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义务教育考核成绩全省第一 改革招生制度

2015-07-18 09:44:43
来源:信网
作者:于晓
责任编辑:亚麦

信网7月18日讯 信网(热线0532-80889431)17日从青岛市教育局了解到,为保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城乡统筹治理、全力扶弱扩优、全域一体发展的原则,聚焦薄弱学校和薄弱环节,青岛8个区市通过了国家“全国义务教育工作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综合差异系数小学、初中分别为0.3和0.25,均远低于0.65和0.55的国家验收标准,专项考核成绩在全省17市中排名第一。

推进中小学标准化、现代化建设

据了解,近年来青岛市以新建居民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学校规划建设为重点,积极适应城镇化推进、新功能区建设和计划生育、户籍制度改革等要求,2013年开始,市教育局牵头,会同市发改、财政、人社、建设、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启动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了《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年)》2014年,全市有16所新建中小学已投入使用,逐步实现了让广大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目标。

同时,青岛市还将办学条件标准化、现代化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2008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2年底,市本级安排约16亿元,用于改造校舍和更新教育设施等,全市普通中小学均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2014年,义务教育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达到19.8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1800元,比2011年增长44%,全市60%以上的中小学通过现代化学校验收。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

2014年4月,市教育局会同市财政、编办、人社等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区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特别是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在“县域”内统筹调配力度,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2个聘期的校长和连续任教满6年的教师均应进行轮岗交流,并要求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同时,首批设立19个名校长工作室和30个名师工作室,全面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2014年,义务教育学校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达到2915人,占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2%,参与交流的教师中骨干教师占27%。

加强农村教育薄弱环节建设

在资源配置上保障农村中小学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和教师素质提升,建立了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扶持机制,2008年以来,共支持改造近600所农村薄弱中小学;2014年起进一步加大欠发达镇教育扶持力度,计划3年为15个欠发达镇中小学改造校舍、更新课桌椅等。建立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扶持机制,坚持设置农村校长教师免费培训项目,督促区市全面建立农村教师津贴,并从2014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应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政策,引导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从2008年至今,每年安排500余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每年为农村学校免费培训4000余名骨干校长和教师;2014年通过招聘补充、转学科培训、农村中心学校教师走教、城区教师支教、大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安排1200名教师解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围绕实现学有优教目标,大力推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和管理模式共享。2014年,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快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广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校辐射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等模式,8月份,青岛实验初中、青岛39中、青岛58中、青岛大学附属中学、青岛市实验小学、青岛新世纪学校6个单位分别与市北、李沧、崂山、黄岛4区签订协议,通过名校办分校形式,市区6所优质学校与9所新建学校或发展中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今年4月份,青岛实验初中和青岛市实验小学与黄岛区2所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目前,通过名校办分校等5种形式参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的学校达到548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53%。

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

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不分重点学校重点班”要求,坚持实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度和“阳光分班”办法,100%的小学实行免试就近入学,98%的初中实行就近整体调拨或电脑派位入学,本着新老结合、强弱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均衡分配义务教育学校各个教学班的师资力量,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不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招生比例,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均衡。同时,修订实施新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管理办法,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良好教育。2014年,义务教育学校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4.5万名,占在校生数的19%,98%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

信报全媒体记者 于晓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分享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