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最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级“菜篮子”商品政府储备管理意见》。意见对“菜篮子”提出了要求,要在2016年基本建立起“责权明确、制度完备、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储备体系和运行机制,做到“菜篮子”政府储备商品“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切实发挥“蓄水池”、“稳定器”作用。
记者从市商务局蔬菜办公室了解到,2015年,青岛市“菜篮子”政府储备总量为2.35万吨,商品价值1.9亿元。市区建立了180余处储备投放点,覆盖批发市场、重点农贸市场、规模超市、“放心肉”专卖店和重点集团消费单位,用以保证储备商品投放渠道畅通。
为了有效保证“菜篮子”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共储备投放“菜篮子”商品11.42万吨,其中,蔬菜9.33万吨、猪肉1.68万吨、豆制品原料4100吨。2015年,青岛市“菜篮子”政府储备总量为2.35万吨,商品价值1.9亿元,其中蔬菜储备1.9万吨,猪肉储备3500吨,豆制品原料储备1000吨。
《意见》要求,今后要充实储备品种和规模。一是根据国家要求,并结合本市实际 ,确定“菜篮子”政府储备商品品种。二是肉菜储备规模按照国家保障7天城市供应量的规定,建立起与本市市区人口相匹配的储备量,并按实际需求适度调整;要科学确定收储和投放周期;根据本市“菜篮子”商品生产和市场供应特点,一般情况下每年分夏秋、冬春两季组织“菜篮子”商品收储和投放,同时 ,根据应急需要,随时组织投放;要公开招标确定承储企业。一是每两年组织一次政府招标,选择一批具有企业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意识强、内部管理规范、经营实力雄厚、储运销售网络畅通的批发市场、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和种养殖企业,建立“菜篮子”商品政府储备企业数据库。二是每轮次储备前,从储备企业数据库中拟定具体承储企业,并在网站上公示;建立健全储备管理制度,加强储备工作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建立健全“菜篮子”商品政府储备财务、出入库等专项台账,实行专库(专栏)储存、专人管理、专账记载和挂牌明示。二是储备商品投放价格实行差率控制。三是加强“菜篮子”商品质量检测 ,每轮次储备商品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批次检测报告;推进储备运行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互通、管理可控、统计监测的储备管理平台,进一步掌握“菜篮子”储备商品的动态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市、区(市)、企业三级储备体系。一是鼓励支持区(市)参照市级“菜篮子”商品储备模式,结合本辖区实际,建立区(市)级政府储备。二是鼓励本土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利用自有设施条件和运行优势,按照企业3~5天销售量的规模,增加社会储备。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张俊达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