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老年大学真挺难,凌晨三四点起来排队都排不上,咋还不扩班呢?”说起前几天报名老年大学的事,市民赵大爷不禁感叹实在是太火爆了,让他没想到的是,连续两年他都没有成功报名。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3万人,这其中只有不到20万人可以进入老年大学,“有学可上”的比例不足15% 。相关人士认为,虽然是一个还存在缺口的事业,但多年以来 ,老年大学一直在是走市场化之路,还是坚持福利性之间“左右为难”。
1 现象老人上大学,凌晨去排队
年轻人想上大学,高考成绩过了就可以,可市民张大爷想上大学,却遭遇了凌晨三四点钟就去排队的“竞争对手”,结果张大爷“完败”。
“现在老年大学真是不好报名,晚一点就没有名额了,我上次去就没有报上名。”今天63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报名老年大学这事要从2013年说起,因为老伴儿去世得早,所以当时家里人都希望他能去市北区老年大学,一来孩子没时间陪着他,希望他在老年大学里有个伴儿陪着,不孤独,二来也希望他能学着唱歌、跳舞、画画什么的,这样晚上也可以去广场跟其他人玩,可是一家人没想到报名老年大学还真挺难。
“今年这次也是,原本看到报名,一大早7点钟我就去了,可是没想到还是没捞着报上,我一打听才知道,别人最早的都有凌晨3:00去报名的,这么一说,我可不是肯定报不上嘛。我就纳闷儿了,这么好的学校,为什么不多办几所 ,因为跟我这样没报上名的人还有很多啊。”张大爷说。
随后,记者采访了市南区老年大学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老年大学在市南区的“抢手”程度一点不比市北区差。办公室崔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市南区老年大学的容量大约在1.1万人左右,虽然没有凌晨来报名的“盛景”,但每年也一样都有不少人没有来得及报上名。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不少老年大学都非常火爆,早在6月份就报满了,“只有少数几个专业还有空缺名额,但也不多,还有的老人之前报上名了,却又因为别的原因不能上了,招生老师告诉记者,今年的报名已经进入倒计时,过了报名时间点就无法再报了。
为了了解老年大学火爆的情况,记者接连采访了市老年大学、市北区老年大学、市南区老年大学等多所不同级别的老年大学。连续几年来一直都报名火爆,今年报名的时候,就有一部分老人选择在前一天晚上9点就过来排队,市北区老年大学也是凌晨4点就有人过来排队,工作人员提前安排编好号,由老人们自发排好队,维持秩序,统一入内报名。
2 数据不足15%老人能进老年大学
老年大学一位难求,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凌晨来报名也能看到其中的火爆程度,到底全市的老年大学是一个什么情况?7月15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市老龄办王少梅处长,王少梅介绍说,根据她手头上2012年的统计情况,按照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3万多人来计算,大约占总人口比重19%左右。全市有二十二所老年大学,注册学员19万人。这就意味着,不足15%的老年人有机会进入老年大学。
“现在全市的老年大学主要是老干局系统、老龄办、教育局以及部分老年公寓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其中老干局开办的老年大学占了绝大部分,所有这些老年大学对于老年人没有限制,并非只是老干部才能进这些大学,比如说仰口路老年大学就有1万多人报名,全市也没这么多老干部,”王少梅介绍说,“另外,教育局也有几所老年大学,而且像夕阳红老年公寓,原来社会福利院等,都有老年大学。”但王少梅也告诉记者,虽然有这么多老年大学,但是目前跟老年人数量相比,这些老年大学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学员数量在增长,但是老年大学的数量还是不够,容量也不足。而且现在老年大学里也有不到60岁的学员,这样算下来,可能缺口更大。”王少梅介绍说,实际上,这几年在政府的投资下,全市老年大学数量和容量都在上升,但即便是这样,相对于如此规模的老龄人群来说,还是远远不够。
除了老年大学数量和容量不足之外,王少梅也直接谈到了目前不少老人在大学里不毕业的问题。“这实际上也导致了一部分学校外的老人没学可上,但作为一个福利性和公益性的机构,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多少显得有些尴尬。”王少梅介绍说,如果采取强制毕业的话 ,是否会有一些歧视的成分在里面呢。
3 尴尬 坚持福利性,还是市场化?
