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为了留住那份乡愁 平度七旬渔翁编制蓑衣六十载

2016-09-08 16:33:44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周伟 通讯员 崔汝平
责任编辑:光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塑造了一位闲适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在大沽河畔的平度市仁兆镇五道口村,也有这样一位渔翁,他叫孙吉章,今年73岁了,坚持手编蓑衣60年。关于坚持,他说是为了留住那份乡愁。

\

收集八九斤偏心草,仔细编织十多天时间,一件手编蓑衣就完成了……对于孙吉章老人来说,如今编制蓑衣是他的生活乐趣。“仁兆镇大沽河周边有二三十个村子,现在只有我一人在编蓑衣”。孙吉章说。现在老人编蓑衣主要为了打发时间,活络筋骨,也是对这门手工艺的一种记忆。“如今一年编三五件蓑衣,一件按800元计算,换的钱足够零花的了。”老人说。

\

“八九岁跟父亲学编制蓑衣的,算起来也有60多年了,蓑衣是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也可以铺在地上当垫子,隔水不返潮。用上了塑料薄膜之后,很少有人再编了,这个手艺快失传了。”孙吉章老人说。

“编一个蓑衣,工序也不少。首先选择偏心草,在仁兆这一带,偏心草只有大沽河和落药河较多,割回来要翻晒,不能淋雨,这样偏心草才能保持原有的绿色,不腐烂不招虫蛀,光泽好而且耐用。编制先打底,打结续草,分枝促花,环环扣紧,步步相连。”老人说。现如今在雨水充足的时候,老人还会穿着蓑衣去钓鱼。

周伟 通讯员 崔汝平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