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失智专区试点初见成效 很多家庭看到希望

2017-10-31 08:36:36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青岛失智专区试点初见成效 很多家庭看到希望

\

在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失智老人们在跟随护理人员做操。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曾经最爱自己的老人,忽然有一天变得不认识回家的路,不认识自己,甚至朝最亲的孩子挥舞起了刀子。这样的情况,在岛城的一些家庭上演。家有失智老人,儿女们忙于工作无暇看管,一般的养老机构拒绝接收,成为家庭不可承受之重。青岛市今年起开始试点的“失智专区”,让这样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最爱我们的父母,失智了

年过八旬的姜大妈,年轻时争强好胜,辛苦养大一儿两女。上了年纪后,高血压、冠心病都找上门来。从2016年7月开始,不知道为什么,老人开始变得烦躁,遇到点儿琐事就与家人大吵大闹,动辄拿着刀要杀她二女儿,而二女儿却是照顾她最多和她最亲的人。老人时不时在家翻箱倒柜找东西、撕衣服、撕床单,很多新衣服都被她剪成布条,夜间也不停地吵闹,严重影响到周边的邻居。到了后来,老人整晚整晚地不睡觉,甚至认不清自己的孩子。

今年快要90岁的任大妈,丈夫早年去世,大女儿3岁时患天花,因治疗不当并发脑炎、发育畸形长年卧床。一边要辛苦工作支撑这个家庭,一边还要照顾卧床的女儿,任大妈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可是,从2009年开始,这根顶梁柱累了:任大妈的记忆力开始减退,出了家门不知道回家的路,一年走丢好多次。开始疑心自己的亲人,总怀疑儿女拿走自己的东西,经常为此与儿女争吵。出门喜欢捡垃圾拿回家存着,捡人家扔掉的食物吃……慢慢地,自己的儿女也不认识了。

80多岁的郭大妈,觉得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见东西就拿。偷别人的内裤穿在自己身上,拿别人的毛巾放在自己随身的包里,她还不知道什么是饿、什么是饱,像孩子一样随地大小便,夜里基本不睡觉,不停跑卫生间,一晚上能跑十几次。

80岁的卜大妈,2013年起开始忘事儿,离开家就不记得回家的路,看见任何人都是她的儿子、孙子,白天睡不醒,晚上不停去厕所。

这些曾经最爱自己孩子的老人们,老了,糊涂了,我们叫他们失智老人。对于这些失智老人的照料,已经成为很多子女们的难以承受之重。

“放我母亲一人在家,感觉就像放了颗定时炸弹,上班都不安心。”沈先生告诉记者,他80多岁的老母亲从去年开始有些“老糊涂”了:出门走着走着就丢了,家里煤气开了不知道关,水龙头打开水就一直那么流着……

实在不放心母亲一人在家,沈先生今年给她找了个保姆,一个月四千多,人家还不太愿意干,而且只管白天,坚决不当住家保姆。沈先生只能白天上班、晚上自己陪老母亲,老人晚上睡觉很少,不停地折腾,一年多的时间,沈先生感觉自己就要崩溃了。沈先生曾经也考虑找个养老院把母亲送过去,但一些养老院宁肯要身体活动不了的,也不要大脑不受控制的。

失智老人的“托老所”

在青岛,已经有养老机构试水接收失智老人,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圣德护养院失智专区就是其中之一。

10月27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文阳路和民城路交界处附近的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中心环境清幽、绿树成荫,有三栋主楼,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高档住宅区。工作人员带记者到中间一栋楼,坐电梯到了7楼,这一层是女性失智老人。7楼有门禁,需要刷卡开门。工作人员解释说,失智老人有时的行为不受控制,所以给他们设置了专区。

