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初彭龄官至兵部尚书 道光皇帝曾为他写诗

2014-12-10 16:09:44
来源:信网-城市信报
作者:黄默
责任编辑:苏青

俗话说,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这“初老虎”自然也不能例外。参劾的贪官多了,必定会引起其他官员的不安,而官场关系盘根错节,许多官员虽被初彭龄参倒,但他们的盟友却实力尚存,所以难免暗中报复。初彭龄为官一生,曾三度遭贬,而这三次都与他弹劾官员脱不了关系。但初彭龄屡经磨难,却总能绝处逢生,过不了多久就又会重获重用。

“初老虎”也有失误的时候

1804年(嘉庆九年),初彭龄第一次在参劾官员时栽了跟头,他参的是湖广总督吴熊光,可这一参却把自己参回了老家。

据《清史稿》记载,嘉庆九年,吴熊光曾弹劾湖南巡抚高杞违例调补知县,高杞因此受到处罚。高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在一次与初彭龄见面时两人谈得投机,知道初彭龄经常参劾贪官,高杞便乘机讲述了湖广总督吴熊光的一些莫须有的“罪状”。初彭龄出于对同僚的信任信以为真,于是根据高杞所提供的不实材料,上疏参劾了吴熊光。轻信传言、参劾重臣自然是初彭龄的失误,但徐伦成表示,初彭龄的这次贬官,也少不了一个关键性人物的“功劳”,他就是军机大臣托津。

吴熊光在乾隆年间就以不附和和珅 、“敢言人所不敢言”闻名,在京城也有不少至交好友,托津大人就是其中一位,听闻初彭龄要弹劾吴熊光,他便候于午门。待初彭龄出来,就上前询问,初彭龄直言不讳以实相告。按照当时的例律,把与皇帝私谈的内容透露给他人属泄露机密,托津听后,随即上殿参劾初彭龄。嘉庆帝立宣初入殿,责曰:“刚才之事出朕口入臣耳,他人安知?”初彭龄知被托津参劾,无言以对,情愿负罪。再加之经核查吴熊光并无贪污之实,嘉庆帝令六部对其论罪,众臣齐曰:“诬告重臣且泄露朝廷机密,当处以极刑。”嘉庆帝念初彭龄平日有功,当即驳众臣曰:“言之有错便处以极刑,比此罪大者该当如何?”遂宣布将初彭龄革职,回籍养亲,闭门思过。而后,经查此谣言是出自高杞之口,也将其一并降罪。

一副寿联让他官复原职

被贬之后,初彭龄回到即墨海堤。“回乡后,他每想到朝中奸党佞臣逍遥法外祸国殃民,便拍案捶胸,失声大骂。”初玉成说,被贬后的初彭龄时时都在寻找重回朝廷的机会。老天没有让他等太久,一个月后嘉庆皇帝的寿宴上,机会来了。

在往年初彭龄定是要前去拜寿的,可如今自己已经是个平民百姓,该怎么去给皇帝拜寿呢?即使要去,寿礼送些什么好呢?初彭龄想来想去,心中有了主意。到了嘉庆皇帝生日这天,前来祝寿的高官大人们,纷纷献上奇珍异宝,正当皇上一一过目之时,有人来报,说山东初彭龄前来祝寿。“初彭龄?他怎么来了!”众大臣一听,议论纷纷,目光转向嘉庆皇帝。嘉庆皇帝满脸喜色,原来自从将初彭龄削职为民后,心里就一直挂念着他,他清楚初彭龄的为人。得知初老虎又来给自己拜寿了,嘉庆皇帝心中大喜,当即传进。初彭龄在堂上叩见,嘉庆皇帝摆摆手说:“初爱卿,免礼平身,看座。”但初彭龄却没坐,站在一边说:“平民百姓,怎敢落座。”嘉庆皇帝又连连摆手说:“现在你虽为平民百姓,但你在朝中为官多年,是有功之臣,朕何时曾忘记过?但坐无妨。”初彭龄谢过座,又让人把礼盒抬上来,说:“这是臣一点小小心意,祝圣上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望圣上笑纳。”

打开初彭龄的礼盒,第一格,空的,什么也没有。又打开第二格,还是空的。第三格、第四格,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众大臣见此情景,目瞪口呆,这是送礼吗?抬个空礼盒来,这是欺君之罪啊!众臣的目光又集中在皇帝的脸上。只见嘉庆皇帝不动声色,只等着下一格的结果。第五格打开了,里面只有用红绸包裹的一卷。众人不知初彭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等到打开后,才发现是一副对联,只见上面写道:

顺天康民雍然乾道嘉千古

治世熙朝正是隆恩庆万年

看罢,嘉庆皇帝大喜,拍手称绝。原来此联竖看是为清廷歌功颂德之绝句,横读则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代皇帝之年号。文武百官无不称道,嘉庆皇帝更是赞不绝口,当即降旨将初彭龄官复原职。

官场三落三起

重获重用的初彭龄,并没有改变他嫉恶如仇、仗义执言的本性,仍旧是官做到哪儿就参劾到哪儿,这也就注定了他此后的仕途不会一帆风顺。

1806年任安徽巡抚时,寿州发生一起命案:武举张大有因与其侄张伦争一女子,而投毒将张伦及其雇工毒死。为掩饰罪行,张大有通过关系买通了苏州知府周锷,以张伦等人被毒蛇咬伤致死草草定案,时任两江总督铁保知悉此事却姑息轻纵。初彭龄到任后,经过深入查访,终于查清了案情真相,上本弹劾铁保贪赃枉法,使冤案昭雪,凶手伏法,铁保亦被降职。

