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成功举办 青岛·中国财富季”“ 系列活动,财富青岛”“ 城市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金融业发展成绩斐然、亮点频出,金融实力不断提升,金融活力显著增强,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加有力。
金融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重要指标处历史同期最高
金融机构快速增加。中路财险公司正式开业运营,中德安联人寿保险青岛分公司、韩国产业银行青岛分行等金融机构相继获批筹建,上半年新增金融机构12家,全市金融机构达到217家,法人金融机构达到20家。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数量与往年全年相当,充分体现出财富管理试验区聚集资源效应。
金融总量大幅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2663.5亿元,比年初增加782.9亿元,同比多增54.4亿元;全市贷款余额达11182.9亿元,比年初增加652.3亿元,同比多增144.3亿元。全市保险机构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31.6亿元,同比增长17.1%,保费增速在计划单列市排名第一。证券期货业务快速上升。全市证券经营机构累计代理成交金额38990.1亿元,同比增长424.2%。
经济贡献显著增强。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0.7%,比全市GDP增速高2.9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比年初提高0.4个百分点,达到6.4%;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比年初提高1.03个百分点,达到13.03%。全市金融业实现全口径税收61.2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地方财力41.2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分别比去年提高4.2和2.1个百分点,金融业经济贡献度显著增强,支柱性产业地位更加突出。
今年上半年,贷款新增652.3亿元,仅6月份当月就新增215.6亿元,这在历史同期是最高的。全市直接融资200亿元,同比新增135亿元,直接融资规模相当于间接融资的三分之一,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上半年上市企业数量新增5家,为历年来最多。
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初战告捷
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捷报频传,财富青岛”“ 品牌进一步叫响,在国内外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多项试点政策率先实施。跨境投融资、扩大开放等35项国家部委批复的创新政策陆续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其中,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跨境投融资政策率先突破,在全国首次将QDLP境外投资范围拓展到境外一级市场投资并购和有监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全国首单中韩货币互换项下韩元贷款业务在青岛完成。青岛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允许境内企业从韩国银行机构贷入人民币资金的试点地区。跨国企业集团人民币集中运营管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等创新政策顺利实施,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境内外投融资便利化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创新政策支持,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各银行机构在我市设立私人银行数量达到11家。人民币投贷基金、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独资财富管理公司、香港必伟集团财富管理公司等相继落户。市政府出台加快基金业集聚发展的意见,青岛市财富管理基金业协会成立,资本大厦、基金园区等载体项目规划建设提速,为境内外基金加速聚集、集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目前聚集各类私募基金近百只。全国近60家财富管理机构总部拟在青岛筹建中国独立财富管理行业协会,正处于筹备阶段。围绕财富管理新型业态开展工商登记注册试点,凸显了试验区在财富管理机构改革创新中的“试验田”功能。
对外合作深入推进。先后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光大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总部签署开展战略合作,围绕财富管理资金、机构、市场等资源聚集达成近百项合作意向,成功引进中国金融四十人学院等。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启动金融专业学历、学位人才培养,将于9月份开始招生。积极拓展财富管理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成功举办山东(青岛)-新加坡财富管理与金融合作圆桌会议、“青岛-英国财富管理发展交流会”、“青岛-釜山资本市场合作论坛”等活动,市政府与星展银行、华侨银行等签署合作备忘录,开拓了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国际合作格局。面向英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开展了招商推介,并与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总部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为引入境外财富管理资源搭建平台。
品牌活动密集开展。积极以论坛为媒介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结合试验区获批一周年时机,组织举办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财富管理大讲堂”、“财富管理沙龙”等系列活动,财富管理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各媒体均以较大篇幅对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和先行先试政策创新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各界产生积极反响。“财富青岛”微信公众号及《财富青岛》内刊正式推出,畅通了互动交流渠道。6月份成功举办“青岛·中国财富季”系列活动,以2015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和青岛财富管理博览会为核心的10余个财富管理专业活动密集举行,聚集国内外嘉宾万余人,财富青岛”“ 城市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挥重要带动支持作用
