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至中亚货运班列开通 初期拟运行两条线路

2015-07-02 08:19:30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吴帅
责任编辑:苏青
\
\

昨天上午,随着一声长笛,一列满载着汽车配件、电子产品、轮胎、润滑油、食品等货物的班列从位于青岛胶州的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开出,由青岛港通过胶黄铁路运来的100标准箱,将由它运往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据悉,这是青岛至中亚首个过境班列,全列暂定编组货车40辆,国内运行时间限定在5天之内。该班列的开行将进一步畅通东部沿海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通道,凸显青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互联互通的枢纽地位。

线路

初期拟运行两条线路

昨天上午10点半左右,在胶州的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满载货物的“青岛号”中亚过境集装箱快运班列正式发车,5天后将跨越国境开往中亚国家,将货物输送到中亚各国。据悉,“青岛号”在线路设计上,拟运行两条路线,一是通过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吉尔吉斯坦的比什凯克;二是通过霍尔果斯进入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塔什干,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其中,国内运行时间限定在5天之内,全列暂定编组货车40辆。在班次计划上,2015年作为市场培育期,计划青岛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条线路隔日开行,预计下半年合计开行班列数180列;2016年为市场成熟期,两条线路每日开行,实现班列常态化运行,全年预计开行列数720列。

优势

中心站互联互通多地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青岛市发展中亚班列,优势得天独厚。青岛港通过胶新线、胶黄线、胶济线联通全国铁路网络,已开通青岛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过境运输线路。同时随着近年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青岛港集装箱过境装卸能力达到1000车/日以上,海运与铁路的无缝衔接能力优势更为突出。作为青岛建设互联互通贸易枢纽城市的重要节点,位于胶州市的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是全国18个特大型集装箱中心站之一,日均装车能力1200TEU,自2010年8月投入运营以来,已与全国铁路近600个集装箱办理站开展运输业务,与西安、洛阳、郑州、乌鲁木齐等重要中心站开行了集装箱班列;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二连浩特等过境口岸相连,2012年获得铁道部和国际货协跨境运输资质,承担着山东半岛乃至周围各省的集装箱铁路运输重要功能。

背景

依托港口铁路机场积极发展多式联运

近年来,青岛市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开放门户,依托港口、铁路、机场积极发展多式联运,设立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依托青岛港作为北方最大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体系发达,每月集装箱航班多达700余班的优势,开行多式联运班列。

2014年,在胶州设立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实现了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与港口“前港后站、一体运作”海铁联运模式的无缝对接。今年5月,青岛海关牵头完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6月,山东检验检疫局牵头完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检验检疫“9+1”区域一体化,为中亚班列的开行打造了便利的通关环境,提供了高效优质的通关服务。

青岛至中亚班列的开行搭建了一条全新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增强完善对外开放的服务功能,将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有效串联起 “日韩”、“东盟”、“中亚”、“欧洲”四个经济圈,加快形成陆海统筹、东中西互联互通互济的新格局。

意义

确立“一带一路”领头地位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中,青岛市拥有突出的地位,更拥有得天独厚的物流资源优势,实现“青岛号”中亚过境运输班列跨越发展,并通过班列品牌带动效应,助推青岛建设互联互通贸易枢纽城市,创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新典范。发展面向中亚、欧洲的过境运输,有利于提升青岛市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确立青岛市“一带一路”领头地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青岛市主要的投资贸易伙伴,贸易投资基础好。通过开通铁路国际班列的优势在于运输时限较海运大幅缩短,而价格又远低于空运,特别适合对运输时限要求较高且相对大宗的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运输。该班列的开行可将青岛至欧盟俄东地区的物流时间大幅压缩至12-18天,切实提高国际物流的实效性、稳定性和服务质量,有力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

青岛—中亚班列,是青岛市构筑海铁联运物流枢纽、融入中韩自贸区,并贯通国内及境外贸易和物流通道的有效载体;该班列的开行有助于吸引美国、澳洲、新西兰、东南亚等区域冷冻货物向青岛集聚,形成亚洲冷链物流中心;帮助周边城市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运输时效,提升青岛在山东省内物流龙头城市地位。 记者 吴帅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