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将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征求意见打破瓶颈

2017-04-11 09:58:49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光影

原标题:生活垃圾分类已时不我待!青岛将推进强制分类

刚刚结束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其中在今后五年“宜居环境更美”的目标中提出,要“基本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原生垃圾零填埋”。

近年来,青岛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将其作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自2000年以来,按照“大分流、小分类”原则,已先后四次进行不同种类、不同区域的垃圾分类试点,通过不断探索,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意识初步建立,密闭化、分类化收运体系建设有序开展,适应生活垃圾分类的多元化终端处置体系基本建成。

打造高品质精致城市,创新城市精细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是一项重要工作。据了解,我市城市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强化软硬件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让美丽的岛城更加美好。

日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共同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将在46个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青岛位列其中。根据《方案》有关精神,我市《关于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意见》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据介绍,经过四次试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仍难以有效突破,主要集中在市民能够树立垃圾分类意识,但实际工作推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分类垃圾处理设施能力不足,法律法规滞后等。在《关于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意见》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式,有望推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开展。

四次试点:

生活垃圾分流处置走在前列

垃圾分类因为兼具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垃圾减量的双重功效,很早就进入青岛城市管理者的目光。2000年,住建部确定了北上广等8地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青岛虽不是试点城市,却在同年底选择湛山小区开展了以废旧电池回收等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开全省之先河。2003年9月和2011年1月,我市又分别在个别封闭小区和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和农贸市场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试点。

在此基础上,2013年,我市又启动了声势浩大的第四次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相比前三次,这次试点范围更广,效果也更好,相关工作目前仍在不断推进中。据了解,按照“垃圾分类人人参与,共创岛城生态文明”的主题,第四次试点有效地完善了垃圾分类收集体系,试点区域扩大到整个市南区。

对垃圾源头进行有效分流是第四次垃圾分类试点的关键环节。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我市将生活垃圾按照“日常”和“非日常”的标准进行分流。其中,“日常生活垃圾”实施“干湿分离”。大型机构餐厨垃圾被集中收运,家庭餐厨垃圾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居民自主分类。

“非日常生活垃圾”则通过“三大体系”分类处置。可再生垃圾通过覆盖全市的1000个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回收进入分拣中心和综合回收利用园区,对废纸类、废塑料、废金属等实行资源化利用;“有毒有害”垃圾由专业回收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市民手中的过期药品通过社区及沿街的“医药店”回收处置;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利用各区专业清运队伍和社会清运公司,实现单独收运。

在分类垃圾运输和处置体系探索方面,我市下大力气在李沧区滨海路建设了娄山河环卫物流园区,承担垃圾转运、大件垃圾回收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职能。集“填埋、焚烧、堆肥、填埋气体收集、污水集中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小涧西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园区更是生态循环处置生活垃圾的典范。

市南区是第四次垃圾分类收集的主试验场。该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3年起,市南区在辖区符合条件的区域和领域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收集推进工作,涉及居民18.1万余户。目前,辖区内11处农贸市场和39所中小学校已实现分类收集全覆盖,餐饮单位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率达88%。通过四年试点,市南区居民已经较好地树立了垃圾分类观念,为相关工作深入开展打下了基础。

全链条介入:

餐厨垃圾收处创青岛特色

餐厨垃圾收运处理是青岛第四次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亮点,通过“抓大控小”、特许运输和无害化处理,青岛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特模式的餐厨垃圾处理之路。2016年,我市以唯一一个副省级城市身份,和另外5个城市一道通过了全国首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验收。

餐厨垃圾就是“干湿分类”中的“湿”垃圾,若不进行有效分类收集处理,会造成较大危害。“针对餐厨垃圾的特点,在第四次垃圾分类试点中,我市全链条介入,上游抓收集,中游抓运输,下游抓处理,成效明显。”市城市管理局环卫管理处负责人孙庆雷介绍,通过制定《青岛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我市在城区全面推进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全市有近5000余家党政机关、大中型餐饮单位、食品加工企业以及农贸市场的餐厨垃圾实现了分类收集,特许运输,每日可收集餐厨垃圾140余吨,餐厨废弃油脂10吨。收运全部纳入统一监管。

在餐厨垃圾处置上,青岛通过多种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先进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对分类收集而来的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位于李沧区滨海路36号的青岛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就是通过BOT方式建设而成的。项目负责人青岛十方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朝进告诉记者,餐厨垃圾处理厂采用国际上技术最成熟的高温厌氧发酵处理工艺和先进生产设备,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目前,青岛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为200吨,足以满足主城区处理需求。通过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现在该厂每日可生产天然气5000立方米、油脂3吨。

“四端”发力:

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目前,青岛正以《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发布为契机,制订了《关于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意见》,征求各方意见。

据了解,经过前后四次试点,我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既有体系难以有效突破。

“主要表现在居民自觉参与意识还有待提高,思易行难,仅靠宣传教育引导难以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持续发展。”市南区垃圾分类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四年的试点,居民们大多能够正确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但是落实到行动上却打了一定的折扣。按照市南区的推进办法,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每户居民都可以领到绿灰两种颜色的垃圾袋,绿袋装厨余垃圾,灰袋装其他生活垃圾,收集后再投入相应颜色的垃圾箱中。实际分类中,经常发生垃圾混装的情况,给后期处理带来麻烦。

运处设施不足也是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推广的瓶颈之一。运输上,特许经营车辆不适应部分狭窄的街道,收运效率亟待提高。处置上,大件垃圾专业处理设施的缺失,制约着垃圾分类收集的整体推进。

针对这些短板,《意见》结合国家政策,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前端分类推进上,通过宣传和法规的双重推进,督促“好思想”落实到“好行动”。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以“进社会”“进校园”“进企业”等形式,提高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为垃圾分类的持续严格开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我市计划将生活垃圾分类的有关内容纳入《青岛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并修订《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制定相关的配套标准和规范,用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

硬件提升上,《意见》提出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端”建设,最终实现“投放设施升级、收集体系完整、运输体系优化、终端处置高效”,形成完善的“四分类”体系,彻底破解处理设施能力瓶颈。

“下一步,我市将不断扩大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积,在单位餐厨垃圾强制分类、市南区继续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鼓励各区市结合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社区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希望广大市民携起手来,积极参与,共同维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孙庆雷表示。(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崔 武)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