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创业是小概率的成功事件,这个说法在33岁的河南小伙王培亚身上得到了验证。大学创建文学站,刚有起色就被大网站击垮,成炮灰;拿着多年积蓄创办网上服饰商城,不到半年耗尽所有资金,再次关门。这期间虽然也做过企业领导、电商高管,但在创业这条路上却始终是个“失败者”。创业、失败,再创业、再失败……几经周折后,王培亚决定再次走上创业之路,与之前高大上的创业项目不同,这次他决定从爬楼卖水果开始。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劲,销售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万元的货。
如今的王培亚从单人作战发展到了众筹50多个股东融资300余万,打造一个电子果业商务王国。从产品挑选、冷链物流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重重闯关后,王培亚已在水果电商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扫楼:
推销一天卖出2万元
在香港中路的一处写字楼里,如果碰巧,你能看见一个胖乎乎的小伙手里端着一盘切好的哈密瓜,在楼层里跑来跑去,彬彬有礼地敲开楼层间的办公室,将哈密瓜送给白领们品尝。不要小看这个“水果哥”,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头顶MBA管理学硕士光环的小伙,会从电商高管的高座上跳下来,选择爬楼卖水果。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王培亚笑着总结说,最初的成功都是靠脚走出来的。因为创业资金有限,他只能通过微信和微博宣传的方式销售,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之后他又与一家网站合作,但网上销售的情况并不太好,倒是网站工作人员内部买了不少。他决定转变销售战略,由线上销售改为线下推广。他把哈密瓜切开免费给顾客品尝,觉得好吃了再购买,并开始实施“扫楼”战略,将消费群体定在白领阶层。他走遍整个东部商圈的写字楼,与写字楼的物业协商,以付费租用的形式在写字楼的大堂设置促销摊点,将新疆的哈密瓜、红枣、核桃等放在大堂销售。但大堂销售还是不够深入,他又把哈密瓜切成小块,插上牙签送到每个楼层办公室内,让白领们品尝。为了能更快地把每一层都“扫”到,他从不花时间等电梯。不论楼层多高,他都会步行上楼,再挨个办公室敲门让白领们免费试吃。王培亚给记者算了个账,大部分的写字楼都是15层以上,每层楼梯大约有25个台阶。他一天基本上要跑约6座写字楼,平均下来一天要跑2000多级台阶。也就在那段时间他瘦了十多斤。这种免费试吃的模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销量非常明显,每天王培亚都能卖出几十箱,生意最好时日销售额能达到2万元。
推广:
众筹50多名股东
时间一长问题也渐渐显现。王培亚说,写字楼的数量是有限的,满打满算不到100座,能让大堂促销的也就30来座,而且每座楼的消费能力也不一样,慢慢地他发现无楼可去,而且很多人初次购买都是图个新鲜,不会持续购买,写字楼的销售出现了瓶颈。
王培亚决定调整销售模式,走上了团队扩张之路。目标人群不在只针对写字楼白领,他将城市划片划区,招聘业务员,按照快速消费品的模式去扫街、扫批发市场,拿着试吃产品让大家免费吃。但随之他发现招不到人,而且招到的人达不到预期。团队最多时达到了15个人,但产生的业绩却寥寥无几,这阶段也吞噬掉了前期他好不容易赚到的利润。
他决定通过微信、电话的形式下订单,再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真正打造O2O的电子商务模式。原来招聘的员工只保留了最核心的几位,人力成本成为了最大的开销。微信朋友圈的威力不断显现,很多时候忙不过来,临近春节前仅个人的微信订单突破了万元。
同时在朋友圈里做推广,只要顾客买后在朋友圈里晒好评,并介绍其他顾客来,下次再来买水果的时候就能得到优惠。“这种模式就是鼓励顾客微信推广,增加我们的影响力。”王培亚说,同时他在全国招募股东,公司20%的股份分散在全国50多个股东的手中。通过这样的众筹方式,他已经成功融资300余万元,也让他的水果生意越做越大。
细节:
瓜果的选择十分严苛
“销售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产品永远是公司的核心。”秉持这样的一个原则,挑选最优质的水果是王培亚最在意的。因为水果属于生鲜,保质期并不会太长。也因为这个原因,折损成了摆在王培亚面前的一个难题。
