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现代农业工程实施两年 青岛口粮自给率205.4%

2015-04-30 12:34:51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尺素
\

近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为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力争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我市从2013年初开始实施的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加快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走出了一条“开放融合、集约高效、安全生态”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近两年来,十大重点工程的快速推进,提高了农产品产出能力,丰富了“米袋子”“菜篮子”,口粮自给率、谷物自给率和粮食自给率分别达到205.4%、63.4%和77.5%,实现了主要农产品“自给有余”。

“吨粮田”向“1.2吨粮田”跨越

青岛是沿海工业城市,旅游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 4.17%。能否让青岛人“饭碗”端在自己人手中,是青岛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中低产田改造和粮油高产创建并重,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良种化,农产品产能稳步提升。目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750万亩左右,2014年,全市粮食、蔬菜、油料总产分别达到323万吨、595万吨和43万吨,粮食、蔬菜人均占有量达全国平均水平的1.1倍、1.8倍。

持续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每年建成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00个,示范片内单位面积产量较普通地块提升20%以上,带动全市粮食高产实现了由“吨粮田”向“1.2吨粮田”的跨越。加强农机装备建设,通过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工程,全市农机总动力增长了3.8%,达到82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六大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65.3%,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继续推进良种繁育、引进和创新,通过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全市累计建成小麦、花生良(原)种繁育基地45.4万亩,共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591个,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100%。

创立“云管端”信息服务模式

推广设施农业物联网系统、智能农机物联网系统和畜牧兽医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智慧农业发展提升。建成农业科技信息“110”服务平台,初步构建起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镇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山后韭菜、佳沃蓝莓等18个农业园区、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纳入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远程精准化种养、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建立了百万农户空间、3G远程视频诊断等多个服务应用系统,创立了“云管端”一体化发展的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创新性提出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新思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连续两年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列入市办实事,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6万人,农药经营使用人员1.1万人,现代农业人才4600人。

建设64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

十大重点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业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两年来,全市累计投资43.8亿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标准园643个,覆盖面积48.7万亩。各类园区累计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00多个,吸引2万多名农民到园区就业,辐射带动园区周边8万户农民就业创业。工厂化育苗、光伏农业、物联网、立体栽培、微滴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高效生产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已经成为体现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实力和水平的重要窗口,促进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快速发展。 2014年,青岛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国际交易会,参展企业和成交量均创历史之最。

2000家农药经营店纳入监管

按照“管住源头、标本兼治、全程监管”思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等制度,我市深入推进“四建、三补、两追、一查”重点监管工作,全市93个镇(街)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和快速检测室。落实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建成农药监管追溯信息平台,将近2000家农药经营店纳入监管。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全市500多家企业获得国际出口食品检疫卫生注册,600多家企业建有农产品质检机构,1000余家企业通过BRC等出口质量体系认证,带动建设263处标准化生产基地、1500多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基地)。青岛被评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现代农业十大工程

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智慧农业品牌提升生态循环种子振兴远洋渔业重点水利项目万亩林场农业机械化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