此后,初彭龄先是调任山西巡抚,在此期间又对当地一批官员进行了参劾。可就在他1809年离开山西,出任陕西巡抚时,却被河东道刘大观以初彭龄“任意妄为”及参劾前山西巡抚金应琦“罪情”不实为由,对其参劾,朝廷将初彭龄降职为顺天府尹。“这是初彭龄的第二次贬职,但是没过两年初彭龄就再次被提拔了。”徐伦成介绍,1811年,洪泽湖大堤溃决,初彭龄奉命前去查看水汛,迅速查出历任河防总督指挥部署上的失误,以及河防各厅营防守方面的责任,并提出处置的建议。此举得到朝廷肯定,故又被升为工部侍郎。此后,更是于1813年被升任兵部尚书。

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初彭龄又经历了自己的第三次贬官。1815年,已被革职的江南河道总督陈凤翔控诉两江总督百龄批准挖掘礼字、智字两段河坝泄洪,结果一决不可收拾,却把责任推在自己身上。初彭龄参与调查两江总督百龄渎职案,发现陈凤翔所言属实,致使百龄被革职查办,百龄咽不下这口气,便反诬初彭龄,并联络了几个曾被初彭龄参劾过的官员一同上疏。结果,初彭龄又一次被革职,降为内阁学士。但是第二年初彭龄就又重新被起用,任工部主事。

1816年,经历了第三次宦海沉浮的初彭龄此时已经六十八岁了,但他一直到七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他做官的最后八年里仕途似乎顺畅了很多。据史料记载:1818年,初呈请圣恩入籍顺天府。1819年,嘉庆帝庆六旬生日,“万寿加恩”晋升初为六部员外郎,1820年,任刑部员外郎。1821年(道光元年),初彭龄任礼部侍郎,继而擢升为兵部尚书,后调任工部尚书。

初彭龄曾为海堤芹菜“代言”

对待贪官是铁面无私的“初老虎”,可在家乡人民眼中他却是平易近人的初大人。上个世纪90年代,徐伦成曾在金口一带编纂地方史志,为写好初彭龄这个人物的传记,他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先后多次前往海堤村走访村民收集素材,甚至在一位老私塾先生家里找到了海堤初氏失传多年的《初氏族谱》。在此期间,村民给他讲述了一个初大人请农民抽烟的故事。

话说初彭龄首次被贬后返乡思过,过去日理万机的初大人回到海堤村却难得清闲下来,于是时常到村里的田间地头溜达。虽然村民都很敬重他,但苦于农活繁重,看到了也只是打个招呼,然后继续埋头耕种。有一天他看见村民们在地里干活辛苦,便冲着菜地里大喊:“歇歇吧,抽袋烟!”干活的村民哪里享得上这等清闲,只是谢过初大人便继续干活。初彭龄言辞诚恳地接着说:“难得啊!”几个村民听罢一想:“也是,这初大人的烟哪里是一般人能抽到的,还真是难得啊!”于是,此后便经常有人在田埂上看到与村民抽烟、聊天的初彭龄。虽然这只是几百年前的一件小事,却在海堤村流传至今。

初彭龄不仅在家乡人缘好,走到哪还都不忘给家乡特产“代言”。金口镇海堤村出产一种颇为有名的芹菜,民间称为“海堤芹菜”,后也称“金口芹菜”,初彭龄对这种芹菜情有独钟。一日,初彭龄用从老家带来的海堤芹菜宴请同僚时,大家齐夸此菜味美,纷纷询问此为何菜,出产何处。初彭龄脱口说道:“进士人人皆可考,芹菜唯有我家好。”海堤芹菜由此扬名。因初彭龄长期在外为官,不得常食海堤芹菜,曾让家人捎来芹菜种子在居住处试种。可后来芹菜是种出来了,且长得茂盛,但就是没有老家的海堤芹菜有味儿,还有筋。初彭龄不由地叹道:“橘迁淮北便为枳啊!”

道光帝曾为他写诗

三朝为官四十三年,曾任七省巡抚,两任兵部尚书,后任工部尚书,初彭龄无疑是大清的有功之臣。

1823年,道光帝庆寿赐宴初彭龄等15位老人于万寿山玉澜堂。亲赐初彭龄御书“寿”字及蟒袍、如意等宝物,并赏赐宅第于京师,诰授光禄大夫。席间,道光帝又亲赐初彭龄御制诗一首:“宣猷昔日知耿介,善善恶恶刻无遑。”而初彭龄也马上作诗一首:“天地气爽届白藏,飒飒西风八月凉。湖光山水秋正好,玉澜堂上放筵帐。”

1824年,七十六岁的初彭龄告老离职,朝廷赏其食奉。仅在一年之后,初彭龄就因病谢世,享年七十七岁,葬于京西山吕村。虽然初彭龄最终没有回到即墨的海堤村,但据初玉成介绍,目前,初彭龄的后人大部分仍居住在这里,村里主要以初姓居多,约占村庄人口的三分之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遍及工、农、商、学、兵、仕等。

据徐伦成介绍,初彭龄堂弟兄共12人,都是有才学的人,初彭龄排行老大。当年海堤村建有初家庄园,分南、北两宅。南宅建有“承仙堂”、“燕翼堂”,分别由初尚龄、初华龄居住。北宅有“易安堂”、“敦福堂”、“琴雅堂”、“是亦堂”、“诵吟堂”、“敬慎堂”等,分别由初鄂龄、初介龄、初寿龄、初旭龄、初夏龄、初顼龄、初昶龄、初岱龄居住。庄园周围还有三处大花园,占地八十余亩,整个庄园修建得十分典雅、豪华、气派,当时在即墨东部堪称首户。后来,初家逐渐衰落,房产土地多变卖于即墨大地主李秉和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