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德国人捐赠家族史料 青岛档案馆再添百年老照片

2016-10-22 09:09:26
责任编辑:云彩
\
 
\
 
\

10月21日,来自德国的赫尔穆·希姆斯·希姆森夫妇将50余件家族的老照片、祖父的回忆录手稿、有卫礼贤签名的受洗证明等史料捐赠给青岛市档案馆。希姆森先生的祖父阿尔弗莱德·希姆森曾于1898年至1914年在青岛经营祥福洋行,并拥有了一儿一女。弟弟恩斯特·希姆森也于1902年来到青岛,后来成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啤前身)商业上的主要负责人。

■远东冒险

从洋行职员到建筑商人

希姆森先生告诉记者,在自己出生前祖父就已去世,但他经常听在青岛出生的父亲讲起祖父的往事,退休后他有了更多时间了解祖父留下来的回忆录等资料,对他曾经冒险过的城市青岛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希姆森的祖父阿尔弗莱德于1857年出生在汉堡,1879年到叔叔在上海设立的禅臣洋行当职员。1898年,阿尔弗莱德与老朋友赫尔曼·斯奈特拉格商定,在青岛开办分公司,中文名为祥福洋行,主要经营建筑与房屋租赁、保险业务,是德租时期青岛著名的德国建筑公司之一。熟悉欧式与中式房屋建设的阿尔弗莱德,受到了德国胶澳总督府的极大重视,由于总督府的建筑管理部门不能快速建造足够的军官及官员住宅,“他们就以公共财政参股我们的公司,让我们来建造房屋”,阿尔弗莱德在回忆录中写道。

■建筑遗产

大鲍岛里院成为样板

希姆森捐赠的照片中,有阿尔弗莱德夫妇及其子女在青岛拍摄的老照片,也有阿尔弗莱德的公司在青岛兴建的楼房,比如他们以前居住的湖北路13号,以及在广西路、莒县路交叉口的房子等。祥福洋行的订单很多,阿尔弗莱德在回忆录中称,几乎所有在青岛的德国建筑公司都为祥福工作过。

阿尔弗莱德留给青岛最重要的建筑遗产就是“里院”,他结合自己曾在东南亚、厦门和上海等地生活工作的经历,将亚热带建筑形式进行改良创新成一种新的商住形式——里院,沿着完整的方形街坊四周,是临街店铺和楼上住间,街坊中间留下一块空地用作过道和儿童游戏场,“不久之后,中国人便开始模仿我所偏好的这种建筑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我影响了大鲍岛的建筑风格”,阿尔弗莱德在回忆录中写道,后来里院也被复制推广到上海和华中地区。

■逃离青岛

父亲出生两周后去往天津

在青岛期间,除了商业上成功,阿尔弗莱德的家庭生活也非常幸福,1902年他的弟弟恩斯特来到青岛,开始以合伙人身份在海恩洋行工作,后来成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分公司(青啤前身)商业上的主要负责人。1904年恩斯特还从海恩手中购买了位于现在中山路上的海恩大楼,将部分房间出租给一些德国公司或办事机构,1998年海恩老楼被拆除并按原样重建了一栋新楼。

阿尔弗莱德的女儿莉莉于1903年初在青岛出生,她曾在快两岁时突然发烧并持续数周,医生尝试了所有的办法来医治她,但孩子越来越虚弱,于是家人开始决定进行气候疗法,艾达带着女儿在崂山上待了四周,孩子渐渐好转,直到最后康复。

但1914年一战爆发,阿尔弗莱德等侨居青岛的德国人的好日子结束了,8月5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同天晚上妻子艾达在湖北路的房子里生下了儿子卡尔·海因里希,也就是捐赠档案的希姆森先生的父亲。后来母子两人转到福柏医院待了近两周,直到他们登上最后一趟还没有被日本人控制的火车去往天津。而阿尔弗莱德又在青岛待了将近一年,想尽可能多地挽救他的公司。

■填补空白

早期城市记忆多了块拼图

日本占领青岛后,阿尔弗莱德的公司和在青岛的大量房产于1915年悉数被日本当局视为敌国房产没收。1920年,经历了无数的无奈与失望之后,阿尔弗莱德与家人从上海乘船回到了故乡德国。1946年,89岁的阿尔弗莱德在汉堡去世。

希姆森夫妇当天共向青岛市档案馆捐赠了其祖父形成保存的回忆录、书信、合同和历史照片等档案资料。这些档案清晰记录了1898至1914年间希姆森公司在青岛的建筑经营活动,包括财产税表、在《青岛官报》上刊登的广告等,以及以希姆森家族为代表的德国侨民在青岛的生活、交游情况。

青岛市档案馆副馆长杨来青表示,通过这些档案和照片,可以生动、直观地了解20世纪初期青岛的城市建设等状况,填补了青岛市档案馆馆藏的一些空白,为构建完整的青岛早期城市记忆和研究早期城市发展历史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编辑:云彩]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