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城阳区首批珍贵档案文献遗产出炉 村务日记入选

2015-12-16 08:35:40
作者:刘金震 吕成娟
责任编辑:光影

城阳区第一批档案文献遗产评选工作于2015年11月28日结束。胡峄阳《易象授蒙》等9件(组)档案文献进入城阳区首批珍贵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提高市民档案意识,促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从2015年5月起,城阳区档案局在全区范围内启动第一批档案文献遗产评选工作。截至11月11日,共有10个单位,12名个人申报,报名共计64件(组)档案文献。初次筛选后,有17件(组)档案文献进入专家评审环节。11月28日,来自市档案馆、市图书文博系统、区收藏家协会等7位专家进行公开评审,共评选出9件(组)档案文献进入第一批城阳区珍贵档案文献遗产。区档案局对专家们的评审结果充分尊重,审核通过。这9件(组)档案文献分别是:胡峄阳《易象授蒙》(1本)、《河套徐氏家族地契》(24件)、《宫伊真先生事略》(1本)、《日本侵华影集》(1册)、前海西社区《1951年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一套3本)、《王林庄村村务日记》(21本)、洼里社区《群力社包工定员工序表》(1本)、《马山集》手稿(1本)、《全国劳模张式瑞遗命书》(2件)等。

入选的9件(组)城阳区档案文献遗产简介及入选理由:

1、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收藏的《胡峄阳<易象授蒙>》(1本)

《易象授蒙》一书,胡峄阳(1639~1718)著,于嘉庆二年(1801年)成书,木刻版印刷。本书主要内容是:为解《易》之作,以君子正视的角度阐发六十四卦的义蕴,是旧时学习《易经》的入门读物。他一生对《易经》颇有研究,独辟蹊径,近于痴迷。对探索自然规律,对天文变化、海洋气象、风雨旱涝的预测多有灵验。胶州、即墨的进士以及理学大家范士骥等均为此书作序。

入选理由:胡峄阳是城阳区人,一生著有《易经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竹庐家聒》等10余部。作为我国历史上鲜有的“民间理学家”、“布衣先哲”,他终生不仕,开馆授徒,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嘉庆年间《易象授蒙》一书存世量少,非常珍贵。在当今胶州湾地区还流传着他的喻世名言:“千难万难,不离崂山”。此书是研究胡峄阳文化和当地民俗文化,以及胡氏家族的重要参考依据。

2、刘赞刚收藏的《河套徐氏家族地契、税单》(24件)

《河套徐氏家族地契、税单》,共计24份,是咸丰十一年至民国三十三年由河套街道尚家沟村徐氏家族购买土地和缴纳土地税费的地契和票据,该文献为手写、品相好、系统统一、有连贯性,是一个家族在不同时期购买土地的见证。

入选理由:该文献记录了河套徐氏家族土地买卖的情况,见证了当年的土地制度、社会管理状况,是大沽河流域农村农业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文献保存齐全,时间上有连续性。

3、邹墉收藏的《宫伊真先生事略》(1本)

宫伊真(又名宫仲栶,1831~1904年),城阳区夏庄街道南屋石人,爱国志士,民族义士。少时家贫,好学苦读,为人刚直不阿,崇尚齐国人鲁仲连为国排忧解难的义举。德占胶澳,他积极倡导当地民众向即墨县衙缴税纳粮,不做德国之顺民。他弃家奔走于北京、长春等地,寻求救亡之道,未果。遂回归故里,于光绪三十年(1904)在家中自缢身亡,并手书遗嘱教育子孙毋与德国妥协。清朝史学家柯劭忞曾作挽联:“汉家纵有中行说,齐国宁无鲁仲连”。《事略》1921年成书,内分书后、诗歌、墓表、墓志、挽联、跋坿等,著作者不详。

入选理由:有忧国忧民和宁死不屈精神的宫仲栶先生,为反抗外来侵略,抵御德国统治的坚贞气概值得家乡人称赞。此书著入他的生平事迹、诗歌、墓志等内容,具有较高的档案文献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4、刘世洁收藏的《日军侵华影集》(1册)

