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6月5日讯 在家里面,他是一个坚韧顽强、豁达随和的单亲爸爸,又是一个缝洗浆补、煎炒烹炸的全能爸爸;在社会上,他是一个寓教于乐 、教学相长的睿智爸爸,更是一个乐于助人、激励无限的给力爸爸。十几年来 ,他一直与儿子两人相依为命 ,助孩子成才。现在儿子即将走进高考考场,他也笑叹自己的使命即将完成,他就是今年“教子有方优秀父亲”——耿大军。
等儿子走过高考单亲爸爸将经营“桃源客栈”
马上又要迎来新一年的高考了,耿大军的儿子耿梓豪也是今年高考大军其中的一员。不过,与很多正为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不同,耿大军正在仰口筹备一个500多平方米的新家,“儿子要在学校里度过高中阶段的最后几天,不用我操心。马上孩子要去外面上大学了,我作为父亲的使命也暂时完成。接下来,我们全家20多口人将搬到租下的新房子里一起生活,我将在那里继续照看家里的老人们 。”耿大军告诉记者,儿子之所以能成长得这么好,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和谐的家风,一大家子20多口人的关系非常融洽,几乎每周必聚。等儿子上了大学之后,他们就搬到仰口这个“世外桃源”里一起生活,房子剩下的空间,耿大军也想好了,全家人将一起经营一个名为“青岛那边慢生活”的主题客栈。
在孩子即将走进高考考场之前接受记者的采访,耿大军的心里可谓五味俱全,他说,“前几天我就开玩笑地跟儿子说,我说等你走了我就成空巢老人了。”耿大军的儿子耿梓豪于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青岛2中,后任卓越班班长、校民主议事会副秘书长兼《青报》主编,至今连续做了30余场介绍学习生活、学习经验的公益演讲。高中在校期间获得过青岛科技节作品一等奖,青岛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论文一等奖,全国中学生历史记录大赛一等奖,希望之星英语大赛青岛赛区一等奖,斯德哥尔摩水科技发明大赛全国三等奖,全国青少年劳技创新大赛入围金奖等。凭借这些,耿梓豪在之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初试时,就已经通过了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筛选,现在他即将面临高考的第二轮选拔。
耿大军目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靠为企业做一些艺术设计为生。作为一名“专业爸爸”,耿大军曾接受邀请或自发组织有关家庭教育的社会公益讲座数十场,还接连获得过全国水科技发明赛、中国少科院小院士、全国中学生历史记录大赛、全国中学生劳技大赛等方面的优秀辅导老师称号。在与记者谈起过去十几年来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经历时,耿大军有说不完的话题。
父子两人携手走过艰难岁月住过37.5元的公租房
“儿子5岁的时候,我跟他妈妈就离婚了,从那之后到现在13年了,我们爷俩一直相依为命。孩子上高中之后,基本上是住在学校里的 。但在之前的十年时间里,我们父子俩几乎天天在一起,他跟着我先后一共搬过8次家,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都是租房,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耿大军说他刚开始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还是一名职业教育的老师,因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忙不过来的时候,儿子经常跟他吃住在教室里。
儿子初一那年,耿大军的父亲病重,又要兼顾儿子的学业,耿大军放弃了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儿子”和“全职爸爸”。白天照顾父亲服汤喂药,早晚照顾儿子饮食起居,稍有空闲的时候自己还要做些艺术设计,谋些外快。在那段时间里,耿大军经历了人生中最繁忙的阶段,也完成了陪伴父亲的最后时光和抚养儿子的两大重任。
