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的遗体器官捐献逐年向前发展,但目前仍存在巨大的缺口,遗体捐献数量相对较少,器官捐献的数量也供不应求。6月30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青岛市红十字会得知,今年以来,本市实现遗体捐献58例,器官捐献21例,捐献大器官63个,角膜捐献58对,较去年有所增长。即便如此,医院仍有许多病人在排队等待。传统观念、个人经历、生命的复杂性等束缚遗体捐献。青岛市红十字会正通过各样各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并参与遗体捐献活动。
等不来肝脏妻子割肝救夫
6月30日,青岛市红十字会、青大附院、青岛市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还有遗体器官的捐献者和接受者的代表等一行20余人,来到青岛市福宁园的奉献前,进行缅怀和纪念。去年在青大附院接受肝移植的市民张先生和他的妻子刘女士也在其中,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之间是亲属间的器官捐赠。
“我非常感谢我妻子,在等不来合适肝脏的时候,她主动捐肝给我,救了我一命。”张先生向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诉说道,去年2月份,自己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来青大附院检查确诊为肝硬化。由于病情较重,医生建议他进行肝移植。考虑到巨额的手术费,加上没有合适的肾源,全家人绝望至极。
“当时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待肝脏的出现,我担心丈夫的病情,于是考虑亲体之间的器官捐献。”刘女士说,幸运的是,自己的肝跟丈夫的配型成功了!于是他们放弃等待别人的捐献,夫妻之间进行了手术,手术顺利。目前两人身体状况较好。在采访过程中,夫妻二人一致表示器官捐献的人都很伟大,也是件神圣的事情,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以帮助那些有需求的人。
传统观念束缚遗体捐献
生命很短暂,但是很宝贵。器官捐献是自愿的,捐献器官的人是值得尊敬的。虽然许多人无私捐献出了自己的遗体器官,但巨大的缺口仍困扰着那些急需器官的患者。面对这个现实问题,眼科医院副院长孙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我国,一直存在‘人之毛发受之父母’的说法,国人受此影响较深”。孙伟认为,受这种观念影响,许多人希望自己、家人还有亲属等都保持身体完整。还有很多传统观念如“入土为安”等,也成为许多国人要讲究的事情。受这些观念的束缚,很多对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存在偏见。“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则不同,角膜捐献数量非常多,眼科医院每年都会进口一些过来。”
张少芹则认为,相比西方,青岛的遗体和器官捐献事业刚起步不久,人们对于器官捐献的认识并不深,尤其是知识、流程、法规也知之甚少,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志愿者现场申请遗体捐献
为了让更多人加入遗体器官捐献的队伍,近年来青岛红十字会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6月30日,在奉献林祭奠现场,有很多志愿者直接填写了《青岛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饶伟就是其中之一。他说:“作为一个器官移植专业的临床工作者,在将近10年的工作过程中,自己也反复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也萌生了捐献意愿,希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据张少芹介绍,青岛市的遗体器官捐献正式开始于2003年《山东省遗体条例》出台 ,有一些老的科学家和社会各界的精英代表,带头捐献了他们的遗体,当时遇到的瓶颈问题是这些捐献者的家属没有缅怀纪念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青岛市红十字会文明办在社会上发起了倡议,福宁园捐献了1500平方米,建立了奉献林。当时实行了所有的捐献者一人一树一碑的方式。但是在2007年底奉献林已经满了,政府又拨款100万,福宁园捐赠了40多万,对奉献林重新进行了扩建,形成了现在的雕塑墙,可以满足10年捐献者缅怀纪念的需要。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青岛的遗体器官捐献情况如何?
青岛市红十字会培训救援处张少芹介绍说,青岛市的遗体器官捐献从2011年开始呈逐年向前发展的趋势,到目前为止,实现遗体捐献541例,角膜捐献227例,器官捐献52例,捐献大器官138个。尤其是今年以来,遗体捐献实现58例,器官捐献21例,捐献大器官63个,角膜捐献58对。“虽然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存在巨大的缺口。”张少芹说,从今年1月1日开始,死囚犯的器官不能使用了,可能对临床上的脏器衰竭者来讲有很大的影响,存在器官供应不足的情况,遗体捐献也不能满足医学院学生解剖课所需,角膜的供应与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青岛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孙伟告诉记者,中国每年有十几万人需要眼角膜,只有5000人能如愿以偿,缺口较大。在青岛眼科医院,平均每年完成500多个角膜移植,在全国数量是最多的。在这500多个角膜中,有200多个是从国外进口来的,仅靠捐献的只有78个。孙伟还表示,目前医院仍有200多人在排队等待角膜,多是角膜感染患者。
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饶伟告诉记者 ,医院自去年成立器官移植中心以来,共完成82例肝脏移植,41例肾脏移植,仅今年的肝脏移植就有56个。“虽然肝脏捐献数量逐年增多,但总体上仍满足不了需求。”饶伟坦言,目前医院仍有10余人在等待合适的肝脏出现。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