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多条河道臭气熏天 治理责任划分不明确

2015-04-13 08:27:52
来源:信网
责任编辑:亚麦

信网4月13日 眼见夏天的脚步临近,市民对河水污染与河道整治的问题也愈加关心。河水污染、河道异味的根源到底在哪?河水保护与河道整治到底有哪些问题难以解决?4月9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采访了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跟随市北区市政公司二公司的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了水清沟河 、河西河与杨家群河 ,试图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A 探访

自流沟一天能捡出十几麻袋垃圾

\

4月9日下午,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跟随市北区市政工程养护建设二公司业务科科长李峰和工作人员王波来到了水清沟河开封路段。站在开封路桥上向南望去,已经硬化了的河道沿着记者视线的方向最后隐匿在一片高楼之中。再向北看,仅5米,记者的视线就被一堵红色的砖墙截断。

河堤的护栏边立着两块蓝色公示牌,除河道名称、管护河段起止范围、管理单位与监督电话外,标示牌上还明确写明了“河长”与“河段长”不同的管理职责标准与治理目标。李科长告诉记者,标示牌上的监督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注意到,开封路道路南北两侧各有一条宽近两米的明沟,北侧明沟紧靠围墙,明沟内干燥无水,但也能发现烂苹果、粪便等垃圾和污物。南侧明沟挨着一家工厂,沟内可以明显看到有水流淌,绿色的苔藓和褐色的污泥交染,一股轻微的异味儿刺激着记者的鼻子。

记者和两位工作人员顺着护坡下到河道 ,河床已经被硬化,约25米宽的河床中央有一条宽约1米5的自流沟,李科长向记者介绍,这条自流沟的作用就是防止污水满河床流淌。“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临时的截污措施,临时截污措施将污水就近截入附近的市政管网。”李科长说。

河道两侧因工厂生产和居民生活也会产生污水排放。距开封路桥不远的河道东侧,红色的砖墙下张着一张“大嘴”,浑浊的污水从“大嘴”里淌出,已经被污水浸泡变了颜色的卫生纸同污水一起流出,在出口处被一个方形的截污设施接住。尽管如此,硬化的河床上还是有水的痕迹,这些水从护坡的岩石缝里渗出,来源不明。

在河床中央的自流沟内,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见到了一位脚穿黑色雨鞋、手戴线手套的老人。据李科长介绍,这就是每天负责清理自流沟的工人。一个麻袋、一个耙子,这就是老人的工作工具,一天三次清理,所负责清理区域从头到尾近两公里。“一天能捡十几袋子,今天捡了明天还有,捡不完。”老人一边从沟里捞出树枝与树叶一边对记者说。

水清沟河河床的硬化到阻断记者向北瞭望的红色围墙下止。以此为界,天壤之别。围墙下以南,河床硬化,卫生状况良好;围墙下以北,垃圾满目、污水聚集。王波告诉记者,围墙以北原是海晶化工厂旧址,2014年拆迁,2015年拆迁完毕,河道的整治暂时还未纳入规划 。

河堤种菜、私接乱排泥污俱下

\

离开水清沟河开封路段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又来到了水清沟河开平路至大沙路段。与开封路段不同的是,这里的河堤边林立的是高层居民楼。

这里河堤与道路的交界处被人用栅栏人为阻隔。与工作人员共同穿过栅栏,向前通行的道路又被一个个用树枝、篱笆圈起来的“小菜园”阻断。除了附近居民种的菜外,河堤上还能看到石块、木板、衣物、鞋子等建筑和生活垃圾。

李科长向记者介绍,附近居民的“种菜情节”也是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不小的难题。用石块垒砌的河堤本已硬化并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于是,居民们就在河堤上铺上一层土。“一遇到下雨天,雨水就把土和泥沙冲下河床,如果任凭流失的泥沙在河床上堆积就会形成淤泥,所以,每到下雨天过后,我们就都得派人来清淤,”李科长说:“这已经是整治过后的情况了。之前,不仅在河堤上种,河床上紧挨着护坡边也铺上一层土。于是,我们就协同街道办事处做居民的工作,现在很多都已经清掉了。”

从护坡下到河床继续向北步行,不多久,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发现,原本用红砖砌起来的围墙变成了白色的围挡,而在围挡之后是白色的板房。一间只露出房顶的板房下,一根白色的PVC管从围挡的底部穿出,而PVC管的出口下的护坡岩石和附近硬化了的河床上则有明显的水迹。王波向记者介绍,这是住户私自接的排污管,生活污水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被直接排入河道 。

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刘大友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私接乱排是他们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市政科的孙书宝向记者介绍,像此类的私接乱排很多都是小口,城管执法局的调查取证都很难。“4月8日刚刚处理了黑龙江路上的一个污水溢流的问题,我们去看了看,就是周边的厂矿企业还有老百姓家私接的排污管。”孙书宝说。“杨家群村的一些老居民和周边的一些临时板房、小工厂、小作坊就是自己私接的排污管直接把污水排出去,地表径流,哪个地方矮就往哪里淌,都淌到黑龙江路上了。”

4月9日下午4时30分许,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又去到了水清沟河四流南路段。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目前他们最难养护的一段河道 。

来到水清沟河四流南路段桥上,桥附近的道路北侧支着不少红色的帐篷,帐篷下的小贩卖着水果和蔬菜 ,而桥下的河床就成了摊贩们眼中烂菜叶、坏水果最方便的去处。

站在桥上俯视河床,两个西红柿“躺”在自流沟边。李科长介绍,因为市场上的商贩们还没收摊,因此,此时河床的卫生状况还不是太糟。“等市场上的摊贩们一撤,河床上就到处都是垃圾,烂水果、烂菜叶、塑料袋到处都是。这些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李科长说:“市场在这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么大个市场如果要迁移或取缔短时间内也是不现实的,河床脏了,我们就只能派人下去打扫。”

最后,记者与工作人员又来到了河西河长沙路段,河道两侧景观建设已经初具雏形。杨家群河绥宁路段河道的整治工作也已经完成。这两处整体情况还算不错。

B 分析

河道污水从哪来?

