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5月4日讯 “从12年前拜年敲不开门到现在邻居们打开门热情相邀,从最初街道、社区创设发展到全区、全市的邻居节,从百姓讲堂、百家宴等传统项目演变为现今的互联网+模式,邻居节已经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拉近,在消除冷漠、促进和谐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已成为老百姓自己的节日”,为期18天的青岛市2016年“邻居节”即将于5月6日收官之际,青岛市邻居节发起人、市北区海伦路街道社区工作者孙睿涵深有感触地说。
2016年邻居节期间,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先后组织开展了26场次精彩活动,吸引了6000余名居民群众热情参与,邻居节催生的和谐邻里情犹如一股股和谐春风扑面而来。说起邻居节的收获,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宋冰表示,“居民群众的房门能够敲开了,邻居们互帮互助蔚然成风,群众不再满足于传统方式而是搭建了网上邻居圈,政府正在从组织者变身服务者”。
敲门相识,邻家门常打开渐成常态
记忆中的歌词“我家大门常打开 开放怀抱等你”,现如今在邻居节和煦春风吹过12年后的市北区已成常态。“快进来坐坐,正好俺家嫩大哥买菜回来了,一起吃饭”,海伦路45号6号楼2单元7楼的范大姐应声开门,明白敲门客人来意后,对并不相识的海伦路街道工作人员高兴地说。这场景给12年后再次敲门的孙睿涵很是意外。2016年邻居节期间,市北区将5月1日定为 “敲门日”,海伦路街道组织8个社区分别开展了邻里敲门相识活动。
说起敲门,12年前的孙睿涵小姑娘第一次独立的楼上楼下敲门拜年时却吃了很多的闭门羹,原本的邻居并没有多少人给打开门。今年5月1日,邻居节邻里“敲门日”期间,当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邀请她一同参加邻里敲门相识活动时,已是海伦路社区工作者的孙睿涵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当天10时许,青岛市邻居节发起人孙睿涵与街道、社区工作的人员及楼组长相约一起,走进海伦路45号6号楼2单元,从7楼依次向下随机进行敲门。敲开三楼94岁高龄刘淑月阿姨家的门的同时,对门邻居迟大姐也循声开门,对来访的邻居节发起人孙睿涵等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欢迎,并对走在后边的楼长王爱玲大姐打着招呼。迟大姐告诉我们,他们邻里关系很是和谐,刘阿姨家亲戚多,随时过来借櫈子,她也经常为刘阿姨剪头,相互间关系非常好。随后,又来到二楼,敲响84岁独居老人衣朋华家的门,隔壁邻居82岁的刘永贵老人也打开门,他还认出了在报纸、电视上多次看到过邻居节发起人孙睿涵,衣朋华老人还转身回屋拿出了1956年的《兵役证》向大家展示,对现在的和谐社会给予好评,看起来他们之间是相当的熟悉,对邻居们也非常热情。
据楼长王爱玲介绍,6号楼2单元共有居民21户,通过随机对其中的15户进行了敲门,除2户休息外出外,其余13户均及时开门并热情接待来访邻居,其中8户年轻居民还主动留下了联系方式和微信号,接受工作人员介绍后积极加入“海伦路社区和谐邻里群”微信群。“从12年前敲不开几户邻居的门,到现在一敲门就能开,邻居们还能热情相邀进门坐坐、吃饭,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了,对于未来的邻里的关系我充满信心”,12年后再次敲门的孙睿涵不无感慨。
邻里“敲门日”当天,海伦路街道共敲开邻家门2000余户,其中海伦路、北岭山、顺昌路、南昌路等社区分别组织开展敲门相识活动并互留联系方式,嘉定山、清江路、安达路、哈尔滨路等社区敲门后还积极邀请邻居们加入社区和谐邻里微信群,营造了社区居民和单位“邻里一家亲”和谐社区大家庭氛围。
邻里互助,好邻居好故事催生和谐
近期媒体、网络上正热传着岛城邻里互助的感人故事,这种催人泪下的感动和温暖,在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各社区存在已久。
家住市北区海伦路33号的隋向国,年幼时下肢瘫痪行动不便,父母也早早先后离世,妹妹隋向玲为了照顾哥哥辞职在家,家庭生活很是困难。海伦路街道合唱团团长、百姓宣讲团团长、海伦路社区老党员王贻善自告奋勇的与隋向国结成“一帮一”对子,办理有线电视、一户一表等手续,定期为他特制座椅,将家里的好饭菜给他送去……这一帮,就是十余年的邻里互助路。“王叔叔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隔三差五的过来问寒问暖,大情小事的都是无私帮助”,在常人眼里看来,王贻善所做的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在隋向玲的心里全是感动。
