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人社局通报了我市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从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情况看,青岛今年一季度接收毕业生首次出现大幅增长。 1到3月份,全市接收非师范类毕业生来青就业6881人,同比增长110%。其中,青岛本地生源2394人,占总人数34.79%,同比增长33.25%;外地生源4487人,占总人数65.21%,同比增长82.6%。
半数为本科毕业生
按学历分析,在第一季度接收的毕业生中,博士27人,占总人数0.3%;硕士1048人,占总人数15.23%;本科3490人,占总人数50.71%;专科2316人,占总人数33.66%。本、专科毕业生仍是我市接收的主体,合计占总人数84.37%。从一季度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民营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4534人,占总人数65.89%;国有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接收能力减弱,接收人数分别占 24.76%、8.71%。民营企业招聘需求居市场主导地位,提供就业岗位占岗位需求总量的69%。
与往年一样,第一季度工学类专业就业人数仍最多,在接收的毕业生中,工学类3099人、经济学类1818人、管理类733人,接收人数居前三位,合计占总人数82.11%。工学类以机械设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等专业为主,从市场招聘需求情况看,也以实用技能型和基础类岗位较为集中。
近七成企业提薪水
市人社局还对职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3类岗位薪酬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从结果来看,行政文员等初级岗位薪酬多集中在2000到2500元;销售、客服、培训讲师、会计、软件开发、科研质检、电子商务7类岗位的薪酬较多居于2500到3500元;电气与机械工程师、专业技术和设备维修、储备干部的薪酬则集中在3500到4500元;薪酬水平最高位区域经理/项目主管/店长等中层管理岗位,有32.73%的岗位薪酬在6000元以上。从总体上,薪酬福利同比提高的企业较多,约占68.26%,工资上调幅度平均维持在10%左右。
以往很多毕业生求职时,心理预期薪酬往往与市场差距较大,近几年在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下,大学生开始逐渐放低身段。从求职者调查情况看,期望月薪3000、4000元的求职者今年已不多见,70%的应届毕业生期望月薪集中在2500元左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