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湾畔,碧波荡漾,绿树萦绕,红楼尽显。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新生,离开家乡步入山大青岛校区,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活。 1958年,山东大学搬离青岛回到济南,58年后百年山大与青岛再续前缘。在青岛,山东大学经历了学校历史上的两个黄金时期,文豪墨客会聚于此,书写着那个年代山大人的豪情。青岛见证了山大的成长,山大助推青岛的发展。城市包容着大学,大学滋养着城市。
蔡元培力促山大与青岛结缘
走在山大青岛校区,院落式布局庄重严肃,合围庭院式学生公寓典雅厚重。细细品味,似乎仍然能够找到山东大学初入青岛时的影子。“山大公认的历史起源是1901年在济南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这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官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山大青岛校友会会长肖黎告诉记者,光绪皇帝御笔亲批的山东大学堂的办学章程“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她早就熟记于心。
“山大被称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是因为当年光绪皇帝通告各省要求参照办理的《山东大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部大学章程,它不仅为山东大学一百多年的按章办学奠定了传统基础,也为当时正在兴起的中国现代大学教育树立了生动的范标。 ”肖黎介绍说,如今的《山东大学章程》序言里则提到山东大学是以“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为办学宗旨。
1928年,国民北伐军进抵山东,奉系军阀败逃。创办了两年的省立山东大学在动乱中经费无着随即停办。私立青岛大学也因奉系败逃,学校经费断绝停办。同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在筹备过程中,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梦麟与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商讨山东大学复校的办学地点时,蔡元培认为在青岛办学比之华北通衢、形势堪忧的济南,有远离战乱和自然条件的优势,“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之关系甚大”。1930年4月,国民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 1932年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恢复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接任校长。
文豪云集的山东大学
据了解,当年私立青岛大学的校址是德占时期所建的俾斯麦兵营,它只是现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偏北的一部分。直至国立青岛大学成立时,学校规模也没有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不大,办学理念很超前,校长杨振声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闻一多、梁实秋、老舍等一批文人大家在青岛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教授、研究与创作活动,他们赋予了这座近代开埠以来素无多少文化根基的城市以博大和深邃。豪华教师阵容助阵,学校发展非常迅速。梁实秋和闻一多是一起来青岛的。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杨振声去上海邀请两人时表示,他们可以先游览青岛,中意的话就留下执教。最终闻一多、梁实秋分别成了国立青岛大学的文学院院长、外文系主任。梁实秋是跨青大与山大两个时期的人物,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他与闻一多及其助手陈梦家、沈从文、女诗人方令孺、孙大雨等同为新月派人物,使青岛一时演为新月派的桥头堡。也正因此鲁迅戏言青岛是“梁实秋教授传道的圣境”。在性情上,梁实秋与青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吻合,淡远而优雅。他看重青岛的“君子国”品质,谓此“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地方是天下无二的理想安居之所。
1932年赵太侔任国立山东大学校长时,创新院系设置,停办教育学院,文、理两学院合并为文理学院,又增设了工学院、农学院(在济南)。学校添置了不少图书、仪器,又先后建成了科学馆、工学馆、体育馆、化学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等。闻一多、梁实秋先后离开,但赵太侔接任后增聘了老舍、洪深、张玺、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师资阵容更为强盛。
从1930年至1937年是山大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文学领域群星璀璨,海洋学初步奠基。在青岛,闻一多留下的唯一诗作是《奇迹》;梁实秋《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开始起步;老舍一生中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这里度过,有126篇(部)作品之多,其中就有《骆驼祥子》《文博士》《月牙儿》等耳熟能详的作品;沈从文在青岛酝酿小说《边城》,翠翠形象的原型与他在崂山北九水遇见的一位清纯少女有关;洪深的电影剧本《劫后桃花》,臧克家的第一本诗集《烙印》……
海洋水产专业日臻完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图书、仪器、案卷分批运出,损失严重。第二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便被“暂行停办”。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日占时期的日本中学(现在海大鱼山校区胜利楼、六二楼等场所)作为山大本部和文、理两学院院址,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也相继在武定路、松山路及城阳等地设立校舍和办公楼。
复校后设文、理、工、农、医5个学院,计有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等15个系,医学院不设系,并附设一个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 1946年10月25日举行开学典礼,知名学者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童第周、曾呈奎、朱树屏等应聘来校执教。
上个世纪50年代前后是山大在青岛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最著名的典故是历史系的“八马同槽”,会集了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陈同燮等8位当时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八大教授以中国古史分期、中国农民战争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等重大学术话题开端,因切中时代变迁而引领中国学术潮流,并由此形成“独断之学”与“考索之功”并重的学术家风。
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朱树屏也在这个时期与青岛结缘。1947年,回国任教的朱树屏在云南大学聘期届满时,原本要回到中央研究院,却收到了山大的邀请函。赵太侔托童第周、曾呈奎等人前去游说朱树屏来青执教,朱树屏十分为难。最终,赵太侔想出来一个“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办法,向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借聘”朱树屏一年。朱树屏在山大创建和主持了我国第一个本科水产系,成立了渔捞、养殖、加工三个专业,为日后海洋生态和水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8年后山大重返青岛
1958年7月,山东大学划归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山大迁校济南之后,留在青岛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物理系和化学系的部分教研组,以及数学、外语等直属教研组的部分人员,组成了山东海洋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如朱树屏、曾呈奎、张玺等人才也都留在了青岛,就职于农业部水产实验所。当年山大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时至今日对青岛海洋科研的发展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1956年从山大独立出来的医学院扩建为青岛医学院,位于江苏路上的原山大附属医院也随之划归青岛医学院。
2010年8月,山东大学明确提出“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到建校120周年时把山东大学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新的办学目标,山大提出在青岛建设新校区,“构建山东大学系统”,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的新模式。昨天和前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新生到校报到,山大在青岛的发展翻开新的一页。
本版撰稿 记者 王世锋 臧旭平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