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市人社局承办市办实事:新增城乡就业25万人

2015-07-14 09:30:52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尺素
\

青岛市人社局承办的市办实事: 2015年,青岛市人社局共承担市办实事4件,分别是:新增城乡就业25万人;实施技能帮扶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计划;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 “三险合一”医保城乡统筹。截至目前,医保“三险合一”工作已经提前完成,其余项目均进展顺利。

城乡新增就业25万人

第1件:

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

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对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对此,市人社局采取了一些措施,保持了全市就业形势的总体平稳。截至6月份,全市新增城乡就业19.5万人,完成目标的77.9%。其中,本市城镇就业9.6万人,本市农村转移就业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

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城乡均等

去年,我市在全国率先解决了城乡就业政策差异化的问题,建立起了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实现了就业创业同城同标同待遇。为了深入落实好这项政策,今年,市人社局完成了全市449.8万劳动力资源的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需求调查,全面掌握了劳动者就业、培训等需求,建立起了全市统一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用重点建设项目拉动就业

人社局着力发挥大项目拉动就业作用。在全市建立起重点建设项目与就业联动机制,实施土地征用、项目招商、项目遴选、项目建设与就业四个联动,跟进技能培训,最大限度促进重点建设项目拉动就业。今年已经将2012年以来的1763个市、区两级重点建设项目纳入项目信息平台管理。截至目前,对接重点建设项目1153个,拉动就业12.5万个,预计未来五年内这些重点项目可以拉动21.6万人就业。

\

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全市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9.4万人,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很大。对此,人社局提前谋划,推动供需有效对接,组织开展“圆梦青岛”高校毕业生专场系列招聘会9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000余人。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展就业见习制度,提高技能水平、实现尽快就业,上半年组织见习培训6338人次,见习后留用率达77%。继续落实好社保补贴、青岛籍大学生一次性求职补贴、来青就业研究生住房补贴等多项补贴政策,健全服务保障措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着力保障困难群体的就业

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市每年有近3万名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此我们积极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稳压器”作用,对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在国家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基础上,另外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岗位补贴。将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对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灵活就业的,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社保补贴。对失业人员中技能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确实难以就业的,建立兜底安置机制,目前各类公益性岗位存量达到1.2万个。截至6月份,全市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3394人,扶持就业11146人,就业率84.4%。

现场

学会做西点 求职多条路

7月10日,五十多名市民代表走进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基地,见证人社局承办市办实事的进展情况。在青岛市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基地里,参观的市民代表品尝到了家政班学员的作品——各种造型可爱、香味诱人的小糕点。失业的市民崔女士今年40岁,她说原先自己是在一个家具厂工作,企业效益不好裁员之后,她发现没有技术确实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我在人力市场发现,家政行业好就业,薪酬待遇也比我以前的工作好。我去街道办打听,他们说像我这种条件的可以来免费学技术。我已经学了两个月,老师教得认真,我们也很珍惜这个机会。 ”崔女士作出来的蛋挞很受好评,她说等学习结束,中心就能考核发资质证书,特别方便。

家庭服务业也是培训基地的重头戏。学护理、学保洁,这些家政行业紧缺的技能培训班总是期期爆满。青岛市人社局围绕加强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我市家庭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在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居民家庭需求对接、就业服务、行业规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起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家庭服务、行业自律四大支撑体系,我市家庭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为满足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对技能实训的需求,按照打造全国一流的家庭服务业培训基地的思路,投资200万元建设了集“技能培训+操作实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政策落实”等一体化服务平台。

基地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培训专业28个,年培训能力5000人,技能鉴定10000人以上。基地组建了全省首家青岛颐养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加大养老护理、病患护理、母婴护理等社会急缺专业培训,每年培训养老护理从业人员2000人。组建了青岛市家庭服务业促进会,开展行业自律、信息交流、技能竟赛、培育服务品牌等,涌现出了“爱心大姐”、“泉林月嫂”、“双展家政”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2013年10月,组建了首家家庭服务业培训就业联盟,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行“五统一”模式,建成“培训+鉴定+就业”为一体的区域性培训基地。 2014年,着力打造就业创业与居民需求于一体服务平台,在市级、市南区、市北区等建设三个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广场;开通家庭服务网,完善1233服务功能,增设家庭服务专线,市民可通过拨打12333服务热线、登录青岛家庭服务网、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广场选服务、找工作、学技能。

第2件:提升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

实施技能青岛工程 技能帮扶1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计划

技能人才培养既是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的需要,今年,市人社局围绕落实中央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把促进广大城乡劳动者素质就业和技能成才作为重点,采取了多项举措。 1至6月份,全市完成技能帮扶培训8632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112人,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启动实施技能青岛工程

市人社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技能、服务就业、终身培训为原则,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使用、激励相配套的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加快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营造技能人才培养氛围

开展青岛市第十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首次设立“振超技能大奖”,5月份成功举办了振超技能大奖颁奖典礼,重奖10万元表彰激励郭锐、张云鸿两名振超技能大奖获得者,在全市弘扬“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价值取向。在全市重点企业开展“名师带徒”计划,实现重点行业领域精湛技艺的代际传承,今年组织实施“名师带徒”计划500人。

培养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

市人社局深入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对接产业需求开展培训,今年共为轨道交通焊接技术、地铁车辆检修、3D打印、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船员驾驶等30余个产业发展紧缺急需职业培训9000余人。

推行“互联网+培训”模式

打造网上培训超市和网上培训课堂,使劳动者可以通过网上自主查询选择培训学校、培训专业、培训班次、培训老师等,从培训信息查询、培训政策咨询、培训鉴定报名到鉴定成绩公布,都可以通过网络办理,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技能培训整体水平。

