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德松资料图。
本报报道昌德松事迹的版面截图。
逄秋香资料图。
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从全国范围评选出的300户文明家庭接受了表彰。记者了解到,本次评选活动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8个方面为评选标准,岛城有两户家庭入选首届文明家庭,分别是逄秋香家庭,青岛市黄岛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山前村;昌德松家庭,莱西市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
今年9月份,中央文明办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意见》,根据《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荐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荐评选工作。通知中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则是家庭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以妇联评选的五好家庭、最美家庭为基础,从各地积极推荐候选家庭。最终从全国范围评选出了300户文明家庭,其中,山东省共有14户家庭入选,青岛市有2户家庭入选,他们分别是:逄秋香家庭,青岛市黄岛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山前村;昌德松家庭,莱西市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
这些文明家庭并不是高高在上,也绝非遥不可及,他们其实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平凡的日子里通过不断锤炼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才书写出了一幅弘扬社会公德的文明画卷。而在岛城,逄秋香家庭和昌德松家庭就是这样普通中又有着不平凡故事的例子,他们的事迹早已被市民熟知,尤其是在今年5月份全国妇联举行的2016全国“最美家庭”揭晓暨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昌德松家庭曾获“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称号,而逄秋香家庭则获“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昌德松家庭
退休教师自掏腰包,建社区书屋和文化胡同
记者了解到,昌德松是莱西市院上镇中学退休教师,2001年起,他和老伴儿开始创办文化庭院,积极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在粉刷后的墙上书写古今诗词、格言名句、绘制壁画等。2008年奥运会期间,昌德松自掏腰包买来石灰和涂料,将门口长120米的小胡同粉刷一新,并亲手在墙上描绘奥运知识,被邻里街坊称为“奥运胡同”,慕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如今,这条文化胡同仍是莱西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010年,昌德松一家正式办起了社区书屋,昌德松将自己上千册藏书整理出来,免费借阅。他还自掏腰包购买新书,几年间花去近2万元退休金,免费供小区居民和学生借读。这个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里,摆满了历史、文学和少儿等各类书籍,每天都有居民和学生前来借阅,借读的“会员”也超过了2000人。有的居民和学生受老人的影响,将自家的图书送到书屋,和大家一起分享,书屋发展至今藏书已超过3000册。看到邻居们支持自己的书屋,他也十分高兴,“很多中小学生,父母都是上班族,没有时间指导孩子学习,退休后我经常梦见自己又回到讲台,给孩子们上课,教学近40年,总感觉没干够,现在虽然不是站在讲台上,但是只要有心,同样能发挥余热。”昌德松说。
■逄秋香家庭
投入300多万元,坚持办免费幼儿园
在黄岛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山前村,有一所私立市一类幼儿园,这所外表看起来普通的幼儿园,背后却隐藏着让人感动的故事,支撑它的爱心力量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这所幼儿园的负责人是一对80后的夫妇,妻子逄秋香、丈夫陈亮。自2010年起,逄秋香、陈亮夫妇,以及陈亮的父母陈守业、高璇,先后为幼儿园投入300多万元,并为全园300多名孩子全部免除学费。
这所幼儿园的爱心故事要回溯到上世纪的90年代,彼时,陈亮的母亲高璇一直坚持“微利”办幼儿园,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幼儿园发展成有20多间教室、游乐设施齐备的青岛市一类幼儿园。2003年,高璇将幼儿园交给儿子陈亮、儿媳逄秋香打理。这对80后的夫妻每次看到那些家里没钱交学费的孩子,内心里就泛起酸楚。于是,两个人不约而同萌生出一个想法:能不能给这些孩子免掉学费?2010年10月,父母把70万元拆迁补偿款给了陈亮和逄秋香,两人当即决定用这70万元维持幼儿园日常开支,同时免除幼儿园所有孩子的学费。时光转瞬即逝,从夫妻俩宣布免收学费到现在,已有近2000名幼儿受益。按照目前农村每个孩子最低入园收费300元计算,陈亮夫妇每年少收入约100万元。6年来,一家人在这条公益道路上的投入已经超过300万元,他们的爱心还在继续。
半岛记者 徐杰 报道
[编辑:帛幼]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