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借记卡给熟人留后患 市民“被贷款”25万元

2015-12-01 09:40:48
责任编辑:光影

■调查

银行客服人员承认有风险

为了了解这种“网络信用消费贷款”的情况,记者拨打了银行的客服电话,一位负责个人贷款业务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银行在推广这种业务,“只要提供借记卡就可以,用户首先需要开通网银,在网上提出申请即可,无需书面材料。”

当记者询问一旦个人信息泄露,银行卡是否可能被别人拿来贷款时,客服人员明确表示“有这个风险”。不过,这位客服人员介绍,想获得贷款,必须满足各种严格的条件,有一定的门槛。其中贷款人的银行卡不能有不良记录,公积金也不能有任何缓缴、断缴的情况发生,此外,贷款额度也需要参考公积金的缴存情况。

针对杨先生的情况,山东川佳律师事务所的张宝清律师认为,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骗取贷款,则涉嫌诈骗;如果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积极清偿贷款,则属于民事纠纷。此外,如果银行在贷款中存在过错审核不严,也应该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

■提醒

各类个人信息一定“藏好”

近年来网贷逐渐兴起,一些银行或者P2P平台的网贷业务,为小微企业融资和百姓投资理财开辟了新渠道,相比传统线下个人消费贷款手续繁琐、抵押担保审批时间长等问题,新渠道更加便捷,但互联网金融行业细则还没有正式出炉,现实操作中存在一系列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不需大堆材料,不用重复签名,信贷业务网络化改造成为趋势。在新的借贷方式下,客户的个人信息与一些网贷平台绑定在一起,除了我们熟知的手机号码、身份证以外,个税证明、社保卡号、公积金账号等也是非常“值钱”的信息。此外,掌握了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金融信息,还可以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开设股票账户。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黑手”伸向了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个人信息,一旦被获取,很容易造成财产损失。因此,各类个人信息谨慎“藏好”,才是避免类似问题出现的最有效办法。 记者 刘玉凡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