“头头,拍拍,肩肩,拍拍,大拇指大拇指,拍拍,小拇指小拇指,拍拍,嗯,真棒!”在七楼护理站,两名护理人员正带领老人们做操,还不时有老人从房间出来,加入做操的队伍。做完操,在护理人员的带领下,老人们又开始唱歌,唱的都是《社会主义好》、《打靶归来》这样的老歌,歌声嘹亮。

失智专区主任段淑萍告诉记者,性格比较随和的老人,每天到点就到护理站集体活动,有的症状比较重的老人,不敢让她们参加集体活动,她们在自己的房间会比较安静,但到人多的地方就控制不住。

在702房间里,八九位轮椅上的老人在房子中间排了一排,老人们的床铺收拾得很干净,被子都叠成了豆腐块,老人们看上去很安静,但她们其实就是段主任口中症状较重的老人们。

“吃饭了没?”一位只剩下两颗牙齿的老人热情朝记者打招呼,记者回复没吃,老人又热情邀请:“中午过来吃吧,吃饺子。”记者在七楼待了一个多小时,一切井然有序,没有看到印象中失智老人的失控场面。

“这些老人属于重度失智,刚来时都很难管。”段淑萍说,老人来了之后,配合饮食、用药以及环境的改变,会慢慢安静下来,一般一个老人在这里安静下来需要一个周到半个月的时间。

曾经干过7年民办幼儿园的段淑萍,觉得照顾失智老人很像照顾孩子,当“托老所”来办。“你不能让这些老人闲着,给她们安排各种事儿干,她们一般就不折腾了”。

记者在墙上张贴的《护理院工作流程及服务规范》中看到,从每天凌晨5:00到20:30,各个环节安排得满满当当。晚上从22:30开始,每隔两小时就要为老人进行常规翻身、查被、大小便倒壶等。

“老人们白天不闲着,状态都还好,晚上一个个就成了黑猫警长。”段淑萍说,照顾这些失智老人,最困难的就是晚上,到了晚上11点半,很多老人就精神了,开始各种折腾,有的老人就开始睡地下了。“我们地下都有海绵垫,经常护理人员就搂着老人在垫子上睡了。”

青岛失智专区的尝试

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圣德护养院失智专区,现有失智老人约150人。2017年前,这里的失智专区只有七楼一层,现在已经扩张到七楼、八楼和九楼三层。即使如此扩张,三个月前,失智专区的床位已经满了,住进来需要排队。

失智专区一床难求,要从2017年1月1日青岛市“失智专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开始说起。

在2017年前,青岛的长期护理制度针对的是参保失能老人,从今年开始,将入住机构照护的重度失智老人试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针对失智老人的精准护理保障制度。

“和失能老人相比,失智老人的照顾难度更大。”青岛市社保局护理保险与定点社区管理处处长张雅娟表示,在失智专区试点前,一般的养老机构是不接收失智老人的,没有专业的照料,这些失智老人在养老机构中,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危险因素。

从今年1月1日起,青岛针对失智老人建立“失智专区”管理模式,在养老机构中为失智老人划出“特区”,针对老人失智行为和精神症状,提供平衡能力、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机能康复训练,进行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心理辅导等照料关怀。

此外,还报销大部分老人的医疗护理费,极大调动了养老机构接收失智老人的积极性,目前已有六家机构试点,近200名失智老人享受到专业照护服务,个人降低生活照料费负担600元至1000元。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圣德护养院是其中之一。

另外五家试点单位为:青岛市市北区兴隆路街道康乐社区卫生服务站、青岛市北众和门诊部、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锦云村老年公寓社区卫生服务站、青岛黄岛康福医院(今黄岛康福老年护理院)、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残疾人安养中心医务室。

据张雅娟介绍,青岛的失智专区试点现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长期照护”,指失智老人入住“失智专区”长期接受24小时在院照护服务,重点解决家庭照料者白天晚上没有照护能力问题;二是“日间照护”,指失智老人在“失智专区”接受日间照护服务,重点解决部分家庭白天照护难问题;三是短期照护,也叫喘息服务,为失智老人提供几天到几十天不等的全天照护,原则上一个年度不超过60天,旨在给长期照护失智老人的家庭照料者提供喘息休整时间,缓解长期照护压力,使其在工作、出差、生病、疲劳时得到短时间的帮助,防止老人被迫长期入住机构,促使充分利用家庭照护资源。

