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阴雨天,看看青岛机场的飞机咋排队
眼下正值暑运旺季,青岛机场每天进出港的航班数量较多。但近期岛城雷雨天气多发,给航班的正常起降带来不利影响。为了让广大乘飞机的旅客能准点顺利出行,近年来青岛机场与空管、航空公司等驻场单位建立了信息共享、协同管理的机场“大运控”模式,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应用包括大数据在内的信息化手段,提高雷雨天气状态下的飞机放行效率,使得青岛机场的运行品质始终保持在华东地区时刻协调机场第1名。
青岛机场运行指挥中心
飞机起降全靠“大脑”指挥
据了解,进入暑运客流高峰以来,青岛机场的日均起降航班接近500架次。机场每天要为这些航班提供进离场飞行保障服务、地面保障服务、旅客保障服务以及货邮保障服务。在整个机场服务保障体系中,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是最高一级指挥调度部门。“运行指挥中心相当于机场运行的中枢神经,是机场最重要的核心部门。”青岛机场有关人士介绍,如此多的航班进出,时刻考验着指挥中心,每一架飞机从落地到地面保障、再到起飞的全过程,都在指挥中心的监管之下。
大运控操作界面,航班信息一目了然
上述人士介绍,一旦遇上岛城的雷雨天气,或者是哪次航班的航路上有雷雨天气,为了保障飞机的安全起降以及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这趟航班的乘客就不能正常登机,需等天气好转可以正常起降后,指挥中心才会按照航班的放行排序发布上客指令。
乘坐过飞机的乘客都知道,正式起飞前,飞机还要在跑道上排队,等待起飞指令。一般情况下,飞机会按照计划起飞时间的先后进行排队,前后起飞的飞机中间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雷雨天气时,机场能见度大大降低,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飞机的起降间隔会被拉大,航班的起飞时间会往后顺延。此外,每条航路上的天气情况会有所不同,因此不同航路上的飞行间隔也不尽相同。大范围雷雨天气时,航路间隔普遍加大,导致每架飞机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起飞。
增设席位减少等待时间
一般情况下,一旦遇上雷雨天气,机场管理方只能被动等待天气好转。而随着航班数量和旅客吞吐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迎来暑运客流高峰以后,地面保障资源与空域资源更加紧张,在雷雨天气要想保障机场的高效运行,机场指挥中心要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迫切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升机场的运行品质。
在这种情况下,为加强机场与空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强航班放行的协同决策,青岛机场特增设CDM(协同放行)席位,来减少阴雨天气旅客机上等待时间,提高机坪的资源利用率。
专门增设的协同放行席位
据了解,协同放行(CDM)席位专门负责与空管部门流量管理席协调放行时间,根据青岛机场前序航班的实际落地时间、出港航班的实时保障情况等因素,对出港航班进行排序,从而安排航班的放行顺序。协同放行席位的增设,不仅可以密切关注航班保障过程,对保障时间进行有效预判,还持续提升青岛机场的运行品质,对航班进行更为合理的放行排序,从而更好的利用青岛空域,为应对未来青岛机场的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应用大数据,放行更高效
为了提升飞机的放行效率,青岛机场还与空管、航空公司等驻场单位建立了信息共享、协同管理的机场“大运控”模式,提高机场运行管理效率,完善运行控制中心系统(AOC)功能,以信息化手段对运行关键节点进行精准控制和高效管理,运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据悉,“大运控”系统运行以来,在航班保障过程环节监管、机位预警、特情录入、生产数据统计、航班计划制作等方面逐渐显现出优越性。
一系列工作的自动化,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阴雨天气青岛机场的放行效率。2016年,青岛机场运行品质继续保持华东地区时刻协调机场第1名。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通讯员 刘宇家 李振东 班珮 王正
[编辑:帛幼]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