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杰给小学生做科普报告。周光辉/图
如今,“两小时作家”的粉丝超过3万人
魏世杰淡然得有些让人意外,但如果你是他的忠诚粉丝,可能就会理解这个老人的豁达心境。
当年,魏世杰在西部搞科研的时候就常常喜欢写一些科普小文章,这在理科生扎堆的地方非常显眼。于是,组织安排他转行负责九院的宣传工作。这对于一个曾经冲锋陷阵在科研前沿的技术人员来说,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安排。魏世杰的几名老部下现在早已经是院士了,提及此,他也只是淡淡一笑。但是,他的科普之路却就此展开,特别是1996年退休之后,他的“余热”发挥到了极致。
1998年6月,魏世杰自掏腰包5万元,注册成立了黄岛区老科学家技术工作协会,组织离退休老科学家们义务为当地企业做科研咨询、专利服务,迄今已帮助各类企业获得200多项专利授权。
老人还特别热心文学和科普创作。“我给自己起名为‘两小时作家’,”在魏世杰忙乱的日子里,每天却总能挤出1-2个小时的写作时间,“等到老伴和女儿都睡了,我就能写点东西了。”这些年,他已经创作出版了《转动的魅力》、《原子小演义》、《海洋之谜》等科普图书十几种。其中,《原子小演义》是他1985年创作的,22年之后还有读者写信问他:“魏老师,我上高中的时候读过您的这本书,觉得特别好,现在我的孩子大了,想让他也读读,请问能在哪里买到呢?”
魏世杰以我国第一代核武研制为背景,以其亲身经历为原型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纪实小说《东方蘑菇云》、《隐姓埋名的人》和《禁地青春》三部姊妹篇,其中《禁地青春》被改编成连续剧《青海花儿》在央视八套播出,受到观众好评。
在写书的同时,魏世杰也玩新媒体,他将自己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七八十篇微型科幻小说陆续在微博上更新,结果粉丝暴涨。特别是2014年他做客央视《开讲啦》栏目,讲述自己“苦,才是人生”的故事之后,粉丝一下子涨到了33000多人。
从退休至今20年间,魏世杰结合亲身经历,义务到学校、机关、部队、社区、农村,宣讲爱国主义思想和“两弹一星”精神,举办了400多场讲座,听众超过30多万人次。有一年,魏世杰在青岛理工大学宣讲“有一种精神叫奉献”,讲座结束后,大学生们涌到后台,抱着老人说:“魏爷爷,我们都是你的孩子!”
这位可敬的科学老人,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黄岛区科协和老科协为了解决魏世杰的后顾之忧,根据政策筹集了专项补助资金,帮老人找到了两个护工和一个保姆,分别照顾患病的家人,并每周派人给老人送菜上门。上个月,魏世杰的老伴因肺炎合并13种疾病入住海慈医院的ICU,每周两次探视时间,黄岛区科技局也都派人专程护送老人。这种正能量的传播,感动了魏世杰,也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