符合条件的失智老人在护理保险“失智专区”接受照护服务期间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护理费,参保职工报销90%,一档缴费成年居民报销80%。

在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圣德护养院的失智老人,都属于24小时“长期照护”,经过医疗护理费报销后,老人们在这里吃住治疗,一个月的花费在2800元至3500元之间,比很多家庭请保姆的费用还要低。

\

现象

有的子女不愿意承认老人失智 有的老人从失智专区恢复出院

养老机构不接收失智老人时,很多子女为失智老人无处可送发愁,但当失智专区出现后,还是有不少子女不愿把老人送过去,因为他们不想承认老人失智的事实。

“我们中心有些住进来的老人,已经明显是失智老人了,但他们的子女不愿面对这个现实,就让老人住普通房间,按普通老人对待。”段淑萍表示,在失智专区,从医生到护理人员的配备,再到日常各种活动的安排,都是最有利于这些老人的,但一些做子女的想不开,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父母失智了。

而有些住进失智专区的老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恢复正常出院了。让段淑萍印象深刻的就是拿着刀要杀二女儿的姜大妈。“老人当初入院时,因为没有床位,让老人暂缓几天入院,老人的女儿几乎要跪下,求求我们一定想办法收下老人。”段淑萍说,院里没办法,只能临时调整床位,收下老人。当天晚上,老人又吵又骂,拿鞋砸护理员,员工根本不能近身。老人相对安静时,手也不闲着,用手撕自己的衣服,撕得一条一条的。

工作人员与老人子女沟通得知,老人有一子二女,她以前是厂里的后勤管理,争强好胜能文能武。“我们就给老人封了个官,担任病区书记。”段淑萍说,“当官”以后,老人每天带头擦桌子,扫地,管理躁动的老人,很有成就感。老人最爱孙子,三代单传,提到孙子就心情愉悦,双眼放光,老人还能歌善舞,经常跟着音乐跳扇子舞,扭秧歌。

经过长期的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慰藉,老人可以与人正常交流,每天能在护理员的陪伴下自己下楼晒太阳,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有说有笑地与人交流,也不再辱骂自己的子女,老人现在已经恢复出院。

数据

青岛失智老人预计人数不少 对照料条件及环境要求很高

10月27日,青岛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截至2016年底,青岛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9.6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两成,达到20.60%,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不断转变,老人与子女大多分开居住,60岁以上单身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重为32.56%。

老龄人口中,有多少失智老人?因为众人对于失智的“敏感”,这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数字统计。2014年时,李沧区民政局曾委托专业机构对三个社区的20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筛查,存在失智风险的老人有300多名,比例高达14.8%。

在2017年的政府实事中,提出建立社区失智老人照护示范中心10处,探索形成满足失智老人需求的社区照护模式和管理模式,提升失智老人专业化康复护理和日常生活照料水平,减轻失智老人家庭负担。相关部门保守估计,青岛目前至少有10万以上的失智老人。

青岛目前在6家养老机构试点“失智专区”,近200名失智老人受到照料,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圣德护养院接收的失智老人就占到半数以上。

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圣德护养院面积足够大,可以拿出专门的楼层封闭做“失智专区”;中心有专门的医疗资源,每天有医生查房、下医嘱,失智专区的护理人员每天跟着看、听,也都成了“半个专家”。

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养老机构并不具备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圣德护养院这样的条件,没有能力接收并很好地照料失智老人。

张雅娟表示,青岛的失智专区今年刚开始试点,今后会有更多的养老机构愿意参与进来,青岛市也将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失智专区的范围,给更多失智老人提供去处。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