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崂山建成青岛首家电子家谱库 已收集家谱1500多套
5月10日记者从崂山区档案馆获悉,目前档案馆已经收集到了本行政区及青岛市、山东省内1500多套家谱,并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建起了青岛市首家电子家谱库,为青岛本地民俗风情研究及良好家风传承打下基础。
在崂山区档案馆的家谱库里,一排排的家谱摆满了屋子,从曲阜孔氏家族的族谱,到崂山各个社区族姓家谱,这里都有了很全面的展示。
近期,青岛市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83岁老人徐本盛老人把珍藏30多年的《胶西徐氏族谱》捐献给崂山区档案馆。至此,崂山区档案馆已收集了本行政区及青岛市、山东省内1500多套家谱,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作为电子家谱和实体家谱分别保存,建立了崂山家谱库,成为青岛市首家电子家谱库。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每个人都有过探究自己从哪里来的经历,家谱可以告诉你答案。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以一种表谱形式,记载着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为社会记录下族系的变迁轨迹,犹如一部“小史记”。家谱、正史和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徐本盛老人捐献的家谱,记录了从嘉靖年间到1936年的徐氏家族的世系情况,上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家谱附录上的“家教说”“诫诸子书”等家训内容,虽然时代久远,仍然给人警示,这也是很多家谱中的最亮丽之处。
崂山家谱库中的家谱主要有三种收集方式,一是主动收集,二是互相交换,三是媒体征集。2010年前,是主动收集阶段。崂山区档案馆开展了主题为“家史传扬,文化传承”的家谱族谱征集活动。首先通过街道对全区各社区现存家谱摸底调查,详细了解各社区的姓氏及家谱持有人的情况。然后逐家登门拜访征集,大多数居民都积极地拿出了家中珍藏的家族谱,陆续将全区307个姓氏中现存的110个家谱族谱中的98个征集进馆,后来又征集进了30多套新修家谱。2011年以后,崂山区家谱征集方式采取交换和征集并行。崂山区档案馆与即墨谱牒协会达成协议,交换了100套家谱,使得各自家谱数量不断增加。2016年,崂山区档案馆与山西省家谱研究协会交换电子家谱1300多套。
为了方便家谱的研究和利用,崂山区档案馆2016年建成了家谱展厅。通过实物与展板的形式,通过家谱的装订、纸张、样式、编写模式等历史印记,向参观者直观展示不同时期的家谱。同时,由于不少家谱中承载着一个家族独有的家规、祖训等伦理规范,其中所包含的“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淫逸”等内容,对优秀家风的传播、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仍然具有重要的规范价值。
据了解,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文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大多有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传统。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即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个人的字号、婚配、封爵、享年等。这些介绍性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如1999年发现的东晋王羲之家谱,内容浩瀚,有序、记、题、跋;有世系表、分居村落图;有祠图、坟图、碑记、先祖像、家规、家训;还有懿行忠孝节义廉贞八类人物传记等。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报道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