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南区珠海路街道善化路社区,谁家有了矛盾或是居民之间有了纠纷,大家先想到的会是“咱去找孙岚评评理”。 61岁的孙岚是居民们嘴里的热心肠,也是中级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之一。如今,善化路社区的“孙岚调解室”已经不知道帮居民解了多少疙瘩, “有人是来做法律咨询的,有人是来让我出面调解,究竟调解过多少事,我也记不清了。”自己掏钱,赔上精力去管百家的鸡毛蒜皮,孙岚说,社区的和谐氛围是他最享受的回报。
2010年7月,穿了39年军装的孙岚办理了退出现役休养手续,回到位于香港中路的家中。从部队政委,到普通社区居民,正值壮年的孙岚想给社区做点事。他发现,社区80%的居民不是本地人,由于生活习惯、处事方式不同,邻里之间很容易发生一些误会、摩擦,“我在部队学过法律知识,见邻里有纠纷,我想我可以给他们评评理。”孙岚找到社区,毛遂自荐,要给社区做义务调解员。为了有理有据能服人,孙岚又捧起了书本,参加了中央党校青岛分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的学习,历经三年,获得毕业证书。
有个家庭闹起了“内战”:丈夫怕妻子反对,瞒着妻子寄给患病母亲5000元钱;妻子发现后,认定这笔钱花在了不正经的别处,任丈夫怎么解释仍是不依不饶。孙岚了解情况后,认为这个疙瘩,只要有双方认可的中间人介入,通过一定手段说明真相,即有可能解决。他带领一位志愿者登门后,便给夫妻说明:我作为调解员,先接通那边老太太的电话与之交谈;妻子可在另一个房间收听端倪。双方表示同意。孙岚手持电话问到:儿子寄去的钱收到没有?回答收到了,幸亏这笔钱,连交押金带治疗,真是救急了。妻子听出了是婆婆的声音,狐疑已经释然。她主动走过来,用手捶着丈夫的肩膀,边流泪边说:“你要是先跟我说一声,我能不同意给妈治病吗?你这个人真是的。 ”丈夫终于松了一口气。
“有很多事情,就是一句话的事。说开了,矛盾便会迎刃而解;反之,积怨则可能越结越重,导致不良结局。”多年调解经历让孙岚总结出了其中奥秘,用“软法子”破解“铁疙瘩”。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赵黎)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