在全市开展了“走访千家重点企业活动”,组织全市43家市级银行机构负责人走访1085家企业,由银行与企业“面对面、一对一”交流,共同研究融资方案,银企达成融资意向202亿元;采取召开窗口指导会、重点银行现场督导等方式引导银行机构加大资源投放。印发《支持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较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做好2015年重点项目金融支持工作的通知》,银行机构围绕我市“一带一路”规划、蓝色经济战略、西海岸新区建设、红岛经济区发展等重大战略,持续加大对“蓝高新”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绿色环保产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全市重点项目、战略新兴产业和海洋经济贷款余额892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超过贷款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213亿元,同比增长99.6%。积极推动驻青金融机构争取总行政策倾斜,为我市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资源支持。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7次向总行申请追加信贷规模累计68亿元,累计信贷投放达到202亿元,同比多发放81亿元。建行青岛市分行在提高传统贷款规模之外,积极争取总行资源倾斜,为青岛市争取总行综合融资150亿元。
银行不良贷款大幅下降
6月末,我市银行业不良贷款较年初实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272亿元,比年初减少1.7亿元,不良率2.4%,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以来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增长的情况,金融生态向好发展。市委、市政府对防范流动性风险、维护生态金融环境高度重视,通过对困难企业给予帮扶,对银行机构给予引导支持,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资金链风险化解处置的意见》、《关于加强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意见》、《青岛市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化解不良贷款工作评价办法》、《青岛市防范信贷风险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专项工作推进方案》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联动协作,遏制资金链断裂现象蔓延,防范信贷风险,依法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设立市、区(市)两级小微企业转贷引导资金,为小微企业续贷提供支持。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作用,建立特定客户债权人联席会制度,推动建立授信总额联合管控机制,并明确责任约束条件,防止一刀切式的抽压停贷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形成新风险。
普惠金融建设呈现新局面
出台《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和《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强化监管激励约束措施。针对“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贷款政策,个人小额担保贷款上限提高到15万元,创办企业提高到45万元,较好满足了就业创业资金需求,支持7400多人创业。
今年以来,全市银行业共为8.3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同比增加1497户;小微企业申贷成功率达到85.4%,同比上升1.44个百分点。持续规范银行机构收费行为,指导银行机构在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费让利,全市银行机构减少收费1600余项。鼓励扩大县域、社区金融服务覆盖面,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已设立社区支行78个,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村村通”。创新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产业链金融、“云支付+电子商务+农户”等服务创新取得较好成效。积极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突破。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稳妥推进,全省首家开展试点的平度福满地专业合作社挂牌,已开展实质性业务。选择平度市开展“三农金融聚集区”创建工作,为加快县域金融发展积累可供复制和借鉴的经验。
资本市场建设捷报频传
新上市企业创历史纪录。今年以来,我市先后有中天能源、国恩科技等5家企业借壳或首发上市,创历史最好纪录。截至目前,我市有上市公司39家,发行股票42只。目前尚有鼎信科技、海立尔药业等6家企业在中国证监会排队待审,8家企业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培育重点拟上市企业超过70家。
新三板挂牌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挂牌企业18家,超过去年全年挂牌企业数量,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30家,另有10家企业等待挂牌。同时,全市确定90家重点拟挂牌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设立拟挂牌企业补助专项资金,每家企业补助70万元,优先支持申报各类政策性资金。建立市重点拟挂牌企业绿色服务通道机制,今年以来累计为新三板企业协调出具守法证明88项,帮助解决问题56项。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14家企业通过发行股份直接融资共计5.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3700万元,有效满足了新三板企业发展融资需求。
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加速发展。今年以来,新增挂牌企业78家,挂牌企业达到208家,挂牌展示企业达到1353家,融资41.77亿元。与中信证券联合推出了“金珩财富”系列债权产品,推出56期产品,累计销售金额已经达到18.68亿元,财富管理业务呈现迅猛发展势头。6月17日,与中信证券联合推出的“信蓝筹”众筹平台已正式上线,为全国同行业首家众筹平台,完成众筹项目4个,融资金额达到2795万元,规模在国内处领先地位。
权益类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5月4日,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营业,联合商业信用资产交易中心进入检查验收和政府批复阶段;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青岛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已批准筹建,权益类市场体系更加健全。
保险业改革发展亮点频出