\

第3件: 实施大众创业带动就业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不少于5亿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举,更是新形势下扩大就业的有力举措。今年,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三创”战略,市人社局打破常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6月份,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1.1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亿元。

建立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我市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 《关于实施大众创业工程打造创业之都的意见》,从营造创业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搭建创业载体、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创业服务等方面出台了23条政策措施,在扩大范围、提高补贴、开拓空间、强化培训方面都推出了突破性举措。比如,将创办小微企业的补贴标准从1万元提高到 3万元,将补贴范围扩大到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各类创业群体,将开办“网店”、“一址多照”等各种创业业态均纳入扶持范围;将创建创业孵化基地的补贴标准提高到最高1000万元。

海鸥计划扶持大学生创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大学生创业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大学生创业参与率达到6%,走在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启动了“大学生创业海鸥行动计划”,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培养3万名大学生创客,打造50个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扶持1.5万名大学生创业者。6月15日《焦点访谈》栏目专门报道了我市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经验做法。

搭建多层级创业孵化载体

为切实解决创业者初创期的经营负担,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共建的方式,市人社局在全市建成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湛山创意工厂、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博士创业园、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广场等89个针对不同群体、各具不同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在房租减免的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务、法律等一系列服务。今年人社局将扩建市高校毕业生孵化基地列入市办实事之一,接受群众监督,现已完成方案设计、工程招标以及资金落实等前期工作,预计7月中旬开工建设。 6月份,人社局先后与海尔集团签署了 “海创汇”战略合作协议、与广播电视大学启动了一体化的青岛创业大学办学模式,在集聚创业创新资源、培育创业创新人才方面,开启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学校、线上与线下合作助力创业的新模式。

不让融资渠道阻碍创业路

创业者、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创业的一大难题。为此,市政府专门安排了10亿元的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并将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规模提高到10亿元以上,扶持额度和覆盖范围位于全国前列。今年,市人社局还将创业担保贷款的额度提高到45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最高300万的创业担保贷款。

\

现场

衣服喷涂料 不怕风雨天

7月10日,五十多名市民代表走进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见证人社局承办市办实事的进展情况。在孵化中心,大学生的防水涂料项目吸引了市民代表的目光。这种在户外使用的防水涂料只要轻轻一喷,就能迅速在材料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膜,雨水再打到上面,就如同打在荷叶上,不会浸湿。最奇妙的是这种涂料喷衣服上无毒无害。如果出门玩带上一瓶这样的涂料,遇上下雨直接喷在衣服上,水珠就不会渗进衣服。摩丝瓶子大小的防水涂料大约30元一瓶,已经开始生产销售。

“大学生们创意真棒,以前知道防水涂料是喷在建筑材料上的,他们竟然能想到喷在衣服上。冲锋衣上是不是就有这种涂料? ”来参观的市民代表孙先生好奇地上前摸摸喷过了防水材料的毛巾,果真,喷过涂料的毛巾再浸到水里,水珠根本不往毛巾里渗透,而是挂在表面。

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市人社局在于2010年10月在泰山路建成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创业中心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创新人才成长为指导思想,坚持大学生创业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努力建成功能齐全、环境优越、全国一流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创业就业综合服务平台。目前,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已被人社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省人社厅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创业中心已成为全市“一中心、多基地”创业孵化格局的引领核心和高端示范点,在全市发挥了高端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创业中心1-3层为综合服务区域,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培训、网络支持以及物业餐饮等服务。4-17层为企业孵化区域,规划了350余个房间作为入驻企业的办公场所。依据《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管理办法》,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者可申请入驻创业中心,享受第一年100%房租补贴,第二年50%房租补贴,第三年30%房租补贴。除了提供硬件和政策,中心还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创业培训。培训通过创业知识、模拟实践、实际操作和跟踪扶持四个环节,使大学生得到从理论知识到创业实践的系统培训,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中心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为主任的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和由300余名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在17所驻青高校全部设立了创业指导分中心。可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指导,提升创业成功几率。

第4件:建立统一医疗保险新制度

将原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三项制度整合为全市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

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在全省率先将原来并行的面向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三项医疗保险整合到一个办法内。新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802.79万人,为全市参保人支付住院、门诊大病、门诊统筹等医保待遇和护理保险待遇共计45.91亿元。

制度并轨破除城乡二元壁垒

新的医保制度对原来分割运行的三项制度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打破城乡界限和制度壁垒,保障城乡居民公平参保和享受待遇,切实解决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二元分割造成的报销范围不同、报销比例不同、保障项目不同、保障额度不同等问题,实现了城乡之间、各区(市)之间医保待遇公平统一。如: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后,农村居民报销范围进一步扩大,仅用药报销品种就由原来的900余种扩大到2400余种,农村居民还可以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以前没有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和特药特材救助政策。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在体系设计上统一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三个保障层次享受待遇。基本医疗保险主要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大病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医保统筹范围内费用个人负担过重问题,大病医疗救助作为我市特有的一项民生保障项目,主要解决医保统筹范围外费用个人负担过重问题。其中,特药特材救助将医保目录范围外治疗恶性肿瘤、罕见病、重特大疾病的26种药品耗材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大大减轻了城乡大病患者的医疗负担。三个保障层次逐层累加形成保障合力,青岛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年最高保障额达到90万元以上,比原制度提高10万元;居民医保参保人达到88万元以上,比原城镇居民医保提高10万元,比原新农合提高40万元。

增强基金共济和抗风险能力

实施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后,我市将原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和新农合基金合并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分级管理,进一步做大了基金盘子,明确了区、市两级财政责任,提高了基金的统筹共济和抵御风险能力。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赵黎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