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多被一次性消费
“青岛市党史纪念馆、青岛市博物馆、青啤博物馆、海军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我爸爸都带我去过了,我去北京旅游时还去过中国国家博物馆。”记者采访时发现,有31名中小学生去过5处以上的博物馆,但大部分博物馆这些学生都只去过一次。“青岛市博物馆我半年前就带孩子去过了,为什么还要再去?”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学生家长也表示,并没有带孩子经常去逛博物馆的习惯。13岁男孩的父亲郑先生称,在他看来博物馆里陈列的展品缺少变化,他和孩子不是专门搞研究的,一年抽时间去参观一次就够了。还有部分学生称,一些小型博物馆内陈列的展品有限,频繁参观收获不大。
孩子参观时走马观花
“博物馆里不让人大声说话,光线也比较暗,让人觉得特别严肃,就像是上课一样。玻璃展柜里面的文物看得见摸不着,是干什么用的我们也看不明白。”很多学生表示,一些博物馆让他们有距离感,参观结束后,他们都有走马观花的感觉,对展品的印象不深。很多男生参观前对古代的宝剑和盔甲比较感兴趣,但博物馆内展出的青铜剑大部分都是锈迹斑斑的,跟想象中削铁如泥的宝剑完全不一样。“我在博物馆里看得最多的就是各种瓷器,我只知道上面的图案很好看,再就是很值钱,不知道究竟好在哪里。”11岁的方进平称,他希望有儿童博物馆,专门陈列孩子们感兴趣的展品,最好是能让他们亲手接触部分展品或者仿制品,让参观博物馆更加有乐趣。
家长 博物馆应有少儿版解说词
“我本人很喜欢逛博物馆,带着孩子出去旅游时,也会选择带孩子到当地博物馆里泡上半天,让孩子感受一下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李茂真表示,他的女儿只有11岁,对历史和生物都非常感兴趣,非常喜欢逛博物馆。李茂真称,很多博物馆虽然有讲解员,但他们说的讲解词千篇一律,主要是针对成年参观者的,讲的知识点比较杂,语速也比较快,有些地方女儿根本就听不懂。博物馆展品上的说明也很简单,李茂真每次都要用手机搜索很久,才能向女儿解释清楚她的疑问。李茂真希望青岛市的大小博物馆都能为少年儿童准备一套专门的讲解词,用生动的语言和描述,让孩子们真正能读懂博物馆。[编辑:光影]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