“这些年里,家里有两张书桌,却没有餐桌,有个洗衣机,我们就经常拿洗衣机当餐桌。没有衣柜、沙发 、电视机等家具家电,我们父子俩生活得很简单,也省去了很多搬家的麻烦。”耿大军说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他们还曾住过月租37.5元钱的公租房。不过,虽然父子俩的生活过得清贫简单了些,但对于儿子的成长,耿大军却一点都不含糊。“我们其实也有很多人家里所没有的东西,比如自行车、登山装备、潜水装备等,孩子从小我就带他玩这些户外运动,既能强健体魄,还能磨练意志。”同时,耿大军更加鼓励儿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帆船运动、头脑奥林匹克、航海模型等各项比赛,“我常跟儿子说,既然咱们家经济条件不好,咱就多参加点学校里不花钱的活动,所以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活动基本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除此之外,耿梓豪还组织同学搞过“心系甘肃韭菜冲小学”的爱心募捐和义卖活动;跟同学们一起参加过很多种社区爱心活动,比如:清除小广告、发现社区火灾隐患、慰问福利院老人等等。父子两人还一起组织和参与了社会上有关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公益活动,一起携手组建了“中学生励志演讲俱乐部”,亲自上台且鼓励发动了数十人上台,进行过数十场励志主题的公益演讲,以及组织中学生辩论赛、模联活动营、中学生写家史、水资源考察等活动。“很多活动我们都是通过网络发起号召的 ,让很多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参与进来,这些活动都是公益性的 ,目的就是大家一起交流学习,那时我们几乎走遍了市区里的肯德基、麦当劳,把那里当作我们的学习场所,经常买点吃吃喝喝的就能在那里坐上一整天。”耿大军告诉记者。
不过,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和众多单亲家庭一样,耿大军说儿子同样经历过亲情缺失带来的缺憾和委屈,也同样经历过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矛盾冲突,父子两人更同样地跨越过时代进步所形成的思想意识的代沟。但最终,他们都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理性化解冲突、宽容面对误会。
保留与儿子的对话录音等老的时候拿出来听听
“我们父子俩之间无话不谈,几乎没有什么可避讳的。”耿大军说在儿子踏入青春期的初中阶段时 ,他就给孩子详细讲解过各项生理知识,同时也给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当时我无意中看到他们学校里发的一本健康安全方面的生理书,就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跟他聊聊这个话题,又怕突然提起让儿子尴尬。”于是,耿大军找了一个周末的早晨,趁儿子还没完全睡醒的时候,就问起儿子关于那本生理书的事,“我先从学校发的教科书入手,一步步引导儿子,我认为在这个时候跟他交流,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儿子,如果他不愿意回答的话可以继续装睡。”就这样在儿子装睡的过程中,耿大军给儿子上完了一课,后来两人再谈论类似的话题时,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了。“现在也有人会问我,如何处理孩子的青春期问题。我认为每个家长在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避讳和为难,你应该为孩子长大了而感到高兴,告诉他一些事情的后果,也让他知道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另外,在说起儿子进入二中之后当选班长的经历,耿大军也觉得很具有传奇色彩。“当时是二中第一年成立卓越班,班级里53个学生有33个曾经当过班长,他们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 ,33个人都要参选班长,不过我儿子小学初中的班级里都是女孩子当班长,他一直都是干的副班长,没有当过班长。后来参选的人实在太多,老师就只好给学生们做工作让一部分人竞选别的岗位,可我儿子告诉老师说自己一直都是干二把手的,很想当一次一把手,最后通过全班学生的民主投票,他才当上了班长。”耿大军说,正是由于二中这种民主的校风,才使得儿子有了更多难忘的高中经历。
“十几年来,我们父子两人保持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构建起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有商有量、有度有节,有情有理、有苦有甜,共同承担风雨,也共同迎接彩虹。”如今,儿子即将踏入高考,耿大军感叹道与儿子十几年相依为命的时光也即将结束,耿大军说接下来他会陪儿子一起走进考场,重温那些年陪儿子一起上学的日子,那些日子里父子俩一起说过的话耿大军几乎都留下了录音,“准备等我老了的时候,就再拿出来听听,想想那些年与儿子一起走过的日子。”
文/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孙雅琴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