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市北区尊化路7号的彭女士一家,30年来没见过阳光,受益于市北区今年10月初的棚户区改造,砸掉一栋筒子楼,建起大广场 ,她们终于告别了“暗无天日”的生活。据介绍 ,市北区今年顺利启动鞍北片二期等6个集中片区、10个零星片区及地铁沿线区域房屋征收,涉及居民6200余户。计划明年征收16片区的1万余户房屋。
砸掉筒子楼,家里亮起来
12月24日下午,在宣化路28号附近,不少市民正在新建的广场锻炼休闲。广场地面整洁干净,空间开阔,有遮阳的凉亭、休息的座椅,还有几株玉兰树。在这些市民当中,有散步的 ,有压腿的,还有玩滑轮的。谁能想到 ,三个月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混乱……王若亭作为市北区兴隆路街道副主任,他也见证了这一变化。“原来这里是一处5层楼高的筒子楼,建于上世纪60年代,因为硬件设施比较差,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比较强烈。而且周边还有不少住宅区,这处筒子楼多年来一直阻碍旁边楼房的居民采光,加上乱搭乱建,严重影响到居民生活。”。
这处筒子楼原有居民110多户,被列入零星片棚户区改造后,今年9月30日起,街道协调利用3天时间将其彻底拆除。随后,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进行路面硬化,植树,建凉亭和休闲座椅,10月7日,广场成型,占地约800平方米。
王若亭指着广场西北角的一处住户,向记者介绍说:“家住市北区尊化路7号的彭女士一家,是本次棚户区改造的极大受益者”。原来,彭女士一家在这里生活了30年,儿子也慢慢长大,但家里却从没见过阳光!现在周围的老楼拆了,违建拆了,阳光能够透过玻璃,照进自己的家里,全家人也不用忍受阴暗潮湿的生活了。
“现在还不是时候,每天早晚两个时段,才是广场最热闹的时候,市民们也都拍手叫好。”王若亭说。
“过去说到棚户区改造,就是‘搬迁—拆除—重建’三步,但是这次市北区首创新模式,针对零星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腾空房屋进行分类处置,结合整体规划、建筑周边现状、居民需求、房屋安全等,将其分为拆除和留置两种,考虑将其改造为公园绿地、社区活动中心、校舍、公厕等。”市北区开发建设局工程管理科科长梁学建介绍,例如,大名路195号因为紧靠大名路小学因此改为办公场所,遵化路1号将用于区残联活动中心,而陵县支路2号将作为历史风貌保护建筑保护起来。
计划明年征收16片区
记者了解到,市北区棚户区改造加速推进。宣化路28号就是创新试点之一。据梁学建介绍,此次工作创新之处在于,按照分类处置、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零星片区腾空房屋处置利用新模式,做好腾空土地“减法”,严格控制住宅增量,通过规划打造绿化景观、建设停车场地、增配公益设施,加快老城区人口疏解,实现产、住、商一体化发展,为产业发展留足了空间、积蓄了后劲。
今年,顺利启动鞍北片二期等6个集中片区、10个零星片区及地铁沿线区域房屋征收,涉及居民6200余户,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3600户房屋征收计划。
深入实施保障安居工程,专汽地块、阀门厂地块等四个集中安置房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新开工安置房源4900套、保障性住房1033套,完成1972套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和1400余户居民的回迁安置。
据统计,市北区作为老城区,共有棚户区4.45万余户,占全市的70%左右,2012年以来,已经启动16个集中片区和30余个零星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居民1.6万户。其中,2013~2014年间启动29个零星片区棚户区改造,16片已经拆除,其中11片改为绿地广场,另外13片因为环境复杂、居民诉求多,还剩不到50户没搬走,将争取在明年上半年完成改造计划。
2016年,市北区将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滚动发展、兼顾平衡”的原则 ,确保启动长山路、甘肃路等16个项目和部分零星片1万多户房屋征收,全力以赴完成全年棚户区改造任务。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