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从“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浅谈家庭教育重要性

2015-05-11 14:52:16
来源:搜狐母婴
责任编辑:夜楼

最近各大网络媒体传统媒体曝光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被炒的沸沸扬扬,甚至于一个新的名次“路怒症”都出来了,真心是对信息大爆炸时代炸出来的词语表示敬仰

熊爸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关注了一下网上热传的几段视频和广大网民挖掘的各种内幕和评论,看完后感觉这真心是一个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悲剧。

事件的基本脉络大概就是“一天一个大哥带着老婆载着娃开车polo出了城,走在路上被一辆现代给别到了,还好polo制动不错,及时刹住,没出啥事故,不过大哥不干了这场子要找回来,于是超车过去别一下现代,结果现代的女司机不乐意了一路上多次别polo车,终于在相互变道别车的过程中,开polo的大哥积攒足了怒气值,一连串大招连续击将现代车的司机ko进了医院”

\

很简单的案情为什么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悬疑 整个事件的始末在网络上的呈现方式是倒叙式的,先是女的被连续击ko,广大网民口诛笔伐的对男猪脚一顿声讨,然后交通视频曝光,有车的一部分网民立马转而攻击女司机(毕竟有车一族谁没被其他人别过呢?)紧接着女司机的不良驾驶习惯和身份背景被人肉出来,由于有一点官二代沾边的身份,整个网络风向一下子完全反转了,真的太刺激了!

2、代入感 现在私家车的占比越来越大,大部分网络人群都有这样那样的开车矛盾,这次矛盾演化为暴力悲剧,虽然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感觉自己就在现场一般的刺激和狂热。

3、娱乐性 在没有损害自身的情况下,广大看客乐乐呵呵的集体狂欢了一把,从吐槽交通法规到挖掘隐私,妥妥的嗨了一个礼拜。

\

熊爸从这件事情上看到的是两个家庭教育的缺失,开现代的女司机不用说在家里基本就是没人能管的,从她父亲事后的言论也基本上被贴上了纨绔的标签了;polo车的大哥身为人父看样子也没做好家庭教育的准备,妥妥的以一种暴力的样子呈现在孩子的面前。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成人的行为,尤其是在表达情感情绪上的行为:多数是对儿童时期家庭氛围的模仿与投射,基于这一点基本上对事件双方幼时的家庭教育我们就只能呵呵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

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现在你的行为往往会决定他(她)长大后的表现。如果不想将来得到一个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的孩子,那么现在开始努力做一个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家长吧!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