以哈密瓜为例,哈密瓜一般在五六成熟就得采摘,因为再熟就无法运出卖掉。这时候哈密瓜的平均甜度只有11到12。所以选择哈密瓜关键是在成熟度的把控。王培亚告诉记者,他们的哈密瓜在一周的时间销售了5000箱,每箱198元,近百万的销售额。最初采摘时,进行了三个批次的采摘,每个批次结果都不一样。第一个批次在平均糖度14的时候开始采摘,然后空运加顺丰发货,最快32小时产品从万里之外的新疆到达顾客的舌尖,由于配送速度太快,部分消费者反映哈密瓜还是有些生,多放几天口感就好了,有时候太快也是一种烦恼。第二批采摘为了加强成熟度,他们让平均糖度达到17度采摘,但中间出现了变故,采摘时间又耽误了两天,结果又发生部分哈密瓜熟过头不太脆的现象。总结前两次的经验后,直到第三批采摘才达到最佳的口感。
运输:
偶遇大雨全军覆没
运输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王培亚告诉记者,去年葡萄的销售赶在中秋前,乌鲁木齐机场爆仓,产品在机场滞留了一天多,导致很多科技冰袋融化,造成了一定的损坏,暴力装卸也让葡萄掉粒比较多。在销售的2000件中,第一批1000多件发出时,有将近30%的不满意率,因为各种原因,存在部分不甜、掉粒、腐烂等问题。处理好问题订单后,还有1000件订单没着落。最终王培亚决定这1000件葡萄就地处理不再发货,避免有可能对客户造成的伤害,最终这1000件葡萄拉到乌鲁木齐批发市场处理,仅换来了600块钱的收入。
从新疆到青岛,运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让所有水果全军覆没。王培亚说,一次运输哈密瓜的时候,正巧赶上乌鲁木齐大雨,导致印刷的彩箱无法即时发出,耽搁了一天多,这完全打乱了原有的部署。从农民采摘到打包的工人,到准备装车的物流司机,全都炸翻了天,他们都是按天结算的,最关键的是地里的哈密瓜平均糖度已经达到17度,已经有熟过的现象,最后因为包装耽搁了两天时间,导致很多哈密瓜在瓜地里熟过头而炸瓜,那一次也让他损失不少。
幕后 ——
卖瓜硕士做过电商高管
细看王培亚的履历可以用“漂亮”一词来形容。大学期间,爱折腾的他就开始了校园创业。虽然学的是英语专业,但他和同学却开办了一个中文文学网站,招揽网络作家撰写小说,最好的时候日点击量能达到十余万。“但当时像我们这样的文学小网站很多,但国内一家知名的文学网站融资成功后,一下子把我们全击垮了,我们这样的小网站成了炮灰。”王培亚说,但大学初次创业的失败并没有打消他对创业的决心。2005年本科毕业后,他决定先上班积累资源后创业,并以管理培训生的身份加入一家知名的家电销售公司,经过3年打拼成了公司的中层领导。正是那段经历让他有了销售经验。2009年,一心想创业的他辞去工作,加盟了广州一家电子商城的筹建,担任供应链总监。不到一年,销售额就突破1000万元,甚至得到了国际一家知名风投公司2000万美元风险出资,也正是那个时候他决定彻底转行电商领域。
虽然在这家电子商城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自己当老板才是王培亚的梦。2011年,他离开曾带给他辉煌的电子商城,报名学习了MBA并与同学一起在广东中山创业,企图打造中国最大的内衣服饰商城。可适得其反,70多万元启动资金看似一大笔出资,在不到半年时间就被耗费殆尽,没有了资金撑持,这个刚刚起步的电子商城宣告关闭。依王培亚的话说,我还没在中国互联网的浪潮中掀起一点浪花就已经覆灭。此次创业不仅赔光了他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些债。
选择 ——
几经周折选定水果生意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同一年王培亚的母亲患上了食道癌和肺癌,他最终选择离开奋斗多年的广东,回到家乡陪着妈妈一起治疗。2013年上半年,王培亚的母亲病情稳定,他也结束了MBA学业,再次面临着人生又一重大抉择,是就业还是继续创业。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不安分的他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创业。
这一次他决定将创业的方向选择在电商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度最大的生鲜食品电子商务,但一穷二白的他靠什么来重新创业?在网上得知青岛有创业大赛,他收拾了简单的行李来青,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不仅进入决赛还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他参赛的创业项目就是网上卖水果。当真正实战操作时,他决定做新疆水果。靠着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他联系到了吐鲁番一家水果公司,并与对方达成先拿货后付款的约定,将水果带回后,才开始他的卖水果生意。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樊蓉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