工资翻了200倍,平均每年增加164元。支出结构方面:1977年,食品支出占总收入70% ,1981年占35% ,到了2018年,只占13%。这还没将老伴儿退休金计算在内。
工资一路上涨,随着这些跳跃数字一起变化的,还有马连发一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当时物价虽然低,但是基本也是月光,这还是绝大部分都用在买生活必须品上了。现在就不同了,我和老伴儿两个人,你说一个月吃能吃多少?花能花多少?基本上收入都能攒下了。前一阵孩子买了辆23万的新车,我们老两口帮助他们12万,这都是收入提高之后才能攒下来的。”
宣讲有了新目标,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
马连发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他们家从来不乱花钱,发了工资都拿出一定的比例存上,零存整取慢慢积累。随着工资的增长和一家人的奋斗,生活越过越好,小日子也越来越幸福。“刚结婚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家里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住的是职工宿舍,婚礼还是在办公室里举办的,到了1995年左右房改,我们一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加上平时注重节俭,不久之后,马连发一家又买上了商品房,还攒下了12多万元的积蓄。从结婚时兴起的的“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 、电风扇,到后来的电冰箱、小汽车、商品房,马连发一家的变化,成为不少老百姓的生活缩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底也越来越殷实,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拥有富足生活的马连发,最近也有了新目标,那就是要把自己的故事传播到千家万户,让更多人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为生计发愁,退休了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去回报社会。”作为合肥路街道“星火”百姓宣讲团的团长,马连发已经把这个例子融入自己的“两会”精神宣讲稿,近期将到街道各个社区巡回宣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详实的记录去告诉人们,要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为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张鹏 通讯员 韩晗
◎采访手记
在时代大潮中享受凡人幸福
11本账本,一笔笔油盐酱醋的收入和支出,记录改革开放40年间,一个家庭从苦到甜 ,收获富足生活的历程。在敲响马连发家门之前,我希望努力寻找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的特质,但直到3个小时的采访之后才发现,就算只是一个凡人,当他真正愿意花半生来记录生活的时候,才会明白原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希望,奔向更美好的时代。
马连发和老伴儿住三楼,来到客厅,所有人就会被一堆略显凌乱的本本票票吸引,翻开这些泛黄的账本,一笔笔的账目清晰可见,数字随着时间逐渐由小到大,原来一本可以记录好几年的花销,现在一年的账目需要不止一本来记录。
当看到7毛钱一斤猪肉,30几块钱工资的时候,在场同行们不由得笑了起来,然而属于那个年代的酸甜苦辣,只有马连发和老伴儿最为清楚。从普通职工一路走来,马连发说自己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存款”就很幸福。40年间,从未断过一天的账本,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对比,感受生活新变化。
生在当代,如今不少80后90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用着最先进的手机,每天都能浏览全世界的信息,不用再拿着票据等待分配食物,做上飞机就能去边地球各地。然而却鲜有人愿意花时间用一种量化的方式,去记录生活的变化。
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抱怨,感叹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回想过去的苦日子,有时也忽略了40年来,我们的物质愈发丰盈,我们的思想愈发开放,我们的眼光愈发常远。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或许你只是一个刚入职的新人,或许你只是平凡岗位上的一员,但只要你愿意勤奋的做好本职工作,用努力代替抱怨,就算是凡人一个,一样可以享受时代大潮带来的幸福,收获满满的获得感!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