\

“我在整治北仲河的时候老百姓就说,过去河里都流着清水可以喝,都有小鱼小虾可以抓,现在变得黄流滚滚,就是把暗渠的功能改变了 ,污水都就近排到河里去了 ,造成了现在这种状态。”城北区城市管理局刘副局长说。

刘副局长向记者介绍,“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家家有卫生间,上下水都配上了,老城区同时也配套完善了这些设施,包括筒子楼也改造了 ,所以,产生的污水相较于过去而言也变多了 。过去暗渠的功能被改变,没有排污管网就近排到暗渠里,”刘副局长说:“过去暗渠不多,很多都是明沟,随着城市的建设,很多明沟和河道都被覆盖了 ,覆盖率可以说达到了一半以上。你看北仲河道被覆盖,小村庄河道被覆盖,杭州路河道海岸路那一块被覆盖。很多小区里的明沟,平时都是干的 ,下雨天用于排水,现在都被覆盖了,成了暗渠。”

“现在都成了一个个的小暗渠了,就是这些小暗渠在淌污水。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覆盖了很多,90年代以后就覆盖得很少了。”孙书宝说。

由于老城区的市政管网配套不完善,很多筒子楼、大杂院都没有专门的下水系统,因此,居民们就私自就近将排污的管道接入市政管网,很多通过地表径流直接排入河道 ,而很多以地表径流的方式排到雨箅子中,雨箅子连接暗渠,暗渠最终通向了河道。

治水容易治味儿咋难?

除了看到河道里流淌的带着颜色的污水,很多时候刺鼻的异味儿更让人难以忍受。那么这些异味儿又是哪来的?“刺鼻的气味儿是从哪里来的呢?暗渠。”刘副局长介绍:“暗渠里流的是污水,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沼气,这种沼气要通过暗渠口释放出来,释放出来以后,在暗渠口就有会味儿。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只能说暗渠里不跑污水,这个味道才能彻底解决。只有污水全都流到市政排污管网里才能彻底解决。”

除了暗渠内沼气的异味儿,另一种异味的来源在于淤泥。“下雨天,道路上的车辆带来的泥沙通过暗渠被带到河道里去。车辆带来的泥沙每天都有环卫工人进行清扫,一部分就进入了雨箅子。下雨的时候,有些从裸露的土地、山体上冲刷下来的泥沙进入了暗渠,一些垃圾、树叶就被冲到河道里去了 。一次雨不要紧,两次雨不要紧,长年积累就不可小觑了。”刘副局长介绍。

“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海水倒灌。海泊河下游到了什么程度,一直到杭州路河全是海水,海水带进来的淤泥清不了。河底不都是硬化了的 ,有些是土的,它会慢慢渗透,你把表面清完了以后,下面也是臭的 。因为海水本身就有味儿 。”孙书宝介绍。

“拿海泊河来说吧 ,有一些没治理的污水,像杭州路河,污水就攒在拦潮闸里 ,污水要沉淀一些污物 ,水放掉再关上闸以后就形成了淤泥,这是一种气味儿 ,但这个气味的散发不那么刺鼻。”刘副局长说。

污水治理责任划分不明确

“就说私接乱排吧 ,不是说属地化管理就能管得了的,需要行业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刘副局长说。

对于查处私接乱排执法权的问题,孙书宝表示,执法权在市城管执法局以及相关部门。

在《市北区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方案》中,城市信报/信网记者看到,成员单位包括区环保分局、区城管执法局、水务集团排水公司、沿河街道办事处、区城管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等工程项目审批部门和区审计局。

区城管执法局的职责是:“及时制止查处未经批准,在城区河道、明沟、暗渠上进行工程建设,向河道、排洪道内倾倒垃圾、废渣和其他可能造成淤塞、腐蚀及影响河道、排洪道疏浚的物质等破坏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及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的行为。”

“私接乱排往河道里排污水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正常来说,企业生产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你就不能在这生产。

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污水排放,老百姓要生活,你不能简单地不让他排或者给他堵上,你要帮助他疏通接管道,现在观念在转变。”刘副局长说。

“每次接到私接乱排的举报,我们就至少要三到四个人去现场,一去就是一上午,找到他所有的管线,然后再施工,四到五天的事儿全耽误了。这样浪费了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孙书宝说。

“过城河道,拿张村河和李村河来说,从崂山区过来的污水经过李沧区到了市北区,我们是在最下游。”孙书宝说。

“虽然有了‘河长制’,但跨区的河流没有纳入统一、系统的管理,这就是跨区河流分段管理的一些弊端。”刘副局长说。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张越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