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的社区门诊却没什么人,什么时候咱青岛老百姓才能方便就医? ”昨天,市卫计委副主任薄涛作客《行风在线》,大医院和社区门诊冷热两重天是不少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对此薄涛透露,青岛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今年将开始编制,社区医联体将纳入其中,未来还将通过医保报销等制度引导病人分流,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
制度 吸引小病回归社区
据薄涛介绍,青岛一年的门诊量为5045万人次,住院量为130多万人次。按照目前青岛市的4.7万张病床,使用率是非常高的,而其中80%的病人在大医院。全国医疗资源配置都存在倒置的现象,优质的资源从北京上海,一级级往下走就低一些。青岛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农村和城区有差距。在城区内,大医院和社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这也是国家医改要切实解决的问题。现在从制度设计上做了安排,比如分期诊疗、医联体,这些都是解决合理分流病人,使得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大医院的办法。对于病人不愿意去社区的情况,将来的制度安排比如在医保的报销制度上等会进行调整引导。目前包括青岛,全国各地都将全力做好引导,强基层强基础,让病人的小病真的回归社区。 ”薄涛说。从2006年起,我市已经投入6000多万元,对26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标准化改造。
规划 医联体纳入十三五
薄涛还透露,吸引病人回归基层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在大医院和小医院以及社区之间建设医联体。通过医联体,大医院优质的资源向社区下沉,使得社区的医疗技术水平上来。让老百姓首诊在社区的比例逐渐上升。 “医联体模式将纳入我市十三五规划,现在也是医改中重点推广的项目。 ”
在我市刚刚出台的《青岛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中,也要求建立以基层需求为主的双向选择对口帮扶与支援工作机制,将三级医院支援县医院、城乡对口支援、城市医院进社区等帮扶形式与医联体片区化管理格局及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衔接,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城市专家坐诊、手术和远程会诊等工作,使患者在基层就能够解决常见病诊疗问题。
服务 完善社区医疗目录
在昨天的直播中,有市民打进电话,称在社区老是拿不到药。薄涛解释称,国家的基本药物目录是不断扩充的。省级在此基础上扩充,青岛市在山东省的目录上扩充,目前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满足市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用药的问题,但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有些品种已经补充上了。政策性的问题需要走程序,但会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提升上来。
薄涛表示,将尽力把市民的想法纳入到我市的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对于市民在直播中提出的就医隐私保护将着力加强、对于市民提出的将康复与重症监护结合等问题,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论证。
新闻内存
医联体
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将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在专科对口扶持、业务指导、远程会诊、、信息互通等方面实现行业内分工协作,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发烧感冒的就不用再挤进三级医院,在小医院也能解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都在试点推进医联体的建设,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