正如前面张大爷所说,既然老年大学那么火爆,为什么不扩大招生?扩大学校数量呢?王少梅介绍说,这样的方法听上去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老年大学是什么性质的场所?说白了是一个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地方,并不是一个盈利性的地方。这从老年大学的收费就可以看出来,一个学员一学期也就百八十块钱,这种收费说实话对于维持老年大学的成本都不够,又怎么可能支撑老年大学遍地开花?但如果学费上升 ,又会伤害老年大学的福利性和公益性。因为毕竟是一个服务老年人的地方,面向大众,而不是一小部分能够支付高昂学费的人。”
市南区老年大学办公室崔主任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开办舞蹈、声乐、小儿推拿、按摩、电脑等课程,拿比较受欢迎的舞蹈课来说,一个学院一学期只要120元,折算下来,一节课都不到10块钱,这样的收费显然很亲民。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运营的模式,单纯依靠全部学员的收费,根本无法收支相抵。“举个最简单不过的例子,老人在老年大学学习弹钢琴,一个学期200元,送孩子去培训机构去练钢琴,一个小时就要200元,所以老年大学至少现在还没办法全部市场化。”崔主任说。
王少梅介绍说,现在很多公益性机构都在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这样运营团队更专业,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会起到更好促进作用。但对于民间资本来说,开办老年大学想赚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低成本、平时的养护以及各种花费都不小,想要盈利也只能提高学费,但学费一旦太高,不少老年人就不愿意去,而学费如果太低,又不能抵消成本。”崔主任则直接表示,在市南区,制约老年大学扩张最大的成本就是用地,“市南区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在哪里办一所老年大学都是需要市里严格的规划审批,民间资本很难在高昂的成本之下盈利。”
4 出路到社区办学“解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尽量满足老年大学的缺口,近几年来,全市都在通过扩大招生,以及到社区办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让更多的老人能够有机会到老年大学去。比如,市老年大学近年来持续在工人文化宫扩大招生外 ,为满足东部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新开设青岛大剧院教学点。其中工人文化宫教学点开设17门课程,招收23个教学班,学员800人左右。青岛大剧院开设18门课程,招收34个教学班,学员900人左右。而崔主任也介绍说,最近几年市南区则在区老年大学的基础上在各个社区开办分校,目前65个社区有了43个教学点,每个教学点也都有容纳20人到50人不等的规模,市南区主校区也在2011年扩建成两个校区。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区老年大学为龙头,街道办事处老年学校为骨干,社区老年学校为基础的办学管理格局。
市南区老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南区老年大学设有湖北路和大沽路两个校区,教学场所共有3000平方米,教学班78个,在校学员2500余人;在街道成立了10个分校、社区设有43个基层教学点,教学场所约有10000余平方米,有教学班70余个,在校人数3000余人,“基层办学效率达到80%,年底达到100%完成目标”,因此,现在的市南区老年大学,从李村、城阳等地赶去上课的人不少,而东部社区建设较好的区域前去上课的人却并不多,很多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上老年大学,学到不少东西,健身娱乐两不误,就不用非得到老年大学里来了。而对于教学点和分校来说,除去老师的工资以外,其他收益都由教学点或分校所得,这对他们来说既能扩大知名度,也能充分利用教室资源,并实现增收,市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是一种不错的缓解老年人“入学难”的渠道。
王少梅告诉记者,目前市南区要规划建设东部活动中心,崂山区的市民中心也已经投入使用,这些举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大学入学难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想要完全解决还任重道远。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