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专车保险一直是困扰打车软件的重要问题。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私家车用作以盈利为目的的用途,保险公司将不予理赔。滴滴、快滴等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打车软件已经针对专车保险进行了相应探索,然而仍然无法完全解决专车保险问题。保监会日前发布专车保险提醒,部分打车软件虽然推出针对乘客的保险,但仍然存在虚假、夸大宣传的现象。
记者采访到目前滴滴和Uber两大主要打车软件,滴滴专车司机陈先生告诉记者,滴滴已经为所有的车辆购买了交强险、车损险和三者责任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如果发生意外且保险资金不足以赔偿用户,滴滴平台还将使用专门的赔付基金。Uber司机李先生则表示,Uber除了要求车主具备交强险和商业险之外,还在其全球保障体系内给车主和乘客的每一段行程提供理赔上限50万元的补充商业保险。多位专车司机表示,乘客在使用专车时不必担心保险理赔问题。但当记者问及都为乘客购买了哪些保险时,专车司机多无法回答上来。
针对乘客保险问题,滴滴、快滴等打车软件都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保险模式。一是成立赔付基金型。首先是“快的打车”旗下的一号专车推出亿元乘客先行赔付基金。据了解,一号专车在年前宣布成立一亿元的乘客“先行赔付”基金,这一基金将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合作达成责任人责任险合作框架,对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在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保险事故,由该基金先行给付赔偿。二是购买座位险。这一模式为滴滴专车所使用,也是出租车行业通常做法,即为车辆购买座位险或者交通意外险。滴滴专车旗下车辆也都按座位数购买了乘客责任险 (俗称座位险),每个座位保额为1万元。三是附赠人身团险方式。这一模式就脱离了车险的范畴,险种则是以人身伤亡为赔付的人身险。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李沛)
权威提醒
专车保险部分不靠谱
中国保监会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消费者,预约车辆如为非营运车辆,一旦发生事故,乘客和车主均可能面临理赔风险。根据《保险法》第52条,商业车险条款一般约定:因被保险机动车被转让、改装、加装或改变使用性质等,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及时通知保险人,且因转让、改装、加装或改变使用性质等导致被保险机动车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目前,有一定数量的非营运车辆以家用车性质投保,却有偿提供“专车”、“拼车”等营运服务,并未与保险公司就变更车辆使用性质协商一致。其在营运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乘客伤亡、车辆损毁的,保险公司可依法拒赔。
赠送保险的保障范围一定要看清。经核实,有手机应用软件公司已与保险公司合作为预约出租车提供“承运人责任险”、为代驾服务提供“代驾人责任险”来保障乘客利益,也发现部分应用软件公司存在虚假、夸大宣传,请广大消费者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对保障范围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上当受骗。希望广大保险消费者在利用手机应用软件方便自己生活的同时,提高风险意识,切实保护自身利益。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