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地段频现地铁保障房
对普通的申购承租家庭来说,保障房建在哪里建成什么样子,是最为关注的问题。对这些核心问题,在保障房建设之初,早已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自2008年开始,青岛市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陆杰荣说,在配建比例上,规定新增建设用地规划为住宅的,按不低于20%的比例配建;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扣除拆迁安置用房后,按不低于5%的比例配建;企业用地规划为住宅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照25%、30%、45%的比例配建。对不适宜配建的土地,要提取相应比例土地出让金用于集中建设项目用地的征收补偿。
有了这一制度的保证,保障房项目中出现“地铁房”“海景房”在青岛市并不鲜见。2013年公开销售的首批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项目当中,凯景广场项目便是典型的配建项目之一。该项目地处市北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紧邻地铁3号线,共配建经济适用住房307套,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此外还有位于地铁3号线清江路站附近的中海清江华府、万年泉路站附近的中海国际社区等都配建了经济适用房,公开销售后已入住。
青岛已建成保障房23.2万套
在新一轮的住房保障发展规划期内,青岛将进一步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市区规划为住宅的建设用地将优先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同时,本市已将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比例,由现行的15%提高至20%,是国家、省政府规定比例的两倍。”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负责人说,另外,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的余额、中央下达至本市的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补助资金,也全部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此外,青岛市正在研究编制《青岛市十三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期内将统筹解决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人才等中等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根据新规划,在保障方式上,将采取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予以保障。逐步缩减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数量,同时扩大租赁补贴保障范围,将住房保障方式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重,通过多种形式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2015年青岛市计划建筹保障性住房10000套,截至10月中旬,已开工建设房源10196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2%,顺利完成青岛市保障性住房建筹任务。截至目前,青岛市已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3.2万套,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琦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