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狭窄低矮的小平房搬进敞亮的公租房,从守着炉子过冬到暖暖和和过大年,从排队候诊到点点鼠标预约就诊,从大清早摸黑出门赶公交到乘地铁半小时到单位……细细回味刚刚过去的5年,百姓生活许多方面悄悄发生了巨大变化,住房、就医、上学、乘车等方面的变化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了各种便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从今天开始,早报在市“两会”专题报道中,通过市民的亲身感受展示我市“十二五”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十三五”美好未来。
韩剧迷圆了影视产业梦
王傅英是地道的青岛人,在韩国居住多年,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喜欢看韩剧。王傅英说,自己以前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很多时候都是为影视文化交流服务,结交了一大帮影视圈的朋友。
就在王傅英忙于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获批并迅速展开建设。“青岛本身就是旅游城市,风景优美,冬暖夏凉,是天然的摄影棚,这早就引起了韩国影视圈的关注,只不过他们不熟悉市场,也没有可靠的合作伙伴。”王傅英说,于是,朋友们不约而同想到了她,“他们说,你快成立一个影视公司吧,我们一起做点事儿。”王傅英坦言,“不瞒你说,成立自己的影视公司,这是我早就有的一个梦想,但我迟迟不敢下决心,直到看到万达东方影都进驻。”王傅英透露,自己在注册前咨询了招商部门,得到了热情的接待和支持,“我是2014年11月注册的,应该说是当时的前几名影视公司吧。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工作人员服务很细致、到位,所以我感觉自己这次的创业,算是天时地利人和,水到渠成。”
事实证明,王傅英的确是在最好的时机做了最该做的事。青岛木槿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后,一方面继续王傅英擅长的国际文化交流,特别是促进中韩影视合作方面的业务,另一方面,也开始了影视合作项目。“我们跟韩国全州影像委员会签了合作协议,打算合作拍摄10部电影,其中第一部《许愿灯》预计投资两三千万元,剧本、主创团队都没问题了,现在正募集资金。”王傅英介绍说。
此外,青岛木槿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跟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等单位合作的180集电视系列栏目剧《中国好妈妈》今年也将开拍,王傅英正在争取到青岛拍摄,“现在最希望的是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尽快竣工,万达影都的摄影棚尽快启用,还有青岛国际电影节尽快启动。我感觉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我相信灵山湾的明天会更好,青岛的明天会更好!” 记者 许城贵
漂泊半辈子 住上舒心房
去年5月,漂泊了大半辈子的项丽君搬进了市北区伊春路上的国信紫云台公租房小区,这是她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20多年前,因为所在的汽车配件厂效益差,项丽君提前退休,“那时候退休工资很低,我一个月不到500元。”项女士说,当时已45岁的她由于没有过硬的技术和手艺,只能出去打零工。儿子也刚成年没多久,家庭生活重担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收入只够糊口,所以根本没想过买房子的事,只能到处租房子住。为了节省费用,她从台东一路向北到沧口永平路附近租房。这样动荡的生活过了20多年,儿子结婚生女了,她依然独自在外租房。一个小房子的租金从十多年前的二三百元涨到了1000多元,这占去了她月收入的一多半。
2013年,她得知市区正在建设公租房,像她这样的“夹心层”也可以享受政府建设的实惠房。随后她向街道办提交了申请,获批通过。2015年5月,市北区推出国信紫云台和远洋自然两个公租房项目,房源近500套。经过摇号,她幸运地入围。5月21日拿到钥匙,23日就搬进去了,因为之前租的房子马上就要到期了。“我再也不想在外租房子了。”项女士说。
如今项女士住着一套位于28层的一室一厅的精装修房子,“过来看房时地板早铺好了,墙壁也刷了,卫生间厨房的设施全部安装到位,我基本上只带了锅碗瓢盆和衣服之类就搬进来了。”项女士对此非常满意。
“十二五”期间,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保障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我市保障房建设多项制度创新得到了国家、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肯定,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3.2万套,一个个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住房梦”。 记者 孙静芳
工作机会多 关键在把握
每年寒暑假,大大小小的人才招聘会在各处上演,每当看到这一场景,在汽车总站工作的王琦总会忆起自己7年前第一次走进招聘会的情景。2009年,在南京读完研究生的王琦回到家乡青岛寻找工作。趁着寒假,她连跑了几场招聘会,对于文科生来说,就业岗位相对而言比较少,不过她有选择地投下几份简历后,竟然有两三家都有招聘意向,通过笔试和面试后,最终她选择了一家规模较大的股份制企业,一干就是5年。
5年后,王琦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始走下坡,她也感觉自己进入瓶颈期,就想换个工作环境。2014年,王琦第二次走进招聘会,知名国企交运集团提供的很多岗位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她,经过激烈的竞聘,王琦的二次择业定在交运。经过初期的职业培训,她走进了汽车总站从事文字工作。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企业氛围,强劲的发展势头……王琦快乐地工作,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事实上,这5年来,不少像王琦一样的人才走进交运集团,2011年至今交运集团增加就业岗位11157个。“其实在咱青岛就业机会很多,关键就看你怎么把握。”回望自己走过的求职之路,王琦说。记者 吴帅
有了地铁可以多睡半小时
自从去年底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后,于丽红上班就不用赶了,早上至少可以多睡半个小时懒觉。
2012年,于丽红大学毕业后就在黑龙江路附近的海尔工业园里上班,从事物流工作。刚开始,她住在李沧下王埠附近,像很多上班族一样,上下班挤公交成了生活常态。单位要求早9点上班,不到8点于丽红就要在站上等车,顺利的话可以按时到单位,可一旦遇到堵车,就没准点了。
后来,于丽红搬到了君峰路附近居住,离单位更近了,但还是得8点出门,特别是遇上李村大集,那她就更得提早点走,防止堵车。不过每次走出家门后,她都会对围挡起来的地铁施工现场多看上两眼,期盼着能早日坐上地铁。
2015年12月16日,地铁通了。于丽红走出小区就是地铁3号线君峰路车站,坐上车到地铁大厦站不过10分钟,出了站对面就是工业园。“地铁通了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可以掐点出门了,不用担心路堵,早上还能多睡会儿。”于丽红开心地说。
“十二五”期间,作为青岛大交通网络的重要支柱,青岛的城际轨道建设工程在加快推进。2010年,青岛首条地铁3号线正式开建。到如今3号线、2号线、11号线、13号线、1号线过海段等5条线路已实现同时在建,青岛地铁工程建设驶入“快车道”,今年还将有两条地铁线加入建设队伍。
5条线路建成后,青岛东岸城区将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轨道交通线网将延伸至城阳中心区、青西新区中心区和即墨市,共同构建起覆盖新老城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构架。 记者 吴帅[编辑:亚麦]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