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人
倡议办邻居节,当年她还上小学
孙睿涵:给邻居拜年受冷落,产生办节想法
家住山东路的孙睿涵,至今还记得12年前的那一幕,2004年,正就读于四方实验小学的她提出了举办“邻居节”的建议。
拜年有感,提出办节倡议
她说:“那年过年的时候,姥姥由于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就让我代她去街坊邻居家拜年,可是,我只认识邻居中的四五户,不认识的人不给我开门,无奈我就冲着门喊一声"过年好"便赶紧跑开了。”同是邻居,态度也大不相同,这让孙睿涵心中有些难过。随后,在姥姥的鼓励下,孙睿涵对整个单元48户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竟有27户居民素不相识、从不来往,占总数的56.2%;而关系亲近的只有6户,只占总数的12.5%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为了改善邻里关系,孙睿涵提出了设立邻居节的倡议,并且这个倡议在来年就有了结果。
参加多年,见证邻里增温
孙睿涵作为邻居节的倡议者,几乎每年都被邀请参加邻居节的活动。如今,已经大学毕业的孙睿涵更是回到最初举办第一届邻居节之地——海伦路社区,做起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孙睿涵在接受采访时,还谈到了和半岛都市报的一段渊缘。早在原四方区和原市北区合并的时候,孙睿涵就曾担忧邻居节是否会继续举办下去。当时,她通过半岛都市报呼吁,希望邻居节不仅要继续举办下去,还要成为全青岛的一个百姓节会。这个倡议被当时市北区领导看到了,在经过研究之后给出明确答复:邻居节一定会继续办下去!当天,孙睿涵获邀和市北区区委书记刘建军一起为邻里广场揭幕。“当年一个小小的倡议,经过12年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百姓节会,我非常激动。”孙睿涵说,这么多年来,她能感受到周围的邻居们相处越来越融洽,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敲敲邻居的门,邻居就会热情地帮忙。如今成为社区工作者之后,孙睿涵对于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更有感触。“现在很多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如果平时邻居之间多走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邻居就能帮上大忙。”
一个街道,扩到整个青岛
最早的一届邻居节,是在海伦路街道海伦路社区举行的,当时邻居节热闹场景让周围的社区羡慕不已。等到第二年,邻居节在全区范围内举行,居民们参与热情非常高涨。
市北区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2015年11月27日,由光明日报社和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北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全国“守望相助和谐邻里”研讨会在市北区举行,来自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邻居节”在社区治理中的价值、从青岛的历史看邻居节的社会意义、从明清以来社会救济传统看邻里相助的历史及内涵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并确立在全区构建“互信互助不互扰”的新型睦邻关系。
在会上,专家们认为,邻居节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可以向全市推广传播。如今,邻居节成为全市范围内的一个百姓节会,必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感情。
参与者
86岁楼长凌晨就备好饺子面
这边开幕式主会场热热闹闹,离主会场不远处的敦化路街道西吴社区活动室内,也是一派欢乐场景。当天,社区居民们纷纷挽起袖子包饺子,并将硬币放在饺子中煮熟,看谁有福气吃到“钱饺子”。
“每年的活动都缺不了我,基本上有活动我就参加,我很喜欢和邻居们在一起。”今年86岁的孙淑英老人是一位楼长,虽然年纪大,但她看起来精神头十足,干起活儿来麻溜得很。“今年凌晨我就起床开始和面了,昨天我就和社区领导说了,今天包饺子的面我全包了!”孙淑英一边忙活着,一边和记者分享着她的劳动成果。
据西吴社区副书记戚玉霞介绍,社区年年邻居节都搞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厨艺大赛、赏花会等。“今年我在微信群里一下通知,大家都热情参与,不用下达分工任务,主动就报名了。”戚玉霞说,参与的人大多都是楼长,他们平时热心社区工作,对邻里之间特别熟悉。现场,64岁的居民吴彩娥没抢着活干,就在一边拍照,然后传到微信群里,让没来的邻居们看看现场热闹景象。
现场,大家一块儿包饺子、煮饺子、相互品尝,其乐融融。65岁的刘秋兰是最幸运的,吃饺子的时候,一下子从饺子里咬出两个“钱饺子”,高兴地从社区领到小礼品。
义务教面塑,出门处处是熟人
在敦化路街道西吴社区活动中心,60岁的梁学萍正在认真的教社区的小孩子们捏面塑。梁学萍是社区的普通居民,从年轻时候就喜欢手工,她告诉记者,她一开始喜欢的是编织,经常用毛线织一些小玩意儿,什么乌龟挂件、南瓜挂件、小猪挂件等等,摆的家里到处都是,有亲戚朋友到家里来,有喜欢的她就送给对方几样。
“退休后,我又喜欢起面塑,除了自己摸索,还专门到台东一个专家那里学习过,之后,在社区的鼓励下,每逢节假日,我开始在社区活动中心义务教孩子们这门技能,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三年。”梁学萍说,邻里街坊的孩子们特别喜欢来这里学面塑,一方面,能提高孩子们的艺术涵养,另一方面,大人们借着这个机会一起聊聊天,说说育儿经,还能交成好朋友。
在社区义务教面塑的这些日子,梁学萍认识了好多社区的邻居们,以前在社区里很少有人和她打招呼,现在出门经常处处是熟人,有时候还经常接到邻居们的电话,咨询面塑的一些知识,朋友突然间多了起来。“我们这些育儿的奶奶们现在成了一个圈子,谁家里有困难,谁家里遇到问题,我们经常相互帮忙。”[编辑:光影]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