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5月27日召开的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暨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推进现场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镇卫生院以及70.2%的村卫生室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广覆盖”。
据介绍,目前全市共有中医医院25所,其中三甲中医医院3所、二甲中医医院5所,建成了80个国医馆、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共有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硕博导120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3421人;中医床位共计6650张,万人口中医床位7.39张,分别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4%、37%。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镇卫生院、85.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广覆盖”。
“十三五”期间,青岛将继续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一是龙头建设。除市内三区外,各区、市重点建好1所中医医院,使之成为区域中医药服务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二是补齐短板。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到2018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都要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三是上下联动。区、市中医医院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组建区域性医联体。组建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建立“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分级诊疗、实现多赢”的大型医联体。建立市级、区(市)级中医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医疗资源向下流动。四是创新服务。通过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让科室围着疾病转,让医生围着病人转,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五是落实行动。综合(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做好中医门诊、中医设备、中医病房建设,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2个,中医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
[编辑:刘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