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善用海水、巧用雨水、大力推广再生水的使用 将成为岛城未来的“补水妙方”
污水“分质”处理、“半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污泥与厨余垃圾联合发电……昨日,为期两天的中德合作新型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讨会闭幕。记者从会上获悉,随着岛城供水形势日益严峻,“替代水”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善用海水、巧用雨水、大力推广再生水的使用,将成为岛城未来的“补水妙方”。
■探访
生活污水“变身”可回用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青岛世园会中德合作分质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中心。 “这里的污水处理方式与传统污水处理系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做到了将污水‘分质’排放。 ”市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德分质净化水项目中方负责人毕学军介绍,中德分质净化水厂主要收集世园村、毕家安置区A与C两片区和附近的三家度假酒店所产生的生活污水。
“同样是生活污水,冲洗马桶的水比淋浴用水污染程度要严重得多。根据前期进行的污水再利用调查,冲马桶的水处理得再好,市民也难以接受,而淋浴用水本身比较清洁,只要处理达标,市民就愿意使用。”毕学军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接受“大变身”后的污水,中德净水厂将收集的生活污水分灰水、黑水两个模块处理,灰水即来自盥洗盆、洗澡间和洗衣机等的洗涤肥水,而黑水为含有粪便的污水。
“半集中式”管理好处多
“现在的污水处理,缺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一种更好的管理模式。 ”毕学军告诉记者。以往的管理模式通常是“集中式”或者“分散式”,两者都有不足之处。在“集中式”模式下,要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和大规模传输管网,不但工程耗时长,而且需要大量资金。 “建厂要投资数亿元,而建管网系统的耗资是它的几十倍。 ”毕学军说,除了成本高,污水回收处理后也无法派上用场。
“厂子通常建在城市下游或者海边,处理完的水就白白排走,不能有效地利用。 ”毕学军说,而在“分散式”模式下,则存在着缺乏管理的问题。“比如一个小区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虽然技术没问题,但规模小而分散,人员成本高,难以达到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要求。 ”毕学军说,目前农村、城市的污水处理都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不同于传统模式,中德分质净化水处理厂采用“半集中式”污水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是一种规模介于“集中式”与“分散式”之间的新模式,经济规模可服务5万到10万人之间,而根据我市的情况,污水日处理量就能达到5000到1万吨。 “这种‘半集中’模式更加经济,能够解决传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弊端,有助于创造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毕学军说。
产生污泥再处理变肥料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相比,中德分质净化水厂还设有沼气发电、餐厨垃圾预处理与污泥厌氧消耗两个模块。 “处理污水最经济的是生物方法,但会产生大量污泥。 ”毕学军说,这些污泥含有大量能源,大型污水处理厂往往将其用来产能。中德分质净化水厂规模小,污泥产量不足以维持厂子的能力消耗,于是就想到把复含有机质的餐厨垃圾加入系统当中。每天,中德分质净化水厂约收集餐厨垃圾22吨,产污泥25吨;将近50吨的固体废弃物经厌氧消化等处理后用于发电,最多可产生2000立方米沼气,发电4000度。 “处理后的污泥有机质下降,就可以作为肥料使用。 ”毕学军说,不但厂外绿化草皮都以污泥作为营养土,周边农村居民也自发地定期来取污泥用于农业种植。对污水、垃圾这些污染物进行综合的有效利用,有助于解决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同步。
■声音
污水分质处理再生回用
中德合作新型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讨会由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同济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和青岛水务环境海湾中水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旨在推进青岛半集中式水资源的再生利用,为再生水扩大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青岛水务环境海湾中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正晓说,青岛世园会中德合作分质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中心作为中德两国政府清洁水创新研究框架内的标志性示范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实现服务区域内的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以及作为冲厕、绿化灌溉、道路清洗、景观补水等的再生回用。同时,收集处理周边生活区所产生的餐厨垃圾或工业有机垃圾,与污泥协同厌氧消化后,产生沼气并用于发电,降低能源消耗。目前,厌氧消化后的脱水污泥已广泛被用于农田作为肥料,肥效获得了周围农户的一致认可。资源再生利用中心的成功运行真正实现了 “城镇污水绿色循环低碳之路”,并为中国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良好解决方案,在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污泥垃圾联合处理与资源再生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编辑:亚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