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货一般也就几分钟吧,无税的更快,只需要几秒。”……近年来 ,青岛海关积极贯彻海关总署要求,接连实施多项通关改革,大幅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截至2015年底,18万家口岸通关企业受益通关无纸化改革,9万多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海关企业受惠于通关一体化改革,全国首家沿海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更是让企业有了更多物流选择 ,使得口岸通关越来越快、越来越省。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海关首批试点海关,自2012年8月1日起,青岛海关率先实施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随后,出口退税证明联无纸化、税单无纸化、加工贸易无纸化等各领域无纸化改革陆续登台。到2015年,通关无纸化已在青岛海关实现了海、空、邮运各通关现场全覆盖,“读秒”通关已成口岸新常态。
通关无纸化模式下,企业只需上传报关单及随附单证电子数据,无需往返海关现场和港区码头排队递交纸质单证。“一票货一般也就几分钟吧,无税的更快,只需要几秒。”在青岛怡坤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办公室里,报关经理潘国生指着电脑介绍道,现在报关员都是在公司办理电子数据上传 ,与无纸化之前相比,不但效率成倍提升,报关成本也大幅降低。
目前,青岛海关已与18万余家企业签订了通关无纸化协议,关区进出口通关作业无纸化率达95.5%,其中出口通关作业无纸化率97.8%。
2015年8月1日起,青岛海关落实简政放权要求,全面开展加工贸易无纸化作业改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业务申报。青岛地区1.9万家加工贸易企业一年可节约近80万份纸质单证资源,节约经营成本约200万元。
税单无纸化改革则将海关与银行、国库和税务部门间的纸质税单流转改为电子数据传输,以往企业要在货物放行后15~20天才能收到税单,改革后缩短至1~2天,大幅提高了企业资金流转速度。
青岛海关采取措施,提升中心运营效能 ,推动口岸多式联运业务借势发展。海关采取的信息化监管手段,让智能关锁、运输工具识别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得以落地,加快了中心物流速度。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实习生 吴学惠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