今年以来,抓住试验区建设机遇,深入推进保险改革创新,保险业发展亮点频出,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保险机构建设实现新突破,中路财产保险公司获准开业,改变了青岛没有法人保险公司的历史。中德安联人寿保险公司获准在青岛筹建分公司,系德国安联集团在青岛设立的保险机构,我市保险机构的种类更加多元,市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保险改革创新有了新进展,作为全国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改革的6个试点地区之一,我市已经开始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体运行良好,符合预期。同时,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失独老人保障计划和失地农民补充养老保险等事关民生保障的险种,也在抓紧推进。积极推进农业政策保险工作,召开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会议,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和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小麦和玉米保险金额由原来每亩300元提高至每亩500元,财政补贴比例由原来80%提高至90%,农户负担进一步减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农户参保率不断上升,为农业生产撑起了“保护伞”、架起了“安全网”。市金融办、青岛保监局批准《胶州市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总体方案》,鼓励胶州市从强化保险业财富管理功能,创新保险服务民生运作机制,吸引保险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为保险业实现创新发展积累经验。
外向金融便利化不断提升
积极发挥外向金融优势。建立银贸季度对接机制,按季征集重点外贸企业融资信息并组织银行现场对接,全市19家银行机构与24家企业初步达成融资协议52亿元。积极争取外债指标,2015年获批短债指标2.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0%,远高于全国30%的平均增幅。“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外汇难题 为,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设计了跨境担保、境外放款、短债指标、资金集中运营等一揽子外汇方案。建立跨境担保联动机制,助力“走出去”企业融资,全市对外担保项下余额达600余亿元,同比增长54.1%,间接支持企业从境外融资380余亿元,为“走出去”企业累计节省各类融资成本4亿元。
深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上半年,全市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4625.08亿元,共为企业节约财务费用90多亿元;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占全市国际收支结算量的15%,参与企业3166家,占全省1/3。利用“跨境融”系统推进银企对接、政策宣传,通过系统累计成交金额达736.9亿元。抓住中韩自贸协定机遇,推动人民币韩元互换业务,累计交易4377笔,金额3.17亿元,稳居全国小币种挂牌交易量前列。
小额贷款行业凸显活力
小额贷款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从2009年试点之初的3家发展到了目前的47家,资产总额已达93.2亿元,历年累计贷款投放金额385亿元,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金额344亿元、占比89%,成为青岛一支真正面对广大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草根金融”力量。
标杆式小贷公司不断涌现。目前,我市小贷公司机构数量和注册资本规模都已位居全省前列。2014年,设立注册资本10亿元的青岛城乡建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为省内目前资本金规模最大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的青岛市城阳区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是我省的首家外资小贷。2015年,上海绿地集团全资子公司绿地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我市设立5亿元的青岛市市北区绿地申花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不仅为我市和我省再添大规模的小贷机构,也是引入省外资本支持本土发展的再次突破。
支农支微特色不断彰显。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按照“商圈客户”“产业链客户”“银行助贷客户”“供应商客户”等各类客户群体的不同特点建立多种信贷经营模式,形成了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特色运营圈。上半年,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综合贷款余额增加43.9%,90%以上贷款余额投向涉农和小微领域,同比分别增长19.1%,46.6%,切实发挥了小额贷款公司在支农支小方面的作用。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扩宽融资渠道、推动资本市场上市、释放市场发展活力方面实现了诸多突破,公司治理结构越来越规范,发展后劲和创新力得到了较大提升。青岛邦信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陆金所”平台挂牌转让7570万元优质信贷资产收益权,率先实现了我省首家资产转让业务的突破。莱西宏远和黄岛民泽两家小贷公司在蓝海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挂牌尝新四板融资。开发区恒信小贷在上交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业务正在稳步推进。私募债发行、同业拆借、大股东借款等其他融资创新业务成为小贷公司对外融资的重要方式。上半年,全市小贷公司债务融资余额7.36亿,其中以资产转让方式、大股东借款、同业拆借、私募债等创新业务方式融资比重占到了61%。
民间资本管理试点稳步推进
积极贯彻落实山东省《民间融资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民间资本管理机构分类评级暂行办法》,组织全市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统一会计核算指引,规范会计科目、账务处理、财务报告,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引导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规范发展。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充分发挥“青岛市民间资本管理行业协会”传递行业动态和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民资协会、民资理事会、民资财务人员3个微信群,搭建了行业多层面交流平台,加强沟通和相互学习,打造行业内部融洽、和谐、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呈现稳健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市共备案登记、注册开业民间资本管理公司20家,新增投资20.9亿元,投资余额达到26.7亿元,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的扶持能力显著提高。
同时,积极推进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试点组建工作,通过打造集信息平台、投融资平台、地方信用平台和服务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融资服务平台,推动青岛地区民间融资的阳光化、规范化、公开化。登记中心的未来目标是要进一步完善我市民间融资机构体系,切实打造成具有青岛特色的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巩国强 实习记者王馨雨)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