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路口信号灯下的红马甲 烈日下为您守候安全

2017-07-18 09:52:39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烈日下,为您守候

\

正值“三伏天”,在青岛主要的交通路口和公交站点,有一群穿红马甲、挥小红旗的人在烈日下注视着每一次红绿灯的交替,拦下试图乱穿马路的行人。即使招来不解,也都是笑脸相迎,好言相劝——他们是提供志愿服务的公共文明引导员。

一群特别爱青岛这座城市的人

“现在的1000名引导员都是选出来的。因为工作辛苦、强度大,在队伍成立之初,不少人适应不了,离开了。但是经过4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队伍。这些人都是特别爱青岛这座城市、特别能吃苦的人。”市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说,2013年5月7日,我市启动首批公共文明引导员培训活动。从市南、市北、李沧三区选拔来的300名引导员接受了公共文明引导、政策法规、文明礼仪和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正式上岗——在早晚交通高峰时段的主要交通路口和公交站点,为市民提供文明引导等志愿服务。

不迟到早退、不擅自换岗、着装要规范、站姿要端正……为了让志愿者具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各区还组织了军训,重点训练引导员的仪容仪表和站姿等。与以往活跃在大街小巷的交通引导志愿者多为中老年人不同,引导员里还出现了不少“80”后、“90”后。

1981年出生的齐飞经营着一家网店,空余时间较多,听说招募引导员就报了名。所有人都认为他不会坚持太久,没想到四年过去了,齐飞还坚持在引导员的一线,并且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

作为一支专业化志愿队,全市公共文明引导员数量最后稳定在1000人。他们每天的服务时间为4至6小时。他们享有政府服务补贴,每月补贴标准是我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60%。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补贴只够往返的交通和用餐费用。

在“雷锋驿站”,每天全天候上岗

本来只有80个人的引导员队伍,现在又来了40多名“后备军”在等待着上岗,可是没有一人退出,这支队伍,就是青岛市公共文明引导员铁路青岛北站“雷锋驿站”。

与其他区的引导员不同,他们每天全天候上岗,大部分志愿者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有退休教师、退伍军人等。即使在三伏天,他们每天也要走上近十公里,帮着乘客解决各种问题。

63岁的志愿者王礼径告诉记者,有的乘客实在没零钱,志愿者就替他们垫上。从团队成立至今,志愿者们已经垫了6000多块钱。碰上手机没电或被偷的,志愿者们也常常把自己的手机借给他们。

“哪儿有比较便宜的青年旅社?”为了解答此类问题,大家把公交线路图、旅馆分布图、旅游景点图拿在手里,时不时瞅上一眼。

刚开始的时候,北站东广场的电梯还没有启用,一趟列车到来,志愿者们得帮助旅客来回搬运好几趟行李。有时候还会遇到行动不便的人,“我就是在抬人、搬行李的时候数清了楼梯的台级数,一共57个台阶,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快到了快到了。”王礼径说。

志愿者雷国春把心理疏导当成了自己的特长。他曾在车站发现了一个小伙子,下车后坐在那里哭了三个多小时。“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小伙子在外地打工,查出了癌症,回家怕连累父母。”雷国春说,当时看着这个小伙子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陪那个小伙子聊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让小伙子坐上了回家的汽车。

按说志愿者全靠“志愿”,但自觉守纪律却是这些老志愿者的习惯。王礼径住在李村的西山,每天早晨6点半就出门,下午回到家则已经6点多了,一天算下来刚好12个小时。闺女结婚那天,他利用午休的时间再加上请了半个小时的假,赶到酒店去致辞。

他们将服务延伸到“引导”之外

烈日当空,记者见到市南区公共文明引导队队长宋乐玉时,她正在山东路和香港中路的路口执勤。

在市南区,引导员们除了日常的交通引导工作外,还承担着给路人指路、提供乘车咨询等工作。队伍里几乎人人都是“活地图”,市南区的大街小巷,每条公交线路,他们都熟记于心。

除了引导交通,2015年,他们还成立了“乐于奉献”志愿服务团,结对帮扶空巢老人和困难家庭。志愿服务团还组织队里的“能工巧匠”们深入社区,为居民维修家用设施等。

“每天的引导工作结束后,我们就会开始‘轧马路’,”宋乐玉风趣地告诉记者,志愿者们的“轧马路”是在复习自己辖区内每一条街道的名字以及每一条公交线路的站点位置,还要重点关注周边景点的经营时间,“志愿者们经常互相提问,检查自己对路线及周边环境的熟悉程度。”因为每天走的路太多,宋乐玉每三个月就会穿坏一双鞋。

作为队长,宋乐玉一天的奉献从清晨开始,每天6点多她就从家里出门,坐车到火车站,布置完火车站的志愿点服务后,再徒步走到最东头的台湾路服务点。从西到东的近10公里路上,一共有45个志愿点,她要招呼每名在岗的志愿者。人多的地方,她就留下一起执勤。她曾经发现包里藏着长刀的歹徒,及时报警解除了隐患,也曾经和同伴们在海浪中救起外地的游客。宋乐玉的手里握着两部手机,电话总是响个不停。电话最多的时候,她一个月打坏过一部手机。“我们的工作,不光是在马路上,马路外,只要我们能做的,一定也会做到。”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