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高知科普群“绘梦师” 接地气让科学更有趣

2015-11-06 10:57:15
责任编辑:光影

这个群的门槛很高,相对封闭,入群者需要提交能体现你才华和技能的简历。作为青岛为数不多的民间科普组织之一,“绘梦师”拥有核心成员6名,以及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数百名。涉及领域包括理、工、文、史、医等,可谓是各行各业的人才大荟萃,有中科院的地质学博士,北大的心理学博士,山东肿瘤医院的医生等高级知识分子。

然而他们对于知识探讨又很包容,只要跟科学有关的话题,他们都愿意涉及。“我们就是一群爱学习、爱科学、爱分享的年轻人,大家通过果壳网这类科普网站相识,又因为分享科学这一目的聚集在一起,我们不是什么怪咖,而是一群对世界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伙伴。”

作为绘梦师的核心发起人,“参宿二”的名字在岛城的民间科普圈颇有名气。参宿二本名倪勇斌,初中时,他和七个小伙伴一起去看星星,大家约定每个人选取一颗星星作为自己的名字,他的生日排第二,按照冬季最壮观的猎户座主星的排名,他给自己取名“参宿二”,后来作为网名一直沿用至今。

参宿二告诉记者,绘梦师群的创建也是源于自己对科学知识尤其是天文知识的渴求。国内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上线之初,参宿二就申请成了会员,参宿二仿佛一下找到了组织,如饥似渴地吸收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前沿知识。

“当时我报名学习了果壳网的MOOC课程,除了天文学,我还报了地质学、生态学学科,后来跟学习其他科目的“果壳er”互相交流学习,慢慢就萌生了建一个青岛本地科普交流群的念头。”参宿二告诉记者。2013年9月,该群体与市南区科协正式签约,成了一个有正规身份的民间科普组织。当初这个群的名字叫果壳青岛,后来在一次线下知识分享会上产生灵感,倪勇斌等几个核心发起人将这个群正式命名为“绘梦师”,寓意他们是一群用科学描绘梦想的人。

■交流问题再二也要科学解答

倪勇斌告诉记者,青岛的科普氛围虽然跟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尚有差距,但青岛城市特有的地域特色,让这个城市以及在城市生活的人都比较能够接纳新兴事物。绘梦师自正式成立以来,已经不再局限于线上交流,已经在线下先后组织了十多场正式的知识技能分享会,小范围的头脑风暴更是不计其数,受众近万人。

这群有着各种学科背景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自然免不了擦出火花。

倪勇斌说,他们在群里也讨论过一些比较“二”的话题,但是大家不会漫天空谈,而是言而有物言而有据。他们还把一些讨论的话题拿到分享会上分享,立即引发了参会者的兴趣。

比如说七夕节期间,群里有人提出个问题,如何在示爱中带上各自的专业属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很多奇葩的示爱方式出炉,搞生物的用荧光显微镜拍下一枚心形细胞,搞天文的用天文望远镜记录下天空中的爱心星系。

最出彩的当数实物化学元素收藏家“a冥灵”的创意。他做了一块树脂包裹的爱情信物。其中封了五种单质,中间是一块单晶硅片(纯度6个9),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块元素单质,从左到右依次是高纯度蒸馏金属镱、高纯砷、钇以及铈,连起来是“镱砷钇铈”寓意“一生一世”。而单晶硅片上刻了两行公式,第一行“I C 1805”是著名的心脏星云的编号,第二行则是笛卡尔注明的心形公式,两个符号分别代表两颗心,中间的一枚丘比特之箭将两颗心串起来,寓意心心相印。

■传播接地气让科学变得有趣

倪勇斌说,科普不是说教,他们做的科普的标准是不仅有用,更要好玩。“一般的科普有点宣传的意味。我们更倾向于和大家一起分享知识、分析事件,享受在一起切磋的状态。”倪勇斌说,大家总认为科普是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其实,无论是孩子、成人还是老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科学传播的需求。

“传统科普更倾向于提供系统性的解释,但科学传播会从需求出发,非常注意跟新闻和热点事件结合起来,公众更容易接受。”倪勇斌举例说,前段时间好莱坞大片《星际穿越》火得一塌糊涂,但由于片中暗含大量天文及物理知识,很多人表示看不太懂。倪勇斌在群里一发,大家各抒己见,认为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借向小伙伴们解释电影桥段的机会,

