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价的段子是这样的……
近日,微信朋友圈疯转一条关于国内油价与国际原油对比的段子,具体内容为:“今天(3月20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七年前,2008年的今天,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中国油价每升6.3元人民币;2015年的今天,国际原油每桶43美元,中国油价每升仍然是6.3元人民币。请问油价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
对此,中石化以中欧油价对比为“中国油价高”喊冤。不过,却引来无数网友的拍砖。有网友调侃:中石化说了,他们是期货市场上最牛的操盘手,一早就知道油价要大跌,一直让国内消费者用六块多的油,所以七年前的油价全球最便宜,七年后的油价全球最稳定……潜台词是:中国的消费者,你们占大便宜了!
中石化为“油价高”喊冤是这样的……
3月21日下午,中石化官方回应称“其实故事是这样的……”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故事是这样的:今天,国际原油每桶43美元,欧盟每升约9.1元,中国每升6.3元。七年前,2008年的今天,因中国经济形势及各方压力,压缩国内成品油调价幅度,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欧盟每升约14.8元,而中国每升仅为6.3元。谁是“冤大头”,你懂得。
23日,中石化官微再次发布微博,展示了全世界多个国家的本月油价。其中,石油出产国委内瑞拉0.02美元/升,美国0.71美元/升,日本1.13美元/升,英国1.67美元/升,中国香港1.92美元/升。与此同时,中国的价格为1.08美元/升,处于中间值。
油价对比真相应该是这样的……
对错了时间
3月20日真的是个特殊的日子吗?记者从卓创资讯获取的一份数据显示,2008年当天,布伦特原油价格仅为100.38美元,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间是7月3日,具体价格为146.08美元/桶,而当时北京地区93#汽油价格为6.2元/升。
回看2015年3月20日的布伦特原油及北京地区92#汽油(升级为国Ⅴ标准)价格分别为55.32美元/桶和6.32元/升。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七年之间,针对油品的税费有过多次变动,无法就七年前的油价跟现在的油价直接进行对比。特别是去年到目前,连续上涨三次的消费税,对油价的影响很大。
油价简单对比,只是个笑谈
“虽然该段子搞错了时间,但其核心意义或是想突显国内成品油价格长期以来存在的状况:‘涨快降慢,涨多跌少,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走势不统一’的调价弊端。而单纯从油价幅度上看,七年时间原油跌幅高达近45%,相反北京的汽油价格却上涨了1.9%,或许是该段子想表述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未跟随国际油价同幅波动的核心现象。卓创资讯分析师胡慧春对记者表示。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认为,“由于成品油产品作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物资,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油品市场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其价格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对比原油汽油价格关系而得出相关结论。因为不管是国外油价还是国内油价,均是在政策管制、税收调整、行业垄断、企业利润等多方作用下共同形成的,因此想通过简单的数字对比,就想佐证市场的这样那样的不合理性,是很无知的表现,或许这种对比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笑料而已。”
简单对比不靠谱的四大原因
1、成品油价格国家调控
众所周知,成品油价调整权掌握在国家发改委手中,而定价机制的不合理性,在不同的时期也造成了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差距较大。
2、7年间消费税暴涨660%
为了鼓励节能减排,引导合理消费,自2014年11月29日起,国内成品油消费税连续三次上涨,上涨幅度为0.52元/升。而2015年与2008年相比,消费税涨幅更是高达660%或1.32元/升。
“在剔除消费税大涨对油价带来的变化后,2008年和2015年3月20日当天的油价对比应该为5.14元/升和4.8元/升。剔除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因素外,只有这样油价的对比才能更突显其合理性。”胡慧春说,在当前国内成品油的市场构架下,消费税暂时执行价内税,这也造成了市场对成品油价格出现诸多误解。
3、93#汽油折到2008年为4.87元/升
政府持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人民币供应量快速增加,带来的后果就国内通胀压力较大,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对降低。按照目前商业银行3年期以上存款利率3.75%折算,目前93#汽油6.3元/升,折到2008年其现值仅为4.87元/升。
4、油品升级每升涨了三毛三
2013年9月,发改委通知油品升级的具体价格为:车用汽、柴油升级至第四阶段的加价标准分别为每吨290元(折算后为0.21元/升)和370元(折算后为0.32元/升),在不考虑其他影响价格因素的前提下,汽油单纯从国Ⅲ升级至国Ⅴ,价格就已经上涨0.33元/升。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