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农业结合为发展趟新路,正在不少现代乡村实践。记者在崂山区北宅街道峪夼社区了解到,该社区果农孙兆岭通过独辟蹊径种植桑树,近年来靠卖桑葚,每年可以产生两万多元的稳定收入,上演了果农创新增收新渠道。
目前正值桑葚成熟的时节。北宅街道峪夼社区山上,翠绿的桑叶、暗紫的桑葚相映成趣,挂满枝头。58岁的孙兆岭正在仔细地采摘桑葚。他告诉记者,10多年前,自己插下了十几根桑枝没几年就长成大树,每棵树每年可产桑葚百斤以上。由于在青岛种植桑树的很少,桑葚在市场上也属于稀罕水果,每斤价格一直都在15至25元之间,销路也很好。这一千多斤桑葚,每年售果所得都在两三万元,桑树成了摇钱树。
采访中记者获悉,孙兆岭家里还种了400多棵樱桃、40多棵桃树、100多棵杏树,另有几棵苹果,所有水果收入约七八万元,桑树收入占总收入的1/4还要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他果树再刨去成本,净收入非常有限。而桑树基本没有什么资金投入和人工成本,是绝对的“纯收入”。
记者搜索发现,桑树浑身是宝,桑葚、桑叶、桑皮都是上好的药材,桑木是上好木材。如果桑树的其他价值完全开发出来,这十几棵桑树的收入,又不知要翻多少倍呢!
创新致富关键在务实找准定位
致富增收的路有千条万条,但务求实际、找准定位、因地制宜才是最根本的一条。
现在谈到帮助农民致富增收,不少地方、很多部门、一部分人往往动辄上项目、建园区、要资金,一定要“高大上”。结果不但农民没受益,反而国家还受损。这些做法,其实质是以帮助农民致富增收之名,行喜功好大、急功近利之实,是政绩观歪曲的反映。要想真正帮助农民致富增收,最关键的是要加强调研,真正了解农民想什么、需要什么,清楚当地适合发展什么、什么才能真正能给农民带来长期效益。
从孙兆岭的身上不难发现,他十几棵桑树的不菲收入,其实只是卖桑葚所得,还处在最原始的价值原点,但桑树浑身是宝,桑葚、桑叶、桑皮都是上好的药材,桑木坚硬,是上好木材。如果统筹资源引导规模种植,形成桑树产业,岂不是可从根本处和长远上实现了农民致富增收?开拓视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一切都是另外一番境界。
而对于农村发展而言,认清身份和角色 定位,踏踏实实守好自己的本分,心无旁骛地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才是致富增收的最佳渠道,也才是走向成功的最有效捷径。(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通讯员 毕建奎)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