将一些冷门但有趣的天文物理知识分享给大家。

为了接地气,他们的知识分享也少不了地域特色和居家生活。动物学博士应一平以《从青岛到传说中的海》为题,向大家分享了他参与南极科考的经历,重点分享了厚厚的冰层下面隐藏的美味。《厨房中的魔幻食物》也是群友们分享中效果很好的一个话题。

如果你以为绘梦师都是清一色的理工科宅男?那你就错了。中科院地质学女博士罗青也是绘梦师群的核心成员之一。罗青也是一名资深果壳网会员,当她刚刚入群时,“女博士”的头衔搅得群里兴奋了好一阵。“很多人对女博士有误解,即便是这么一群知识青年也是如此,听说我是搞地质的,他们就更好奇了,问的问题让人哭笑不得。”罗青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入群第一周就做了一个题目为《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分享会。高跟鞋、小礼服,罗青职业干练的形象,加上扎实的专业功底、幽默的口才,让与会者对这个女博士刮目相看,所谓“女博士是第三类人”的误解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变。

罗青网名西瓜千,一场分享会后,群里人纷纷尊称她为“瓜姐”。罗青说,“每次分享过后,我的知识结构都经历一次重新整合,对我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大有裨益。”

■求证阻击谣言他们当仁不让

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提速,各种谣言“满天飞”,成为麻烦制造者。“绘梦师”作为“果壳er”也致力于对各种流言进行求证,他们不是简单地提供答案,而是分析和普及流言背后的科学知识,让谣言止于科学。

九月菊黄膏蟹肥,每年这个时候,关于螃蟹注水的传言便会泛起。作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绘梦师怎么能忍?他们访渔民、探市场、进高校,甚至亲自选购一大批螃蟹做实验,最终发现,螃蟹一旦注入液体,立即就会死亡,而且螃蟹本身也很难锁住注入的液体。螃蟹身上常见的针眼,更是被证实为螃蟹相互触碰扎上的。

作为绘梦师的大本营,果壳网在辟谣方面做得非常好,其专门成立的“谣言粉碎机”早已成为国内阻击谣言散布的利器。“谣言粉碎机”经常不直接提供正确的答案,而是提供足够、全面的背景知识和材料,让读者自己去判断。“有时,‘谣言粉碎机’的辟谣会让急于了解最终结论的读者觉得有些冗长。”果壳网主编徐来说,“但这么做可以给不了解探索过程的读者提供一种线索,使之逐渐熟悉自行探索的工具和方法,实现人人有台‘谣言粉碎机’的愿景。”

倪勇斌说,在日常生活中,科学谣言已经无处不在,究其原因,无外乎“有用”和“有趣”。“多数谣言迎合了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越是大家恐慌的时候,谣言的传播就越容易。目前,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医患关系等话题受到极大关注,与个体健康相关的谣言就特别多。一些哗众取宠的谣言也因为有趣,迅速成了网络谈资。”

倪勇斌说,世界上信息横流,谣言纷杂。他们的辟谣也是杯水车薪,授人以渔、提高参与者、读者的自身辨伪能力,才是他们武装起来对抗谣言的根本目的。

■探索做网上搜不到的科普

去年年底,倪勇斌瞒着家人辞掉了薪水丰厚的工作,开始跟绘梦师的小伙伴展开创业模式。

“其实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但是日复一日的工作把我当初的创业激情都消磨殆尽,感谢绘梦师的小伙伴,让我重新燃起了创业梦想。”倪勇斌说,自己的创业项目还是跟科普有关,如果说之前的公益科技分享活动是1.0时代的话,现在这种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模式就是绘梦师2.0时代。

倪勇斌的团队将创业项目定位为生态探索,旨在利用实景科学向参与者传播科学知识。“比如说我们在青岛郊区做了一个名为‘海陆空生命总动员’的活动,主要有3个景点,黄岛的贝壳博物馆、唐岛湾湿地以及胶州星光公园,我们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讲解所见所闻背后的科学,比如说在贝壳博物馆,我们请高校的数学博士讲解了贝壳背后的数学原理,在湿地公园我们请生态学老师剖析了湿地生态的氮循环过程。”倪勇斌强调说,一般科普都是说碳循环,但氮循环是他们的独创,这个选题正是小伙伴从实验室师兄的博士论文中找到的灵感。

倪勇斌说,他们的科普项目有一个直观的评判标准,那就是网上搜不到。

另外,“瓜姐”罗青也跟北京的小伙伴注册了一家辅导机构,专门从事少年科技体验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方式。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