家住市北区重庆南路59号的陈永花大姐,担任楼组长已有10年,66岁的她义务管理服务着8个居民楼。在海伦路街道清江路社区辖区,提起陈永花,居民们无人不晓。邻家有困难,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相助。今年3月12日19时许,有个邻居女孩敲陈永花的门,说是四楼邻居在楼道里摔倒昏过去,还流了很多血。正在收拾家的陈永花马上赶到隔壁单元四楼楼道里,发现了躺在地上、耳朵出血、深度昏迷的王慧敏。了解王慧敏丈夫常年卧床情况,陈永花和邻居们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又想办法联系她的两个女儿。在王慧敏的女儿还没有赶来情况下,陈永花又跟着救护车照顾这位69岁的老姐姐送至医院,一直在急诊室守着王慧敏直至其女儿赶至医院,还陪着一起做完检查,回到家已是半夜。直到现在,王慧敏的两个女儿每次遇到陈永花都会道谢,两个女儿表示母亲痊愈后,将登门感谢陈永花和好邻居们。“远亲不如近邻,换做谁都会那么做,我还教育儿子也要热情帮助邻居”,在陈永花看来,这都是当邻居的应有之举。
热心公益事业的86岁独居老人徐治顺是原海宁社区居民,而与其一墙之隔的共产党员楼长王增贤是原海兴社区居民,两家虽不在一个楼上,但感情却胜似一家人。2014年底社区设置调整暨“两委”换届选举后,两个社区合并为顺昌路社区,两家住的楼仅一墙之隔。随着徐治顺老人年龄越来越大,如何找个人帮着照应,成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矫淑珍的牵挂。当王增贤夫妇知道情况后,主动答应结对帮助徐治顺老人。结对帮扶后,夫妇俩三天两头往徐老家跑,关心他的身体和生活,嘘寒问暖,送吃送喝,收拾家务,拆洗棉衣,俨然就是一家人。像样的饭菜总是先盛上一碗给徐老送去,两家直线距离不过15米,但却要绕行200余米,这里边包含的却是邻里之间真挚感情。
如今,好邻居好故事遍布海伦路街道辖区角角落落。北岭山社区老党员刘振玉10余年帮助邻居义务修理家电、家具等1200余件次,18年风雨无阻自费办报栏的顺昌路社区85岁的青岛市文明市民丁兆信,南昌路社区常年如一日为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的于润涛,心系居民群众的哈尔滨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隋金凤等,像这样的感人事迹,在海伦路街道辖区数不胜数。
“互联网+”,微信群邻居圈永不散场
“打造无线Wifi全覆盖的市北区首批智慧广场,现场组织居民组建微信群邻居圈与8个社区和谐邻里微信群的邻居们互动交流……”,海伦路街道开启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快乐邻里”邻居节新模式受到了新老邻居们的热捧。
作为邻居节发源地的海伦路街道,在保留提升原有经典节目基础上,带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更深的思考则是如何创新发展邻居节,让更多的人群加入到邻居节活动中来。2016年邻居节前夕,海伦路街道先后召开活动策划会3次,征集金点子20余件次,最终确定了“互联网+快乐邻里”的街道邻居节启动仪式。
海伦路街道积极联系协调区文新局等部门,积极打造全区首批智慧文化广场,将海伦广场无线Wifi全覆盖作为2016年度区办实事。4月20日,在海伦广场举行的海伦路街道2016年“互联网+”邻居节启动仪式上,现场300余名居民随着主持人的讲解,纷纷点击市北区无线SSID“shibeishequWIFI”,使用上高速流畅的免费无线网络。现场居民建起微信群,构建“邻里一家亲 海伦邻居圈”,与先期8个社区分别建成的百人以上“和谐邻里微信群”进行互动。在市北区主会场参加过青岛市2016年邻居节启动仪式的邻居节发起人孙睿涵,也在现场帮助居民添加微信群、融入邻居圈,并通过网络讲述“我和邻居节的渊源故事”,线上线下与邻居们分享邻居节的发展历程。现场居民纷纷录制微信小视频,将现场活动情况实时发送到新建邻居圈和各社区微信群,实现了与辖区居民进行远程网上互动交流,开启了“互联网+”邻居节新模式。参加过12届邻居节的海伦路社区居民江崇祥老师,回顾、感受、展望了邻居节发展。江崇祥高兴地说,“认识了新邻居,结下了老感情,特别是看到富有时代特点的互联网+邻居节,这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希望邻居们日子更美好、社区更和谐”。
2016年邻居节期间,海伦路街道还发挥街道官方微博“市北海伦”、官方微信平台“海蕴天伦”、官方网站“海伦路街道办事处”等自媒体、新媒体作用,坚持每日通过微博、微信发布邻居节实时动态活动,让居民群众和市民朋友不到现场同样感受“互联网+”时代邻居节的魅力,获得了广大网友的好评。与此同时,街道各科室、各社区,还主动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为邻居们积极解决困难和问题,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了构建新型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桥梁和纽带。
通讯员 郭显海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