1942年,日本驻青记者随军拍摄日军在青岛及现城阳区仙家寨、流亭,平度兰底、蓼兰,胶州店埠及北京、南京、广州等地日本官兵行军、“扫荡”的照片,还有部分风景照、纪念合影照等。该影集照片保存完好,内有日文说明,合影标有官兵姓名,总计204张。

入选理由:《日本侵华影集》包含今城阳区仙家寨(千户寨)、流亭集市和修碉堡等照片,以及日军行军“扫荡”时拍摄的胶州、平度等环胶州湾村镇的照片;还涉及北京、南京、广州等地日本官兵行军和扫荡及生活照片,是日本侵华的铁证。照片数量多,品相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警示教育价值。

5、棘洪滩街道前海西社区收藏的《1951年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一套3本)

1951年1月,前海西村划分为前海西一村、二村、三村三个行政村。1950年10月,前海西各村实行土地改革。土改结束后于1951年1月26日对各户的土地房产一式三联进行确权登记,由即墨县人民政府(前海西当时为即墨管辖)向土地房产所有者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前海西3个村共545户,2727人,全部拥有土地房产。房产所有证存根共3本,保存完整,记录土地和房屋四至详细。

入选理由:一个村能保存如此齐全完整之土地房产存根,实属不易,也很罕见。这一档案文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房产土地资源及地界确权的真实记录,具有凭证价值,对当今土地确权也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是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地方史、村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6、《王林庄村村务日记》(21本)

城阳区上马街道王林庄村干部孙中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记村务日记,几十年不辍,一直记录至一九八二年,总计21本,主要记录农业生产安排,工时及家庭收入支出,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手稿记录档案,保存齐全完整。日记详细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村务活动的方方面面,真实明晰,反映了不同年代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入选理由:《王林庄村村务日记》内容记录齐全,是见证农村大集体时期村务、家庭的日记账,真切反映了当时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变化和最基层政权运转情况,具有较高的档案文献价值。

7、流亭街道洼里社区收藏的《群力社包工定员工序表》(1本)

1957年4月,腊纸刻板油印的《群力社包工定员工序表》,包含流亭街道东流亭、西流亭,洼里、夏家庄四个大队的统计记录。此工序表主要记载了四个大队社员包工定员的工序,以市亩为单位所种植的农作物品种 、数量、人工定额、费用金额及责任。

入选理由:互助合作、群力包工的时期,展现了上世纪50年代流亭一带的农村和农业生产状况,真实记录了农作物的品种、费用、责任真实数据等,是一卷齐全完整的统计档案。是研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合作化运动的珍贵史料。

8、陈璇收藏的聂绀弩《马山集》手稿(1本)

《马山集》手稿,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聂绀弩先生的亲笔手书,于1962年书写在《古玺集林》印谱上,印谱封面题签《马山集》,署名疳翁。印谱每页正面是秦玺小印,反页则是蝇头小楷手抄的古体诗。这些古体诗多记人记事,内容涉及到不少名人,如:夏衍、冯雪峰、尹瘦石、胡考等。

入选理由:《马山集》手稿的出现,在国内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原全国文联副主席尹瘦石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沈鹏等学者对此作品十分重视和关注,并为收藏人《聂绀驽马山集手稿研究》一书出版题写书名和题字。诗集手稿内容是曾未发表的作品,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极高,还有当代书法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9、张玉爱收藏的《全国劳模张式瑞遗命书》(2件)

张式瑞(1914~1986),今城阳街道小寨子社区人。历任中共即墨县委书记处书记、崂山县副县长兼农业局局长等职,全国劳动模范。1951年、1959年两次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接见。1986年6月16日逝世前,写下《遗命书》,教育子女在他死后不向组织提特殊要求;不搞迷信活动,将骨灰撒在皂户村河坝和树林间;嘱咐老伴由公家宿舍迁回小寨子村老家居住。

入选理由:该文献体现了基层共产党人与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保持劳动本色的时代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刘金震 通讯员 吕成娟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