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大学生回炉学技术 成企业骨干拿高薪

2015-04-16 11:37:20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光影

原先是一名体育老师,现在却成了企业的普通技术工人,在外人看来,可能老师更好一些,而对曾到技校回炉的本科毕业生关方来说,现在的收入却是以前的3倍。关方的经历只是大学生技校“回炉”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回炉”学技能,这不仅为学生求职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还影响了企业的招工和人才培养,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而企业则更希望高校能培养出技术、知识同时具备的“全才”,以弥补优秀技能和管理人才的不足。

【人物1】

学技术趟出一条新路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07届本科毕业生关方,毕业后到岛城一家民办职业 学校担任体育老师。“除了教体育课外,我还兼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就这样,一个月的工资也就1500多元。”关方说,当看到自己带出的学生刚一毕业工资就超过他时,自己心里也感到有些不平衡。2009年3月,当他听说有学校开设“大学生技师班”时,便下定决心辞职报了名,但却瞒着家里人,他担心父母不理解自己的选择。“我们当时学的是电气自动化,有很多编程的东西以前没接触过,一点都不懂。”关方说,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从技校毕业时,他已经拿到了高级技工证。

“班里的同学半数去了青岛港,半数到了南车四方公司,单位直接到学校把我们预订了。”关方说,他现在是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每月工资平均5000多元。而他以前任职的民办职业学校已经因为招不到学生关门了。“现在让我再去当老师,我也不会去了,有了技术到哪都不发愁。”关方说,自己现在靠本事吃饭,虽然出大力,但心里很踏实,还是趁着年轻多挣点钱养家糊口。

【人物2】

为梦想“回炉”学航海

毕业于青岛科技 大学机电学院的大学生李飞是济南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到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学航海,因为有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他很快便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成了一名“准技工”。“我现在的专业是航海技术,本质上就是船舶驾驶,毕业后过了实习期就是三副,至于以后就要看机遇了。”李飞大学专业是机电一体化,对电路和机器比较熟悉,让他在新的学习环境里显得游刃有余。

“我毕业前就开始找工作了,在黄岛的一家空调生产企业工作,岗位是技术巡检,是一个对业务能力要求并不算高的职位。”从毕业前开始工作,到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拿到了3000元的月薪,但这份枯燥的工作并不符合李飞的梦想,他曾畅想在大海上驰骋,却没想到被一份工作留在了并不宽阔的车间内。如今的李飞大多数时间都用来上课和上船实习,并且彻底完成了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向技工学校学生的身份转变。

【发展】

技师班毕业生多成骨干

青岛市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隋文帅处长告诉记者,首届技师班学生2011年毕业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半数学生进了南车四方公司,另一半进入了青岛港工作;物流专业学生则进了利群、维客、顺丰等企业工作,岗位和待遇都让学生们满意。根据学校对技师班学生的跟踪观察,许多毕业生都成了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工资待遇在6000元到10000元。

在南车工作的张永峰有颇多感触,大学学的是理工科专业,不重视技能训练,让他毕业后走了不少弯路。“当我找工作时才发现,社会更需要一线专业技能人才。”张永峰“回炉”时的同学江文龙是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生,考研失败后回老家青岛找工作才发现,头顶985高校的光环远没有一技之长好使。在青岛港任职的孙跃飞已是部门主管,他说,在技师班回炉的两年,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和实践都提升不少。

2013年春季,第二期大学生技师班招收电气自动化专业41人。这批学生中,有以前学日语、英语、心理学等专业的,也有从事金融理财的。今年,技师班进行第三次招生,目前已有30人报名。不过报名咨询的依旧多为往届生,有的甚至30多岁了。

【需求】

企业希望大学培养“全才”

招工新模式的出现,让企业有机会快速培养出一批技术和管理双料骨干,技师学院的许多学生已经从一线技术工人岗位走向了管理岗位,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吴大立认为,作为全国第一个大学生技师班,培养出了不少双料骨干,关键是这些人能坚持,等来了自己的职业新曙光,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技师班创造了一个新机会。

记者还采访了岛城三家大型机械、化工企业,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每年的招聘后都会面临再培训的尴尬。“我们招聘化学或化艺专业的毕业生,但前半年都要进车间实习,有的毕业生嫌工作环境不好就辞职,可不进车间,好多有用的知识又不懂,大学都没教到。”一家化工企业招聘主管王经理表示,学生希望直接进入实验室做化验或研发,可研发必须了解车间的各类工艺,化验更需要了解不同情况下的数据指标,不进车间哪能直接安排进实验室,除非是博士毕业。王经理认为,如果大学能培养出有知识、有经验的“全才”,企业也不愿意浪费半年的时间做再培训,事实上多数毕业生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如果是化工类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则因为知识的薄弱,而无法承担起实验室的工作。

【优势】

上技校学技术绝不是浪费

“有人觉得大学生再来技校学技术是浪费,其实我觉得这很值!”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与好工作、高收入对着干,如果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就更应该鼓励。“以英语为例,这门课是海洋类专业的重点,出海必然要和外国人打交道,语言不通什么都白搭,相比之下回炉的大学生们几乎能全部通过考试。”海洋技师学院专家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经历过求职与工作,凡是下决心来学门技术的,都已经意识到一门技术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回炉的大学生更有实力”。

【变化】

技师班带动招聘新模式

“大学生技师班,是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模式,也为企业招聘开辟了新思路,此前极少有既懂技术,又具备丰富知识和培养前途的毕业生,几乎难以兼得。”青岛市技师学院副院长吴大立表示,从目前的高校毕业生来看,开始出现不少求职不紧迫的大学生,相比之下,大学生技师班的学生目的明确,就是为了一份好工作。

从教学一线的情况来看,吴大立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技师班的学生几乎在课堂上坐不住,强烈要求赶紧到实习车间练技术,或者赶紧去企业实习。“他们已经上了三四年大学,都坐不住了,一旦打通了技术和求职的‘任督二脉’,都希望立即工作。”吴大立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不少大学生是在家长的“指引”下选大学和专业,可毕业后,就不得不为自己工作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技术和知识全具备的产业工人,开始采用“现代学徒制”,与早年的老师傅带徒弟不同,如今的高技能人才带的徒弟,并不仅限于车间工人,也有大学生拜师学艺,但这种模式在很多地方还是以概念炒作为主,没有长期坚持,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大学生技师班的出现,也会进一步影响企业招聘和培训,能大大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岛城一家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表示,技术工人已经不能再依靠进城务工的熟练工人,稳定的产业工人才是发展方向。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